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提出了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2017年2月8日,内蒙古旅游发展大会为全区旅游科学、有序的发展吹响了冲锋号。自治区政府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勾画出全区旅游发展的蓝图,这幅图凝心聚力,呈现了“一业兴、百业旺”的大产业格局。
一、摸清内蒙古旅游的“家底”
在经济新常态和改革创新的前提下,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统筹促进国内各领域改革发展。我区旅游依托于区位特点,构建以“一廊一脉”、四大片区、五大协同发展区,以十大基地为突破口,以“四百”点线作支撑的总体发展布局。四大片区着力建设东北林草文化四季全生态旅游片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片区(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敕勒川现代草原文明旅游片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西北水沙胡杨秘境探险旅游片区(乌海市、阿拉善盟)。
李纪恒书记在旅游发展大会上指出,“规划要权威,切实做到形成体系、搞好衔接、强化执行。要加强系统谋划,不仅要做好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也要做好旅游资源保护的规划;不仅要有景区建设等物的规划,也要有人才培养等人的规划;不仅要有‘硬环境’的规划,也要有‘软环境’的规划。特别是全域旅游等总体规划,一定要加强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明确全区旅游业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布局、发展目标和重大工程、重点任务、重要举措,形成旅游业发展的总纲总目。要推进多规合一,加强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农牧林水、国土开发等各方面规划的衔接和协调,把多种要素聚集到一张图上,以规划融合促进产业、行业、事业融合。要狠抓规划执行,不论总体规划还是专项规划,都要本着真管用、可操作、能落实的要求去做,都要坚持一个规划管到底、一张蓝图画到底,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导航仪’和施工图,杜绝‘翻烧饼’、瞎折腾。”
自治区旅游“十三五”规划,一是外梳,加强与毗邻国家和周边省市区的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是实现我区旅游跨越式发展最坚实的一步。与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周边地区共同规划建设跨区域旅游产品,打造蒙甘宁丝路旅游品牌;与山西省、陕西省相邻地市共同打造蒙晋陕黄河和历史文化旅游区,建成华北最具特色的水上观光走廊;以共建“千里草原旅游大道”等项目为切入点,积极参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主动积极融入东北三省旅游合作格局,共推“锦绣北国风光大道”自驾线路和大东北冰雪旅游线路。二是内理,以主要城市为中心,以优质旅游资源特色为引领,以品牌战略为支撑,以特色线路串联,建设呼和浩特—包头旅游基地打造环“呼包鄂”1小时旅游圈。呼伦贝尔旅游基地突出民族文化,打造中国冷极等高端冰雪旅游产品。兴安旅游基地举办中俄蒙国际摄影节、杜鹃节等节庆。通辽旅游基地打响“东北看草原、自驾游通辽”的内蒙古东部特色旅游产品。赤峰旅游基地打造生态、摄影、温泉疗养和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锡林郭勒旅游基地打造草原国家公园和面向京津冀的草原生态旅游基地。乌兰察布旅游基地建设一批中高端养老疗养社区和中蒙医药康养示范单位,开发“候鸟式、一票制”养生养老特色产品。鄂尔多斯旅游基地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巴彦淖尔旅游基地打造内蒙古西部特色旅游目的地。乌海—阿拉善旅游基地建成特色沙漠国家公园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二、十大战略建设四季游
李纪恒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今后发展旅游业,一定要把规划先行、规划引领作为一条‘铁律’,牢牢固化在思想里、深深扎根到实践中。”规划实施全域旅游发展、四季旅游、“旅游+”、品牌创建、自驾车旅游发展、“草原+”、“周末内蒙古”、共建共享、绿色发展、高端旅游发展十大战略,以融合发展为动力,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构建“全产业参与”的旅游产业。围绕“一年四季都是景”,突出四季皆游的特色旅游目的地构成的四季旅游产品;全面构建“1+3+X”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构建旅游+文化“农牧水林”等融合发展机制;以若干子品牌为支撑,集中打造“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形象品牌。立足于“草原+城镇、乡村推进旅游产品组合,在城镇、景区周边、毗邻八省市区交界、品牌线路沿线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大力开展“周末内蒙古”休闲旅游。加强特定客源精准营销,内蒙古人游内蒙古达到游客总数的40%以上;吸引周边省市区游客前来游览,并导客“纵深”游。
三、十大工程打造“四美内蒙古”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强调,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内蒙古自然风光辽阔壮美、民族文化独具特色,要着眼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战略,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方位推介,打造“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品牌,把我区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未来几年,我区旅游围绕“四美内蒙古”,将着力实施十大工程,全面推动“一业兴、百业旺”。
十大工程,围绕实用,突出指导性,如品牌创建工程提出到2020年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列出的红色旅游胜地建设行动,依托乌兰夫办公旧址、五一会址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重点打造土左旗、凉城县等红色旅游名城,讲好内蒙古革命故事,为游客设计“穿上革命鞋,走走革命路,受受革命苦,吃顿革命饭”等产品,做活红色旅游。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旅游+”融合发展和乡村旅游富民扶贫工程的制定与我区旅游发展实际相结合。乡村旅游首先开展乡村扶贫行动。建设200个特色化的乡村旅游扶贫村。到2020年,建设国家和自治区、盟市、县乡级示范村为100个、50个和10个左右乡村旅游示范村。创新开发休闲农庄、特色民宿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发展格局。乡村旅游就业创业行动实施乡村旅游行业全员培训计划。推进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引导和支持一批返乡农民工、毕业生、青年创业团队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2020年,争取全区乡村(牧区)旅游带动直接就业人数超过17万人,间接就业人数85万人。
城镇旅游全域化建设、旅游信息化促进、旅游营销与市场开发、管理创新与服务提升和旅游商品开发工程这些工程的制定注重了实用性。旅游商品开发首先开展旅游商品摸底普查行动按照工艺品、土特产品等五大类进行旅游商品调查,建立内蒙古旅游商品信息库。推进旅游商品研发、销售一体化的“内蒙古博乐歌”品牌建设。
自驾车与低空旅游是一个新兴的旅游产品,我区优越的旅游资源为自驾游提供了丰富旅游产品。因此联合打造统一的自驾车旅游呼叫中心、发展“落地自驾异地还车”提升自驾游服务是拓宽这一市场的“杀手锏”。我区辽阔的地域也为低空旅游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发连接各支线和通用机场的空中旅游环线是为游客更便捷的抵达低空游区域创造条件,用“空中看草原、看森林、看沙漠、看黄河、飞行那达慕、热气球、滑翔”等活动,吸引游客扩大市场。
自驾游、低空旅游是我区开展高端旅游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保护优先”重要手段。因此,旅游局将协调相关部门建立低空旅游发展联席会议机制,联手运作合力推进。积极建设一批自驾车、低空旅游基地,促进自驾游、低空旅游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