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特色美食 > 正文

伪专家拖累真营养师

 如今,关注营养健康的人越来越多,科普者的队伍也日益壮大。其中不乏一些“伪专家”,他们并未接受过正规的医学、营养学教育,却在大小讲座、各类媒体上大谈营养,传播错误知识,忽悠老百姓。 

  “这些年,营养知识走进民间,一些所谓的营养大师随处可见。”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假营养专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保健品销售厂商包装出来的“专家”,大多会冠以一些莫须有的名头,例如“全球健康营养大师”“营养疗法创始人”“权威维生素治疗专家”等。最大的特点是能说爱忽悠,讲座所用的语言生活化,有利于听众理解接受,但观点极端,甚至会直接说“某某营养保健品能治病”。这类假专家商业气息浓重,打着传播营养知识的幌子,实则是为了卖保健品赚钱。第二类是热心于营养知识,在自媒体上传播知识的“民间营养师”。他们最初是营养爱好者,关注这方面的知识。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的发展,他们逐渐开始自创营养方面的文章,在网上发表一些标新立异的观点,借此获得老百姓的追捧。“这样吃,7天能瘦20斤”“酸碱体质是吃出来的”等就是典型代表。但由于其“自学成才”,对营养的认识有所偏颇,传播的内容也常常自相矛盾,让老百姓无所适从。 

  这些伪专家的出现,让真正的营养科普者感到头疼。王兴国表示,营养民间化表面看起来是参与、关注营养的人多了,但长远来看是有害的。“假专家大肆传播错误的营养知识,老百姓一旦接受了就会形成固有观念,需要很长时间的反复解释才能纠正,加大了科学营养知识的传播难度。”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陈霞飞也表示:“营养健康知识传播的大众化和泛娱乐化是有害的,营养是科学严谨的,传播者应接受过系统的学习。” 

  杜绝假营养专家到处忽悠人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严格营养科普队伍准入门槛。尤其在媒体上传播营养健康知识的专家,媒体要做好“看门人”,例如在做电视节目或者采访对方时,要求出示相关的职业资质,有具体的所属单位,新媒体在认证时也应要求提供证明材料。其次,相关部门应对营养健康讲座设立相关规定,有保健品赞助的讲座应该聘请正规营养师,并且不能夸大宣传商品。再次,老百姓个人要学会甄别,要牢记,科学的营养需要均衡膳食,营养摄入也因人而异,那些听起来花哨、极端的知识往往都是在忽悠人。最后,要完善法规制度,让传播假营养知识坑害百姓的人受到法律制裁。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lvbk/2017-01-22/38298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