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黄全智)冬季人人活计不断,经济收入天天有赚。如今,在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人们纷纷投入到设施蔬菜种植、特色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经营活动中,各显其能,多条门路忙“淘金”,搅热了冬季,把“冬闲经济”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设施蔬菜种植精彩纷呈
为搞活“冬闲经济”,该镇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印发科技明白纸,组织群众参加种养加培训班,让种养加大户现身说法。加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丰富冬季菜园子,按照“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优化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打造“升级版”农业。
在夹河、侯楼、王门等村的蔬菜基地,大棚里温暖如春,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田七、平菇等各种蔬菜颜色各异,长势喜人,每个大棚年均效益可达3万元左右。在蔡庄张小民家的菌棚里,张小民正忙着装袋,他高兴地介绍道,他栽培平菇已经有4年多了,产品质量好,销售没有一点问题,有两个棚的鲜姑再过几天就能上市,这一冬就能收入3万多元呢。
常特畜禽养殖齐头并进
该镇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资金帮助、技术传授、信息采集等方式,为村民搞好养殖提供便利,破解冬季饲养瓶颈,使畜禽养殖达到了散养户、规模户数量不减,农民养殖积极性强,促进了畜禽业健康发展,提高了养殖综合能力和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形成了学技术、用技术、上项目、争致富的喜人局面。
闸口村村民李孝伦,及早储备过冬饲料,常年饲养一批小尾寒羊和波尔山羊,年收入达6万多元。他高兴地说:“现今俺们农民也是一年四季不闲着了,村里不少人家都有牲畜,冬季接羔、育肥,真是忙得很哪!”据了解,全镇涌现出大刘、雁群、付庄、程庄等近200万羽鸡、野鸭、白鹅及生猪养殖专业村,珍珠鸡、火鸡和山林野外蜜蜂养殖也未中断,效益不减。
农副产品加工好戏连台
全镇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满足了居民高水准生活需求,取得较好效果。通过实行“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双重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的运作模式,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与原料供应有机结合,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效益的发展格局。加上经纪人的销售优势,积极开展网上订货和交易,拓展了农副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空间。
目前,该镇农村豆制品、面食制品、植物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作坊内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沙塘村沙秀生家的油坊内一片热气腾腾,一家人正忙于榨油、碾植物饼。近几年沙秀生家“种养加”齐上,既开油坊,又养猪、养鱼、养鸭,年创收入10多万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周围百十家农户也纷纷因“家”制宜,冬闲不闲,积极发展养鸡、养猪和办起农副产品加工厂,来料加工货真价实的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等食用油,想方设法搞创收。“我们这个杂粮面条是按照手工传统做法做的,吃起来原汁原味,口感好、劲道有嚼头。”小李庄村民王敏自豪地说,传统方法做挂面由于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膳食纤维等,因而品质自然好。据了解,一到冬季,王敏便开始忙着为村民和市民加工面条,由于是传统手工制品,因此产品销售往往供不应求,一个冬季足不出户便能有2万多元的纯收入。
据悉,该镇的徐州市咯咯哒养鸡专业合作社、徐州市松林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获得了省级规范化合作社,辐射带动了一大批农户高质量发展生产,今年全镇又新增渔人家庭农场等11个总面积达3500亩的家庭农场,形成了“山上有果林、田地种蔬菜、水中养鱼鳖、岸边鸡鸭鹅”的立体式产业格局。“冬闲人不闲,忙着去挣钱,身勤能致富,再累心也甜。”这一顺口溜,正是大彭人发展“冬闲经济”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