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王沟镇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
乡村也爱夕阳红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11月1日上午,丰县王沟镇石洼村68岁的农民石长青,来到村里新建的幸福小院,一边做腿部理疗,一边和老乡聊家常。而在棋牌室里,几位老人正在打牌,周围还有几个人看热闹。今年7月,王沟镇政府投入6万元,把一个闲置的农家小院修缮一新,添置了设备,建成石洼村幸福小院,供村里的老年人休闲娱乐。 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大,收入水平低、居住分散,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差距明显,导致农村养老服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按照省民政厅出台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方案》,今年,王沟镇政府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模式,遵循面向老人、立足实用、不拘形式、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专业化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无偿、低偿与有偿相结合。 王沟镇60岁以上老年人18114人,其中80-89岁2413人,90-99岁475人,100岁以上老人12人。为了给农村60岁以上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维修、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等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今年王沟镇在行政村及自然村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家,农村幸福小院5家。逐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村居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供给新模式。有关专家称这种模式“适应当前需求,体现农村特色,突出组织作用,这一探索可谓小成本破解大难题”。 “公办民营”建成养老服务综合体 王沟镇养老服务中心始建于1985年,建有床位350张,现入住五保老人73人、社会老人5人,管理人员11人。入住率低,管理服务人员年龄大、工资低,服务质量差。今年初,王沟镇与多家养老服务公司商谈,最后确定与苏州普康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采取“公办民营”委托经营方式,该公司计划投资500万元,对王沟镇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成省级标准护理型养老服务中心,同时打造王沟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引入人性化、亲情化、规范化创新管理理念。 改建后还为社会力量留出空间,鼓励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 走进改建后的养老服务中心,只见花草树木栽种满院,宽大的餐厅、设施齐备的洗浴室、电视房、理发室、棋牌室、健身房、休闲室一应俱全,为入住老人提供了颐养天年的好场所。 幸福小院满足居家养老需求 今年国庆节才刚刚建成使用的王沟镇陈庄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利用原村部改建而成,建设面积280平方米,设有12个房间,分别为备餐间、助餐室、健身室、理疗室、心灵驿站、评估体检室、阅览室、棋牌室、理发室、卫生间、助浴间、更衣室等。配备设施有电动按摩椅、沙发、康复健身、理疗、足浴桶、助餐、适老椅、适老桌、麻将桌、电热水器、助浴适老设备等设备。 幸福小院则是在村中选择较为集中、住房宽裕的农户建成互助养老服务站点,配置简易娱乐活动用具和设施,为离中心路途较远及行动不便老人开展延伸服务,实现1公里范围内就地养老。 王沟镇民政办负责人皇甫大恩介绍说,今年建成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小院均按照“六室一房”(即亲情服务休息室、温馨阅览室、趣味棋牌室、关爱康复室、爱心理发室、细心洗浴室、贴心洗衣房等)标准,对老年人提供临托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同时为党员干部帮助老人、老人互相帮助提供平台。 王沟镇还建立巡访探视制度,实施居家巡访服务养老,组织村干部、村民组长、老年协会会员和青年志愿者、社会组织等人员,重点对9817名空巢老人及393名经济困难的全失能老人等,开展每周2-3次“零距离”上门服务,有效地预防了老年人在家突发意外无人知晓的情况,目前全镇巡访服务覆盖率已达100%。 优化服务内容 提升服务质量 针对镇政府财政收入低、农民收入不高的实际,今年,王沟镇着力解决农村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需求,设定了生活照料、文娱活动、健康服务三大类29个小项服务,努力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 开展生活照料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以及理发、洗衣、洗澡、助餐、临托等服务,解决老年人生活不便问题;开展文娱活动,在中心(站点)配备电视、棋牌等娱乐设施,提供报纸、期刊、图书和影视,配置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材,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开展健康关爱服务,促进医养融合,利用村级卫生服务站、镇卫生院,为老人提供健康档案管理、知识讲座、定期免费体检、康复理疗、心理慰藉关爱等服务,解决老人基本医疗保健问题。针对不同年龄段及类别(散居五保、低保、残疾等)老年人,分别采用发放服务证、卡、券等形式,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王沟镇副镇长王立新说,王沟镇开展的“公建民营”的养老服务委托运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农村幸福小院模式,切实解决了农村老人特别是空巢、独居、残疾等老年群体安全、生活、健康、文娱等居家养老难题,通过分层次建立农村养老核心区、辐射区、放射区,逐步形成了就近服务、就地服务、上门服务链,真正做到了服务主体、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零距离。同时,不离亲、不离家,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也更易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