首页 > 健康频道 > 行业信息

徐州市多措并举推动医卫人才建设驶入『快车道』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2-06-09
强队伍 激活力 促发展
引进殷咏梅教授名医工作室。
我市青年临床骨干人才到国外名校名院开展研修。
面向基层卫生人员举行急救项目培训。
开展基层糖尿病首席医师培养。
 

文\徐州日报记者 王任飞 图\通讯员 高行群 黄玉梅 苏莉钧 韩月媛

加强医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既是全市群众对健康生活的共同期盼,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按照省市人才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任务,以提升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围绕“名医、名科、名院”目标,着力加强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重点推进基层卫生人才建设,全市卫生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区域医疗卫生人才高地逐步凸显,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

倾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得人者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规律,想要在打造区域医疗中心的征途上阔步前行,就必须聚集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而想要推动新时代人才建设迈上新台阶,则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出实招硬招。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把卫生健康人才建设摆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先位置,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着力解决制约卫生健康人才建设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影响人才培养、引进的主客观因素,通过注重顶层设计、做强共建学科、创建培育载体、拓展服务外延和注重内涵建设等措施,不断推进卫生健康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

市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统筹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彭城英才计划”和《徐州市“555”引才工程实施方案》为统揽,提请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意见》,加强卫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顶层制度设计。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强化“培养、使用、产出”的导向,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为了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我市按照“积极可行、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开放共享”的原则,积极创新引才模式,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带名院,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我市充分发挥各类诊治、研究中心及临床重点专(学)科对高层次医学人才发展的支撑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双向引智,构建了更加灵活、开放、有效的人才集聚机制。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医学专家2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5人,拥有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2个,江苏省医学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5人,江苏省省市共建人才3人,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68人,徐州市卫生杰出人才7人,徐州市医学创新团队培养对象10个,徐州市医学领军人才36人,徐州市青年后备人才38人。2016年以来,全市61人入选省第五期“333工程”培养对象,入选数量占全市四分之一左右,95人入选徐州市“双百”人才。获评省“双创计划”人员36名,入选数量在全省、全市居前列。特别是2021年,我市1人获评江苏省特聘医学专家称号,实现了我市省特聘医学专家零的突破。

揽四海英才推动高质量发展

人才资源是医院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拥有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是医院生存的根基,更是助推发展的关键引擎。对医院来说,有了高层次专家的助力,学科建设将驶入快车道;对百姓来说,有了一流专家的健康守护,在家门口看病更方便、更放心。

风湿免疫疾病是涉及到多器官的疑难病种,该学科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疑难病诊断水平。为了把风湿免疫科做大做强,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免疫治疗工程分会青年委员任义乐博士,并配备十多名硕博士研究生,组建强大的专科学术团队。完善诊疗模式、加强学术交流、重视科研工作、培养青年医生……在任义乐的带领下,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用了三年的时间便创建成为市级重点专科,让许多疑难危重风湿免疫病患者不出徐州就能得到精准诊治。

作为肿瘤专科医院,徐州市肿瘤医院以打造区域性肿瘤防治中心为目标,持续深化与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战略联盟协作,在加强骨科、胸外、泌尿外、肝胆胰外、介入、妇瘤等科室协作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王学浩院士名医团队工作站、束永前肿瘤精准化诊疗工作室、殷国勇脊柱外科精准化治疗工作站,让徐州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医疗服务。

在徐州市中心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成效颇为亮眼:医院注重“量体裁衣”“以才聚才”,与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签订了学科与人才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引进心脏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呼吸科等专业的国内优秀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建设淮海经济区名医会诊中心,涉及30余个优势专科亚专科,涵盖105家国内知名三甲医院的核心层专家,其中院士4位,国家级主委副主委十余人,省(市)级主委副主委50余人……

近年来,我市通过赴上海牵头举办徐州—上海名院名医对接恳谈会等活动,引进20个全国专科排名前三十的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入选全职引进医学人才项目11人,柔性引进省、市级高层次卫生人才60人,人才强磁场效应愈加凸显。此外,委属单位在开展招聘工作时,注重人才选拔,累计招聘在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81名,高层次人才占比82.1%。

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抓好人才管理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我市卫生健康系统正全力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持续发力点燃人才驱动引擎

为加快我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市卫生健康委坚持把“育才”摆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优先位置,格外注重青年人才的发掘培养。

2019年9月,徐矿总医院骨二科副主任医师王斌作为我市青年临床骨干人才,跟随研学交流团前往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区,他和同伴们在萨勒诺大学及萨勒诺大学附属医院完成了为期半年的学习和交流。“当时我的学习方向主要是骨科肿瘤和髋部骨折,通过参加骨科日常交班、查房、病例讨论、观摩代表性手术等,了解掌握全新治疗理念和学科进展。”王斌说,回徐后,他将学到的先进理念应用于临床和科研,取得了不俗效果。2020年—2021年,他发表了SCI论文5篇,申报了一系列课题,两个创新项目获得省、市新技术引进奖,此外,他还被徐州医科大学聘为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

选拔青年临床骨干人才到国内外名校名院名所名科,以“一对一”导师制方式开展研修,这是我市培养医卫青年人才的亮点举措之一。这一模式可全面实现徐州卫生人才和国内外顶级医学专家团队的无缝对接,让我市卫生人才直接汲取“养分”,从而快速提升我市医学各专科临床技术水平。为激发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的动力,市卫生健康委还在全省率先设立医学青年科技创新项目,落实财政补助资金170万元,为全市广大青年医师积极搭建科研创新平台。

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非常关键。近年来,我市围绕人才强基工程工作机制,突出“三个创新”,不断推进基层人才培育提质增效。

创新基层编制人事管理机制,积极将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管理试点向基层延伸;创新基层人才招录培养机制,逐年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数量,优化医学专业毕业生招聘程序,特别是对于基层引进的高层次、紧缺型人才,采取直接考察的方式招聘;创新基层人才工作和培训机制,落实基层全科医生高级职称超岗聘用、基层骨干人才特设岗位、执业(助理)医师多机构备案等各项政策。

2016年至今,全市基层招录订单定向本专科医学生894人;近两年,联合徐州卫生学校累计招录面向村卫生室定向免费培养学生1272名,其中667名毕业生已走上村医岗位;近两年来每年为基层补充专业技术人员800余人……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落地,全科医生全部履约到基层服务,有利于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分级诊疗,助力健康徐州建设。

多出实招

加快医卫人才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医卫人才建设驶入“快车道”,通过人才赋能,为健康徐州建设助力,我市提出:“十四五”期间,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卫生人才发展内在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卫生人才队伍。到2025年,力争培育医学领军人才20名,引进专家团队20个以上,培养临床技术骨干30名,入选省双创博士30名,力争实现省双创团队和双创人才零的突破。

我市将建立健全党委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对各类优秀高层次人才加大关心关爱和表彰奖励,加强政治引领吸纳,提供全方位服务,激励人才更好地干事创业。建立高端和紧缺性人才招聘绿色通道,注重儿科、妇科、传染、康复、急救等薄弱专科人才的培养。大力推进“科教强卫”工程,推进省市重点实验室、转化医学中心、精准医学联盟创新中心等载体的建设运行。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实施多元化招聘。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培养,按照规定标准配齐配强疾控机构人员,在各类人才培养项目中,优先扶持公共卫生领域,培养符合疾病预防控制实际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积极构建与国内领先医疗机构的长期合作机制,引培结合,以高峰人才引领高峰学科,促使我市医疗机构在高端技术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并借助已引进团队项目所属医院的品牌效应和专科影响力,不断扩大和树立我市各优势医疗专科在淮海经济区内的临床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做好高层次卫生特聘人才的全职或柔性引进工作,力争在2025年完成引进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100人。

健全奖励制度,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建立高层次卫生健康科技项目奖励制度,改革年度医学新技术引进评估管理,每年完成评估引进医学新技术100项以上。积极申报省级基层适宜卫生技术项目推广项目。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遴选更多优秀三级甲等医院成为国家级住培基地;创新住培监管机制,加大全市各住培基地培训质量管理,每年新增招录住培学员300人以上。积极资助优秀青年临床医师赴外研修,到2025年,完成100名临床骨干研修培养任务。

多措并举,全面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加快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建设,2023年实训基地覆盖我市50%的县(市、区),2025年实现全覆盖。改革招聘办法,促进卫生人才双向流动。开展基层卫生骨干人才遴选,建立专项补助,推行骨干人才协议工资制;到2025年,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人才达到5人以上。实施以全科医生为主的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紧缺专业人才培训等项目,鼓励各县(市、区)自行制定激励机制,力争每年新增培养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00人以上、全科医生100人以上。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