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在长丰县下塘镇埠里社区幸福院,十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闲话家常,气氛热闹又温馨。村医温珊珊背着医药箱穿梭其间,逐一为老人测量血压、询问身体状况,细致叮嘱健康注意事项。
“自从有了这幸福院,我们没事就爱到这里聚聚!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82岁的埠里社区小街组村民陶传沂笑着说,在这里不仅能和老邻居打牌下棋、读书看报,还有医生定期来做健康检查,到了饭点就直接在食堂吃上热乎饭,“日子过得比以前更方便舒心了!”
埠里社区幸福院由社区闲置办公用房改造而成,2024年底正式对外开放。“我们结合老人需求,划分了活动室、娱乐室、健身室、农家书屋和日间照料中心等功能区,还专门开设了社区食堂提供助餐服务。”埠里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剑传介绍,除了让老人自由开展休闲活动,社区还联合社工、村医定期在这里组织健康讲座、手工制作等特色活动,让幸福院真正“活”起来。
长丰县民政局养老科负责人朱超表示,幸福院不仅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助餐、健康监测等基础保障,更通过丰富的文娱设施和社交活动,让老年人在熟悉的乡村环境中实现“养老不离村、晚年更舒心”。
为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十四五”以来,安徽省下大力气推动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发展农村幸福院等互助设施,因地制宜整合农村敬老院资源、对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建立起涵盖农村老年人居家安全、自理老人互助服务、不能自理老人集中照护服务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
安徽省按照“有固定场所、有服务设备、有服务内容、有服务队伍、有管理制度、有资金保障”的“六有”要求,优先在老年人口特别是留守老年人较多、服务需求大、居住相对集中的行政村或自然村规划建设农村幸福院,打通面向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不少幸福院由闲置村部、校舍、老厂房等存量用房改造而成——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沙墩村幸福院盘活闲置农家乐,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金塔村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利用废弃村小改建,池州市贵池区殷汇镇殷汇农村幸福院则改造老农具厂场地,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让乡村闲置资源焕新。
服务队伍是幸福院持续运转的关键。安徽省各地大力推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核心,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社工、志愿者、村医等力量参与服务;部分地区还积极引导农村留守妇女、低龄老年人加入服务队伍。在服务内容上,除了助餐、日间照料、文体娱乐等基础服务,不少幸福院还延伸出探访关爱、上门服务等特色项目,精准对接老人多样化需求。
“我们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和支持、村级组织举办和管理、社会力量参与和捐助、老年人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的‘四位一体’模式,确保农村幸福院‘村里建得起、老人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省民政厅养老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幸福院建设在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截至2025年8月底,安徽省已建成农村幸福院1306个。按照规划,2025年底前将完成1500个左右的建设目标。“十五五”期间,安徽省还将分年度持续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完善服务功能,让更多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记者 刘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