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 正文

休闲旅游再升温青岛这些传统小渔村成胜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农业由一个传统古老产业转化为充满活力的现代阳光产业。

日前,山东省农业厅和省旅游发展委联合下发《关于公布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名单的通知》,胶州市、万里江茶叶综合示范园、海青茶博园、明村三合山以及西海岸新区“花语人间”,被评为新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单位。

在“中国的旅游模式正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快速转变,而休闲资源丰富的乡村,必将成为未来休闲旅游的主要载体”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成为青岛新农村建设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城里人上山下乡寻找乡愁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有人滞留在马路上逶迤数里的堵车长龙中,有人奔波在海底世界如海的购票人潮中,但也有人在迢迢江水、隐隐青山间,漫步乡村小道,享受着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城里人走进农村。在“一熟玉米一熟麦,一直种到胡子白”这种传统生活方式中过惯的农民,做梦也没想到,村里的青山小河,对城里人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67岁的刘振居是土生土长的青山村民,9月12日,他正在青石板铺就的乡间小道上散步,村口放着一艘废旧的木船,向来人诉说着这个村庄独特的渔家风情。“记得小时候,村民过得非常苦,为补贴家用,村民捕鱼到城里卖,然后换来日用品。但山路难行,出山进城非常困难。”刘振居至今仍记得爬崂山古道梯子石的场景。

但近年来,随着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远离市区的传统小渔村,迎来了新的变化。村内不仅完善了基础设施,还建起“青山书院”等文化场馆,青山村全面转型为以渔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社区,并有着崂山“渔村民俗风情博物馆”的美誉。凭借社区的山海资源和独特的渔家民俗文化资源,游客来青山渔村可以住渔家院落,观海上日出,赏沿海风光,还可以参与垂钓、捕捞、补网等渔家生活。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就像一根扁担的两头,一头挑起了城市水泥森林中居民对休闲和乡土的渴望,一头挑起了新农村建设。

王有清家住信号山附近,他每年至少三次来到青山村。归来,他将诗句“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做成对联,反复玩味。王有清说:“青山村是天然氧吧,小住两天,在这儿深呼吸,享受慢生活,周一再回到城里,是一种全新的生命体验。”

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双重推动升温

乡村休闲旅游是在合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内容和农村乡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将农村与旅游业相结合,使其具有旅游、休养、示范、体验、教育等功能的一种新兴旅游产业。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政府宏观支持、行业舆论导向、居民消费升温等因素,让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风头正足。

2014年,青岛市旅游局(现青岛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密切联系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渔家风情、山林山岳、滨河生态、温泉养生、田园农耕、历史民俗六大精品旅游项目。

长期致力于旅游经济研究的青岛社科院研究员丁金胜认为,城市高楼林立,生活节奏紧张,人们生活空间日趋缩小,节假日公园和风景区人满为患,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休闲和旅游的心理需求,迫切需要到郊外农村寻求新的旅游空间,这一发展趋势,使得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有了成长的土壤。同时,丁金胜认为,随着农业多功能性的开发以及产业链的延伸,创意农业、设施农业、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应运而生,并日益成为缺乏工业或不能搞工业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丘陵沟壑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但是,美好规划的背后,乡村休闲旅游也伴随着成长的烦恼。在国外,乡村休闲旅游是一个很精致的项目,高消费,小流量,处在整个旅游金字塔的顶部;而在国内,乡村旅游在某种意义上是大流量、低消费的代名词。相对于前海一线的旅游,青岛的乡村旅游由于处在蹒跚成长的起步阶段,多呈现出大范围内粗放式开发多、高层次精品少,区域范围内品种单一、趋同化等问题。

“一村一品”是未来发展方向

现代城市人对休闲乡村的渴望,包括田园绿色景观、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有机健康食品、朴实的民风、适当参与体力劳动等。采访中注意到,一些依托风景区开起的农家乐,板房堆积,不仅减弱了村庄本身浓郁的乡土味,用闪烁的霓虹灯装饰的饭店招牌,更是与周围的景观格格不入。

休闲产业、乡村旅游是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它的发展能大大促进产业格局的调整,带动城乡产业的融合,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乡村旅游,能否成功实现由简单地吃农家饭、采摘蔬果的农家乐,升级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休闲,能否走出一条适合地方特色、避免同质化的发展路径?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规划。”作为为雄崖所编制保护性规划的参与者,青岛理工大学教授李兵营介绍,农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明建设、“乡村记忆”工程等密切结合。“不管是城市人对休闲的渴望,还是新农村建设释放出的机会,休闲乡村的发展都遇到了最好的时期。”那么,发展乡村旅游,放大“乡愁”旅游资源,如何实现产业升级?2015年,青岛市旅游局(现青岛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青岛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2015-2020)》,就青岛城郊三区四市的空间布局及产品规划做了部署。《规划》强调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加强规划统领,引导有序发展,对各个乡村的禀赋进行挖掘整理,从而给予其合适的定位,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

石板路还是当年的石板路,只是走在路上的人,已经由离乡讨生活的村里人,变成了上山找乡愁的城里人。丁金胜认为,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走出一条“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差异化发展道路,避免千村一面、相互模仿的恶性竞争,将是休闲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zixun/2017-09-21/406503.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