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续出现跳楼、出走学生 引发全民焦虑
5月8日,母亲节当天,离家出走5天的南京中学生小姚终于被找到。关于出走原因,这个成绩一贯优异的男孩始终不愿透露;
就在当天,离家出走的江阴初三女生小袁也有了消息,她出现在上海南站的监控录像中。5月4日,这个“学霸”参加某名校自主招生落榜,第二天便留下一封信离开了家;
两天前,南京某中学一名初三学生跳楼身亡。当天这名少年逃课打篮球,班主任对其进行批评并通知家长到校;
令人惋惜的是,昨天记者发稿时得悉,南京又有两名学生坠楼……
最近一周,相关事件多次出现,刺痛了很多人的神经。原本是人生最珍贵最蓬勃的青春期,为何频频触礁甚至折翼?在教育体系中,孩子们在承受着什么?家庭教育和教育体制又有哪些值得反思之处?
一张课桌,引发全民焦虑
“客观地说,青春期既是成长的黄金期,也是孩子心理冲突比较剧烈的时期,而春季又是心理问题高发期,所以此类事件在每年这个时候都偏多。”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说,“然而实际操作中,我感觉教育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生命质量,很大程度是被分数锁定的,这对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培养不利。”
很少有家庭不为孩子的分数而焦虑,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评价一个孩子怎么样,其他素质都是参考,成绩则可以一锤定音。王琳的女儿在南京一所名校上高中,前两天学校开运动会,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了张照片,某个孩子捧着数学练习册正在用功,家长们一下就被“点燃”了,纷纷点赞同时感叹自己的孩子要再用功一下就好了。“在家长群里不由自主会有压力,家长们有为孩子学习而辞职的,有从外地离家到南京陪读的,有热心张罗团课的。”王琳说,“学校虽然从来不拖堂,不加课,但是没有哪个孩子不在外补课的,看似减负了,但压力全部转嫁到家长身上。”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名校老师承认了这一点,“从小学到高中,不在外补课的学生是极少数,总体上越是好学校、好学生补课越多”。这位老师告诉记者,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减负其实是一个假象,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分数和升学率,“前段时间我们班的年级排名下降了,就有家长提出抗议,毕竟孩子的素质再好,高考的时候看的还是分数。”
分数焦虑是全民焦虑,一个表现就是学区房。365淘房主编王玉说:“南京的学区房是价格最高、涨幅最快、最供不应求的板块,河西、鼓楼区几大传统学区房,即使是那种房子老旧、环境糟糕的小区,每平方米房价也过了4万。”
帮孩子倒“心理垃圾”,关键在家长
开学、毕业班、大考前后,是学生们承受心理压力最大的时候。徐州市第一中学心理辅导老师朱海梅说,同行交流时说过一个案例,某重点中学的一位男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比自己的同桌低了很多,他自己非常着急,结果压力太大心态失衡,成绩更加下滑,陷入了恶性循环。
“心理问题不宜渲染,但有个数据我想告诉大家,全社会都要警惕,那就是15—35岁的年轻人,因为心理问题走极端的比例最高。”张纯说,“具体到学生群体,尖子生因为习惯了成功,容易有完美主义倾向,另一种是所谓学渣,找不到价值感和认同感,这两类群体承受的压力相对更高。”他认为,进入青春期后,孩子与家长有疏离感,而在学校因为学习压力和竞争关系,与同学很难形成良好的朋辈关系;因为他们基本是独生子女,又无法从兄弟姐妹那里得到支持和抚慰;现在学校有性教育课,但缺少生命教育课,而评价体系又主要来自于成绩,因此现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比较弱。
南京脑科医院精神专科主治医师韩颖琳打了个比方,负面情绪就像垃圾,如果产生得太多,或清理得太慢,积累得多了就会成为疾病,而帮孩子减少和清理“心理垃圾”,关键不在学校而在家长。“追根溯源,从小的性格培养很重要,我把它叫做‘逆境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逆境中是无法自拔还是积极化解。”那么逆境商从哪里来?韩颖琳认为亲子关系是重要的来源,良好的亲子关系更能化解压力,而过多的关注和溺爱,以及苛刻的要求和批评,都对孩子成长不利,这在医院里屡见不鲜。她说:“从来都没有完美社会,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都要面对竞争和淘汰,但是如果家长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些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分数高于一切,教育为何这么重
那些留下书信迈出家门或结束生命的孩子经历了怎样的心理痛苦,让南京的李超(化名)一想到就不寒而栗,他刚上初一的儿子出现了心理危机的苗头,两个月来,他每天都陪着孩子上学。
可是现行教育却很难容纳这样的孩子,老师认为教学秩序不能受干扰,有学生家长在家长群里抗议自己的孩子学习受影响,这种不被接纳让他的儿子压力更大,李超说:“他以前不写完作业不睡觉,而现在他已经不再写作业,这种自我放弃背后是孩子深深的痛苦。现在孩子承受的压力,比我小时候大得多,这是个事实。我有时候想,如果现在还和我小时候一样,我的孩子可能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中国教育到底怎么了?南京师范大学金一虹教授说,任何国家的教育都有激烈的升学竞争,美国常青藤高校的竞争强度一点不比中国高校小,但中国教育早在初级教育阶段都被附加了过多的期待,孩子过早被投入激烈的竞争,而评价标准的单一又使很多孩子失去了展现个性化的机会。压力是一个传导机制,从社会到大学到高中到初中,直到小学,孩子是这个压力链条上的最后一环,这时候亲子关系如果不能给予强有力支持,孩子就容易出问题。
“畸形的教育绑架了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所有人,它把分数当作了最高标准,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理事会常务理事、特级教师、原南京市29中校长孙汉洲尖锐批评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但是现在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优等生甚至更严重一些,太让人心痛。”在他看来,分数高于一切是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病。
教育的难题需要一点一点破解,可是那些被分数锁定的青春期,我们又该如何为其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