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禁带酒水?旅游强行消费?
快拨打晨报“春节消费维权热线”春节 如果您遇到购房、购物、旅游、餐饮等消费问题可拨打68886888投诉
市工商局投诉举报中心去年接到最多的投诉是针对苹果品牌
□晨报记者 朱友钦 通讯员 林希松
春节将至,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消费者通过线下商超实体店和线上电商平台选购年货、购置礼品、预订年夜饭和新年酒席等均已进入倒计时。针对春节期间各类消费投诉较集中的情况,晨报今起联合市工商局12315开通消费者维权热线。 消费维权热线今起开通 为方便消费者维权,都市晨报今起联合市工商局12315开通春节消费维权热线,晨报热线电话68886888和徐州市工商局12315将全天候值班,确保投诉举报渠道畅通。 如果您在消费过程中遇到价格欺诈、以次充好、房屋质量、食品过期等问题;如果您预订年夜饭遭遇饭店擅自更改预订菜品等问题;如果您在用餐时自带酒水、饮料、茶叶,饭店收取开瓶费、沏茶费等服务费;如果您在节日旅行时旅行社单方变更旅游线路强行消费……对于这些在购买、使用、售后等消费环节遇到的烦恼或麻烦,您均可以拨打晨报春节维权热线。 对于您反映的线索,晨报将选出较为典型的事件,联合工商、市场监管、药监、消协等部门,及时进行调查采访,对黑心商家予以曝光,以惩戒不法者,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苹果品牌去年投诉最多 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昨日发布2016年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受理情况数据。投诉举报涉及最多的商品品牌为苹果,受理记录为159条,其余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大众69条、奥迪53条、格力52条、华为45条、别克42条。2015年,涉及最多的商品品牌为苹果140条,其余排在前5位的商品品牌为小米92条、华为57条、宝马51条、大众51条、别克44条。 该中心林主任介绍,商品投诉涉及客体类别最多的为零售服务,受理记录945条,其余涉及客体类别排名前5位的为互联网直销服务、移动电话服务、宽带接入、手持移动电话(手机)、订购服务,“消费性质中涉及最多的为在产品中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其余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承诺)的侵权行为;虚假宣传;不履行国家规定的三包义务;利用预付费(卡)形式侵害消费者权益;无故拖延、无理拒绝履行三包义务。” ●提醒 按需购物避免冲动 消费者选购年货时,建议根据实际需求制订购物计划,不要被商家的促销打折活动所左右,切莫贪图便宜冲动消费。 如参加促销打折活动,要详细了解清楚活动规则,特别要留意经营者的促销信息、时间范围和限制条件等。 购买商品后要主动索取票据证明并妥善保管,一旦商品出现如过期、变质、安全隐患等问题,可凭借有效购物凭证与商家协商处理。如不能与商家有效协商,要及时拨打当地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合理安排餐饮娱乐 餐饮娱乐活动春节期间不可避免。餐饮菜品选择要注重合理健康、营养均衡,响应“光盘行动”,切忌铺张浪费。饮酒要分场合、要适量,酒后不要开车。不少消费者尝试“互联网+”送餐到家服务,需要提醒的是,尽量从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定等级较高的食品经营单位订购,选择距离相对较近且可在短时间内送达的供餐单位订餐,并索取消费票据,留存交易凭证。 安排娱乐休闲活动时,要以绿色健康、放松身心为主,切忌盲目攀比。 正规渠道订票购票 消费者要提前安排出行计划,尽量提前订票,既要注意价格折扣和优惠幅度,更要注意优惠价格背后的改签、退票等限制条件。购买火车票时,尽量通过火车站或官方授权代理点以及12306官网上购买,不要轻易使用各类刷票软件,避免个人财产或个人信息安全受到损害。购买机票时,尽量选择航空公司官网或者信誉好的订票网站,以免影响自身正常出行计划。预付费用进行网上订票时,最好保存相关支付截图、银行交易凭证和流水编号信息等相关证据。 慎办预付卡储值卡 节日期间,一些机构会吸引消费者办预付卡、储值卡。消费者要办卡时,务必了解办卡的使用说明、退换卡方式、优惠条件、附加条款和违约责任等,最好以书面方式落实服务合同内容,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误解;对于需要预付款项的消费,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或开具收款收据时,一定要注意“订金”和“定金”之分。“定金”在法律意义上具有担保作用,金额一般不超过总价款的20%。如果消费者违约则无权要求商家返还定金;如果商家违约,则必须依法双倍返还。若是“订金”,仅具有预付款作用,当合同不能履约时,除不可抗力外,应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过错承担违约责任。 细心签订旅游合同 一些家庭选择春节外出旅游。提醒消费者应选择正规的、信誉较高的旅行社,要签订正式合同,认真查看相关条款,明确行程安排、景点数量、餐饮和交通标准、是否有购物点及次数等,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对于模糊不清的条款最好要在合同中予以补充。选择自助出行特别是前往热点旅游地的消费者,尽量选择信誉较好、性价比高、业务量适宜的酒店,最好提前了解酒店的相关资质,尽早预订。 外出游玩时应注意安全,当权益受侵害时,务必保留证据,以便向有关部门投诉。 谨防个人信息泄露 春节临近,各类诈骗信息也在通过手机或互联网发送到消费者。对这类信息要甄别,特别是对要求输入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的,不扫不明二维码、不抢来源不清的红包、不点有风险的网站链接和弹窗、不回来历不明的短信、不转给身份可疑的人钱款。 来源:都市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