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食墨客
北京某中学高二年级组组长刘岚(化名)老师,表达了对中高考改革的困惑,“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会不会带给学校、师生和家长更多负担呢?学生最初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对哪门课感兴趣。要形成认识甚至优势,势必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如果发现不适合自己而中途改科目,会给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心理和教务管理都带来一定负担”。她还指出,有的学生为了避免麻烦,可能会选择坚持学习自己不喜欢的学科,这样改革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
2014年9月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至今已经有近20个省市拿出具体方案,启动时间集中在2014至2019年间,且多推行“3+3”的高考模式。为了与之相适应,北京市最近公布将在2018年的初升高考试中也实行“3+3”,即除了语数外,剩下3门要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思想品德这6门科目中选出,其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要至少选1门。中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怎么看这种变化?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揭示,82.5%的受访者关注各省的中高考方案。86.1%的受访者表示高考改革指挥下的中考改革等对考生影响很大。
82.5%受访者关心各省的中高考改革方案
“考试不再分文理”“6选3”或“7选3”“高考与高中学考结合”“英语一年两考”……随着各省高考改革方案的陆续敲定,社会各界都给予了很大关注。调查中,82.5%的受访者关心各省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其中,30.7%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
北京第一六六中学的历史老师李彤(化名)从教18年,目前是高二文科重点班的班主任。李彤介绍,虽然改革影响不到目前两届学生,但学校还是十分重视,“我们梳理了教育教学改革热点,解读了‘回归教育本质’‘供给侧’‘互联网+’等改革热词。还分析了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这次改革中英语单科的改革力度最大。改革前,英语科目总分数减少的呼声最高,但政策出台后,英语单科分数非但没减,还将口语听力与笔试分离。听力一年两考,取最高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据北京高中英语老师张贤梅分析,“听力口语与笔试分离,意味着更强调学生的平时积累和实践能力。一年两次听力考试,对于英语优秀的学生来说也许是好事,但对不好的学生来说,可能要花大量时间奋斗到最后一刻,必然会分散在其他科目上的精力。”
考试制度改革也带来教育方法的变化,张贤梅强调,“英语改革的趋势就是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会更注重学生真正使用英语的能力。”
那么, 社会是如何认识这些改革措施的方向?调查中,66.1%的受访者指出是鼓励学生发展比较优势,51.6%的受访者明确是为了顺应时代和社会需求,40.1%的受访者则看出会让上升渠道更加灵活,38.5%的受访者认为强调了差异性。
值得注意的是,有24.3%的受访者指出,会让偏科现象更加严重,22.1%的受访者认为过早强化优势会丧失健全的知识结构,还有12.7%的受访者认为会增加课后负担。
“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会不会带给学校、师生和家长更多负担?”
从个体来看,相较于以往“一张考卷决定命运”,现在综合评价的办法,会更有助于全面考察一个学生吗?59.8%的受访者认为有助于,10.9%的受访者认为不会,还有29.4%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
从竞争角度看,15.2%的受访者认为多次选择的考试办法,并不会有助于体现高考的公平性,27.8%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57.0%的受访者认为有助于。
北京某中学高二年级组组长刘岚(化名)老师,向记者表达了她对中高考改革的困惑,“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会不会带给学校、师生和家长更多负担呢?学生最初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要形成认识甚至优势,势必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如果发现不适合自己而中途改科目,会给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心理和教务管理都带来一定负担”。
刘岚还指出,有的学生为了避免麻烦,可能会选择坚持学习不喜欢的学科,这样改革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她说:“自选3科对大学选专业也有很大影响,高校和学生都不希望出现总分成绩够但没有相关学科学习的情况”。
刘岚补充,如今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讲求回归课本。考试难度的降低,会更均衡化。“但与此同时区分度降低,学生间差距也会拉不开,给择优造成了很大困难。”她认为,这会给做题细心、答题规范,甚至字好的学生带来一定好处,“但这样的考试会不会让社会失去一批本该选出的精英呢?这都是我们担忧的问题”。
调查中,对于新的高考措施能否像往常一样完成拉开学生间差距的目标,52.9%的受访者表示可以,20.1%的受访者则认为不能,还有27.5%的受访者认为说不清。
由于本次改革在招考思路上变化很大,很多学校和学生面对方案时感到不知所措。86.1%的受访者认为高考改革对初升高考生也有很大影响。其中,32.3%的受访者认为影响非常大。
教师建议:学生仍要打好每个学科的基础,以掌握主动权
面对中高考改革,70.2%的受访者认为改革会倒逼家长从小就鼓励孩子发现天性、保持优势,55.4%的受访者认为应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专注精神和选择能力的培养,51.4%的受访者则认为家长和学生都需要更专业的学科职业辅导,43.9%的受访者认为家长们对6门学科的辅导班肯定重加重视,因此应建立更透明可信的课后辅导市场。
郑虹是高二理科生李静的妈妈,她认为过早的选择不仅会导致严重偏科,家长的负担也在增大,“女儿每周六早上都要去补习班,一小时320元,特级教师更是高达800元一小时,孩子早上背书包出去,吃饭前回家,可能1300元就没了”。
还有16.4%的受访者认为选择优势学科,会不可避免地发展成走班制。班主任和固定同桌都不复存在,集体间的竞争和协作基础也都被打破。因此,既要给个体更多关注,也要考虑如何重建学校和青少年的组织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郑葳表示,已开始实施新政的浙江、上海,确实会发生选择科目不平均的现象。选考科目不仅是避难就易,而且会受到大学招生要求的影响。选课的人太多,对学校的师资和教室都造成压力。
“文科必考的历史在2020年变成了自选科目,看似更公平更合理,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选择学得最好的科目,竞争会因此减轻吗?我们表示怀疑。”李彤对此建议,学生能做的仍然是打好每个学科的基础,尽量避免出现短板,这样主动权就会掌握在自己手里。(孙震 孙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