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频道 > 特色美食

假“茅台”背后有多少权力和利益纠葛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3-21

 一边是假货充斥,真酒难觅;一边却是供销两旺,市场火爆。那么,茅台镇何以走不出制假售假阴影?

去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以生产茅台酒闻名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成为127个小镇之一。然而,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商家生产低端酱酒(酱香型白酒),以次充好,其“高仿酒一条街”承担着当地造假售假的关键环节,一瓶假“飞天茅台”,利润在千元以上,销售则遍布全国。(《新京报》3月20日)

早在2011年前后,国酒茅台就处于假酒环伺的境地之中。当时有官方说法称,茅台集团年产量约2万吨,而市场上茅台酒消费量为20万吨。多年过去,“围猎”茅台的情形似乎并没有改变多少。尽管2016年茅台集团全年白酒总产量达到9万吨,但假货的真实比例究竟如何,并不乐观。

这样的情形不免让人疑惑和沮丧,一边是假货充斥,真酒难觅;一边却是供销两旺,市场火爆。那么,茅台镇为何走不出制假售假阴影?

记者调查发现,当下的“茅台”制假售假,在打击整治的缝隙中滋长,并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隐蔽性以及全链条运作的特征,比如打擦边球,搞一些与“茅台”有关联的产品,诸如“茅台内供酒”“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服务局专用酒”“部队特供酒”等。这些属于堂而皇之行走市场的酒品。还有一些标识“茅台镇”字样的,则属于公然造假。

此类假茅台因为契合了社会上对国酒的特殊偏好,也因其确实能填补供需不对称造成的市场空白,往往大行其道。你可以说这里边有着某种“高档”体验、“豪奢”享受,也可以说满足了关于权力的想象,反正,只要是那个味(酱香型),就会从人的味蕾而延伸至脑干,进入意识层面。这种经由具体经验抽离出来的感官享受,往往是茅台长盛不衰的根源。

因为可以满足这样的心理体验, 众多假货顺利进入市场。毕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此种需求水涨船高,不愁找不到下家。一旦供给与巨额利润捆绑缠绕在一起,市场必然会畸形、劣化。一瓶假酒的利润高达千元,可以想见会产生怎样的市场动员能力。

基于地方整体利益,这些年来,公众鲜见真正有力度的打假。即便茅台集团也只能偶尔发出一些微弱的正名声明。就像今年“3·15”期间,贵州茅台集团发布公告公示,称只有“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贵州茅台酒才能称之为茅台酒,其他则属假冒侵权产品。但也仅此而已,“高仿酒一条街”照样生意兴隆。

这至少可以透露这样一些信息:其一、“茅台酒”有着专属的品牌利益,不得随意侵权;其二、在茅台区域酒产业蓬勃发展的语境下,企业打假力不从心。此前有媒体报道,就历史原因产生的不少企业名称傍茅台现象,由于年代久远,当地工商部门已不再追究。

此外,茅台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孙公司也因为考核指标的压力,而开发了不同系列的品牌酒。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日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披露,茅台集团创新产品品类,开发了200多个具有茅台特色的纪念酒、收藏酒、文化酒品牌,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个性化需求。

在如此内外交攻、扭曲错乱的市场生态之中,如何界定茅台酒,如何打假,显然都不轻松。

无论如何,茅台乱象不能持续下去了。这不仅关系到国酒茅台的品牌价值,关系到能不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更关系到能不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瓶真正醇厚馥郁的茅台酒,理应与权力、与地方利益有一个切割。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