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苏超”背后的校园力量

一遍遍摔在草地上,大腿外侧破皮;伤口结痂后,第二天训练时又被磨破。“李世恩从来不叫苦,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他球裤上的血迹,才让他把侧步练习先放一放。”江苏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足球队总教练李海龙说,“苏超”淮安队19岁的门将李世恩曾在这里就读小学,也打下了足球成才之路的根基。

包括李世恩在内,淮安队共有11名队员出自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无独有偶,盐城队17岁门将严子航在赛场上表现抢眼,他就读的东台市三仓中学为盐城队输送了18名学生球员。还有南京队的大名单里,16位球员曾是雨花台中学的“足球小将”......

“苏超”如火如荼,也让江苏校园足球力量被更多人看见。据了解,本届“苏超”共有516名球员参赛,其中在读学生217人,教职工58人,合计占比过半。

李世恩(上排左四)在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05-06组足球队的合影张贴在教练室墙上,照片中多名球员正效力于“苏超”淮安队。 人民网 鞠峰摄

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05-06组足球队的合影,包括李世恩(第三排左四)在内多人入选“苏超”淮安队。人民网 鞠峰摄

小学启蒙激发热爱

走进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校园里的足球元素随处可见——足球雕像、校队球员海报,就连路灯都做成了足球的样子。

“这是李世恩,这是杨铭涛,吴雨成在这儿……这些孩子都在踢‘苏超’!”该校足球专用教练室的墙上贴满了海报、照片等,一边是C罗、武磊等球星,另一边是历届校队的合影,李海龙指着合影介绍。

自2014年起,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就坚持“每周一节足球课”,教练员、体育老师们还共同编写了足球校本教材。除了建设本校的足球梯队,学校还以“市队校办”模式网罗淮安全市最优秀的足球苗子。

“我们会选拔体测成绩优秀的孩子,还会专门进行绳梯等考核,测试他们的身体协调性。”李海龙说。

李世恩就因素质过人和训练刻苦被教练看重,在这里度过了6年的学习和训练时光。小学毕业时,他靠着足球实力进入苏宁青训梯队,之后转入江阴一中。5月18日,“苏超”第二轮淮安队主场对阵镇江队当天,李世恩赛前查到自己单招被成都体育学院录取。

校长张勇说,在“市队校办”模式下,淮安市体育局提供管理经费和专业引领,市教育局在生源和学生管理上也尽力支持,“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也支持建设经费,让我们成为全市中小学唯一拥有天然草坪的学校。”

暑期里,这块草坪球场上训练依旧。6月26日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挡不住校队球员们奔跑的脚步。高年级的朱浩然守在球门前,全身湿透,却聚精会神。

“这孩子爱打门将位置,也敢扑球,他现在的偶像是李世恩。你可能想不到,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朱浩然在练球的同时,学习成绩在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李海龙说。

“足球已经与我们的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张勇说,学校通过足球和课堂传递给学生的理念是:“足球不仅是一项运动,还是一种精神,教会怎样与人合作、在逆境中拼搏,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在朱浩然心中,足球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想一直踢下去”。

6月27日,“苏超”南京队球员李加俊回母校与校队球员一起进行“抢圈”训练。 人民网 鞠峰摄

6月27日,“苏超”南京队球员李加俊(左二)回母校与校队球员一起进行“抢圈”训练。人民网 鞠峰摄

特长生的梦想延续

在南京,提起校园足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雨花台区,近十年来当地校园男足项目获得全国亚军1次、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季军1次,获得省级冠军9次、亚军1次。其实力班底就在雨花台初级中学(下称“雨初中”)和雨花台中学,前者2023年由雨花台中学初中部分立而来,两校的足球底蕴一脉相承。

穿过一条马路,雨初中足球队的小伙伴就到了对面高中的绿茵场。“那是李加俊吗?”“好像是!”几名队员认出了这位“苏超”南京队员。此刻,李加俊正在和高中校队练习“抢圈”。足球在多人之间传递,圈中人拼命追球,几轮下来,众人满身是汗。李加俊告诉记者,陪学弟们训练,也有利于自己保持好的状态。

“毕业的队员们都乐于回来帮助教练组,这已经成了一种默契。”雨花台中学足球项目负责人吴伟说,李加俊在校队时无论跑体能还是打对抗,从来不偷懒不抱怨,“他们16人能被‘苏超’南京队选上一点也不意外:校队时就是主力,又一直在职业体系里。”

作为曾经的足球特长生,李加俊中学6年边训练边学习,2018年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年进入职业足坛。

“课堂上是学生,训练时是队员,必须两不误。”雨初中校园足球项目主教练孟峻说,他们学校致力于体教融合,确保足球生在提升竞技能力的同时,学科文化素养也能与其他学生同步提升。

如何让这些孩子“两条腿走路”?雨初中副校长杨波介绍,足球特定类型招生后,学校配备了三套“导师班子”:教师团队主抓学习,教练员团队主管训练,心理辅导师团队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确保他们在足球特色轨道上一路成长。

以足球带动校园文化,提升集体凝聚力,雨初中每年举办“校长杯”足球联赛,各班同学自建球队,校队成员当裁判、教练。“校园足球是用‘一只球’撬动五育并举的综合育人工程,它的价值在于让每一个孩子在绿茵场上完成体魄、品格、思维与情感的同步生长,也让足球特长生的梦想得以延续。”杨波说。

不可否认,孩子们球技的精进与升学的压力一路相伴。为了打通足球特长生的成长通道,雨初中为他们争取了政策层面的支持,“校队队员们基本能整建制地升入雨花台中学,继续在足球体系中训练成长。”“苏超”火了之后,杨波期待更多家长能认识到足球成才的道路将会越来越宽。

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足球队暑期对抗训练,一名小队员起脚打门。 人民网 鞠峰摄

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足球队暑期对抗训练,一名小队员起脚打门。人民网 鞠峰摄

足球也能“踢”出未来

“太燃了!”7月18日,第二十六届“贝贝杯”青少年足球赛小组赛第二轮,江苏张家港贝贝队28号球员孙浩宇凭借精湛脚法三次洞穿对手大门,完成他的“帽子戏法”。“贝贝杯”1983年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张家港发起,是国内举办最早、届数最多、影响最广的少儿足球赛事。

一边是追风少年在球场的高光表现,另一边也有无数家长的忧虑重重。足球队员“12岁退役”现象,已是亟待破解的现实瓶颈。

雨花台初级中学安全办公室副主任李礼说,“贝贝杯”办了40多年,确实能看出小学阶段有大批踢得很好的苗子,但到了初中,一些家长还是认为“足球的出路太窄”,害怕耽误学习。

作为九年一贯制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的教练,李海龙对校园足球有着10年以上的观察,“我们每届校队收20个队员,小学毕业能坚持下去的大概十二三个,到初中毕业就只有八九个了。”

要打破“升学即退役”的魔咒,系统完善包括升学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题中之义。根据《体育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包括足球在内的“三大球”振兴发展问题上,江苏将建立健全校园、专业、职业、社会“四位一体”的青训机制,对于青少年体育工作则明确了“畅通青少年运动员对口升学渠道”。

目前,南京市已扩展到14所高中招收男女足球特长生,每个区至少有一所优质高中,其中有南师附中、南京十三中这种文化和足球均衡的学校,也有雨花台中学这种老牌足球强校。为优化足球特长生的高中升学通道,南京市今年还计划推出“5+2”和“3+4”项目,前者和南京商业学校联合办学,侧重优秀校园足球师资培养,后者和南京体育学院衔接,侧重精英运动员的培养。

对于校园足球发展,南京市校园足球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杨洲洲建议推进体教深度融合,转变足球和文化课只能“二选一”的认知,家庭、学校、球队需要形成共识、密切配合,例如在课程上灵活安排、给队员提供碎片化补习等等。他认为,优秀的运动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受教育水平,“像教练所讲国际足坛上出现的一些新战术,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基础就理解不了。”

一个好消息是,暑期里至少已有10名“苏超”球员拿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因为一记坚定的眼神火遍全网的盐城队员庞智超,被武汉体育学院单招录取。他的职业规划是将来做一名出色的体育老师,帮助更多孩子实现足球梦想。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25-09-01/463308.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