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徐州乡村振兴工作 全面开局
内外兼修奋力开创“新乡土时代”
|
||
|
||
|
||
|
||
|
◎文/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邬政 图/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浩 孙井贤 一年前,十九大之后的首次地方视察,习近平总书记便来到了徐州农村,将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带给马庄村人民。看到马庄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民精神风貌好,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怎么发展,不仅是我们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精神面貌、人的风貌要好,这个才是最最本质的东西”。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乡风文明的重要性。 一年来,以乡风文明为重点,按照总书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意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等指示要求,我市多措并举、系统推进,扎实培育文明乡风家风民风,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跃能力,汇聚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磅礴力量,充分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搭建起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奋力开创徐州“新乡土时代”。 气象一新 农村面貌与农民生活同步提升 走进睢宁县高党社区,整洁美观的街道,粉墙黛瓦的别墅,功能齐备的设施,让人无法相信这里几年前还是村容村貌脏乱不堪的落后地区。通过集中居住、多路径创收,睢宁县把新型农民社区建设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让农民把“小草房”换成“大别墅”,开辟出“搬迁扶贫”的新路径。 高党社区是徐州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全市上下深刻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广大农民的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不断促进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为让更多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我市创新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快实施“六项脱贫举措”,及时总结推广邳州公共空间治理、睢宁搬迁扶贫、贾汪旅游富民等集体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全方位加快经济薄弱村增收步伐。我市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增进低收入农户福祉,保证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2017年全市19.5万低收入人口、68个经济薄弱村完成脱贫任务,脱贫攻坚成效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2018年计划全市17万低收入人口脱贫、68个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67个村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市委组建了新一轮帮扶工作队驻村扶贫,选派55名科级干部或年轻后备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或村委会第一主任,组织了96家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徐部省属单位对经济薄弱村开展挂钩帮扶工作,确保完成年度扶贫任务。同时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以平安村镇创建为载体,坚决铲除农村黑恶势力及其滋生土壤。到2020年,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行政村技防建设全部达到标准要求,落实“一张网、五统一”要求,到2022年实现农村社区网格化社会治理全覆盖。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全面推行“阳光村务”。 目前,全市各地因地制宜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积极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密结合,为整体提升农村环境面貌闯出改革新路、形成系统方案,为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伸张公平正义、完善利益保障,为着力创新社会治理补齐短板弱项、夯实基层基础,努力创造高质量发展的徐州经验、徐州典型。 生机勃发 现代农业与三产融合携手共进 丰县的果品、邳州的大蒜、新沂的粮油、沛县的稻米、睢宁的瓜菜……围绕各地农业特色,我市重点规划建设了19个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区域特色产业基地;今年3月,由我市发起组建的淮海经济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联盟成立大会成功召开,这标志着我市初步搭建了优势互补、互学互助、共同发展的农业科技推广新平台,在此基础上,我市围绕健全网络、壮大力量、落实条件、建设基地等方面,加快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全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5.5万亩,“三品”总量累计达到4200个,产量占食用农产品产量的28.8%。10月31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徐州市有11家农业龙头企业上榜,新增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之首。至此,徐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6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76家,总数位居全省第二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3800亿元,呈现出以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和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为抓手,农业产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市农委确立了全市农业“三创一强”的总体定位,实施绿色农业创新、品牌农业创新、智慧农业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创新打造绿色、品牌、智慧农业三大战略,实现了徐州农业效益、质量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成为淮海经济区绿色农业创新的领头羊、品牌农业创新的先行区、智慧农业创新的排头兵。 要想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民增收,离不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市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体制创新等方式,将各类资源要素进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加速融合。目前,我市共有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省级以上农业园区数量全省第一。创建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22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出口示范区7个,农产品出口额连续7年稳定在3亿美元以上。 内外兼修 最美乡风与最美乡村交相辉映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贾汪区马庄村视察,对村里的基层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时间马庄声震全国,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总书记视察以来,马庄村累计接待外省、市考察团、观光团1900余批次,各地游客23万余人次,日接待人数最高达3000人,全村预计总产值1.98亿元、增长10%,村集体收入350余万元、增长94%。 马庄村是徐州乡村振兴的典型。2018年,我市深入总结提炼并大力推广马庄村乡风润村经验,主动做好延伸拓展工作,以实施文明村镇建设行动计划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组织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文明村镇、最美乡村创建。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整合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贤工作室、红白理事会等资源,建设小吴村等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搭建起集学习教育、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载体平台。积极推动磨石塘等一批独具魅力的村落创建省特色田园乡村,全面加快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争创步伐。 我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积极探索县、镇、村不同层面乡村振兴路径,着力培育“2+15+30”先导示范体系。针对城乡环境不优、生态建设滞后的问题,我市积极探索,以改厕、改水、治污、治脏、治乱为着力点,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全民参与、齐抓共管、长效运行”的工作新路。通过积极打造省级、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今年4月,我市4个村庄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名单,计划到2022年,省市县联动新建改建50个左右、完善提升50个左右,全市共建设100个左右田园乡村。我市还出台了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15个新型社区、30个美丽康居村庄、460个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实施村庄道路、绿化亮化、安全饮水、垃圾收处、污水治理等“十大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建设“四好公路”911公里,贾汪区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在2017年实施460个美丽宜居村创建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安排部署了387个美丽宜居村庄创建任务,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开局,初步走出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