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滋滋的煮肉碎,摊在热乎的玉米饼上,撒洋葱香菜,淋莎莎酱,再挤柠檬汁……一份墨西哥卷饼就做好了。
来墨西哥之前,笔者对墨西哥卷饼憧憬已久。可真到嘴边,却并非想象中美好:玉米饼中带着的淡淡石灰味,以及不入味的肉碎,让憧憬变成了味觉的灾难。
中国人对墨西哥了解不多,但对墨西哥鸡肉卷却不陌生。肯德基多年前推出的这款食品,构建了国人对墨西哥料理的印象。只不过,墨西哥人从来没听说过它。事实上,这是美国企业针对中国市场专门研发的产品,与墨西哥人常吃的卷饼截然不同:玉米饼换成了小麦饼,煮肉碎被炸鸡块替代,个头也大了许多——这其实是“融合了中式春饼特点的美式墨西哥餐”。
这种情况,国人并不陌生。没错,那些在墨西哥颇受欢迎的“中餐”,诸如甜酸鸡、陈皮牛、炒杂碎等,其实也都是“美国制造”。一界之隔的墨西哥人,对这种美式中餐颇为受用。
这样的融合菜式,在它的文化起源地——无论墨西哥还是中国,都被视为“不正宗”,不少人对这种“融合”充满嘲讽和敌视,会为老外吃不到“正宗”而惋惜,甚至认为这破坏了料理原本的国别和文化特色,是一味取悦外人、轻视自身文化的表现。
然而现实却是,“不正宗”的食物往往卖得更好。相比墨西哥本土的卷饼,国人更接受改良的鸡肉卷。而大啖美式中餐的墨西哥人,会和中国人批评美式中餐一样,痛斥肯德基侮辱了墨西哥美食。
一边享用着“不正宗”,一边又批判“不正宗”。这种吊诡的逻辑,源于每个民族都对自己的饮食文化充满自信,但饮食终究是一种区域化、个人化的感受。
食物终究是给人吃的,倘不合口味,调整自是难免。于是当“习惯”走出国门,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一味坚持正宗,往往要输给入乡随俗。更何况,在不同的味蕾感受面前,“正宗”本身也备受争议。国人会为豆腐脑的甜咸、粽子的肉素争议不休,到底谁是正宗?内部尚不能达成共识,何况漂洋过海。
其实,所谓不正宗的“融合”,正是这个星球千百年来的自然规律。墨西哥传统料理,融入了大量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的烹饪元素,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正是融合的力量所在,无论墨西哥卷饼抑或美式中餐,背后都是文明迁徙的历史图景:晚近以来华工出洋,将中餐带向了世界;墨西哥移民在外生根发芽,也将玉米文化发扬光大。
尽管他们最终都“入乡随俗”,但饮食文化却得以创新和传播。如此这般的文化符号汇聚、交流与碰撞,其实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奥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