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 正文

云龙当好中心城市建设主力军

 

扬帆起航正当时
云龙当好中心城市建设主力军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祥 通讯员 袁雪萍 马嘉旎

五年,弹指一挥间,云龙,扬帆启新程。

两大商圈、四张名片、六大园区,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老城区、东部城区、东南片区“三核联动”,“东区”华丽蝶变“东城”;两家企业(市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两家园区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园区被评为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江苏省传统商品市场转型创新示范区”花落云龙,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会展品牌;华润、万科、光大等45家“555”企业抢滩云龙,3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落地;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17项,城建重点工程165项,为民办实事工程266项;摘得“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省平安区”“省法治建设示范区”等荣誉桂冠……

五年来,云龙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兴区、服务业强区”战略,着眼全域优化产业布局,深化改革突破发展瓶颈,创新机制强化工作落实,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转型升级

过去五年,云龙区致力于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形成以两大商圈、四张名片、六大园区为核心的“246”服务业发展格局,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5年前翻一番,服务业占比超过88%,连续5年位居全省城区前十强。五年来,云龙区累计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17项,完成投资765亿元,增加载体面积260多万平方米。大企业培育取得重大突破,两家企业(市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润东汽车集团成为全市首家境外上市公司,4家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服务业集聚水平大幅提升,9家园区获批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宣武市场获评“省转型升级示范市场”,恩华和润医药被认定为“省创新示范企业”,云龙获批“省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创新示范区”。新兴产业加快成长,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主营收入年均递增18%,2016年电商交易额超140亿元;江苏师范大学科技园、徐州市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文化旅游业加速发展,2016年旅游总收入超50亿元,比5年前翻一番。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会展品牌。

关键词:改革创新

过去五年,云龙区致力于改革创新、推进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坚持以改革创新打破思维定势、破解瓶颈制约、汇聚发展合力。着眼提效能、促发展,深入实施部门体制改革,建立区委区政府大督查体系,建立区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全方位包挂办事处制度,深入推进“一线工作法”,发挥重点经济工作考核激励作用,改革街道办事处财税体制,实施“一个街道一套指标”差异化考核。设立机关部门创新奖,树立“机关考核看创新”的鲜明导向,促进常规工作求特色、特色工作求突破。启动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拓展东南片区发展空间,构筑产业发展强载体和经济增长新引擎,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基地。牢牢把握招商引资“生命线”,围绕“钻找抢盯”开展系列招商活动,先后引进华润、万科、光大等“555”企业45家,累计落地亿元以上项目30个,万达广场、淮海文博园等一批带动力强的功能性项目投入运营。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实际到账注册外资、自营出口总额分别是前5年的1.8倍、2.3倍。聚合各方要素服务企业发展,引入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18家,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62人,新建创新载体和研发平台17家,为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新动力。

关键词:宜居宜业

过去五年,云龙区致力于拓展空间、完善功能,城市面貌持续改善。加快老城区、东部城区、东南片区“三核联动”发展,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城市与产业互动融合,累计实施城建重点工程165项,圆满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创建任务,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魅力日益彰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30条、小街巷42条,道路通达性有效提升;奥体中心、中心医院新城分院竣工运营,新改建农贸市场7家,城区服务配套日趋优化。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全力保障郑徐高铁、轨道交通、高架快速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棚户区改造,房地产竣工880余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拓展到70多平方公里。城市管理明显加强。累计实施43条道路、36个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推行主次干道“门前新三包”,完成老旧小区整治27个,加快实施新一轮102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双违”管控成效明显,累计拆除违法建设135万平方米。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建成精品公园16个,累计增加绿地300余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27%;河道截污清淤工程深入推进,故黄河、三八河、老房亭河水系实现贯通。

关键词:民生幸福

过去五年,云龙区致力于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群众福祉稳步增进。5年累计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266项,件件实事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推出创业就业“点对点”服务,累计新增就业8.3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5.5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社会保险主要险种扩面提质,在全市率先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不断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1.1亿元。养老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2家。在全市首推“政社互动”和基层协商民主,创成国家、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18个,云龙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平安云龙、法治云龙持续巩固,投入1000余万元为70个小区(村)安装了技防监控系统,成功创建30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先后荣获“省平安区”“省法治建设示范区”称号,大力开展“四项督查”,对突出问题“把脉会诊”、集中整治,一批群众诉求得到有效回应和解决。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云龙被评为“省放心消费先进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6.3亿元,年均增长12.3%,实施名校、名师、名科“三名工程”,新改建中小学12所,全区中小学均达到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标准。组建5个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徐州一中、三中云龙实验学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上名校,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区”。深入实施医疗体制改革,巩固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累计减轻居民就医负担4746万元。在全市率先推行“两病”分级诊疗试点,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60%。组建5个医疗联合体,引入两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17家民营医疗机构,城区实现“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全覆盖,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有礼新风尚在云龙逐步形成。

关键词:从严治党

思想生根,作风扬帆。五年来,云龙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三个作用”大讨论,从机关到社区,从学校、医院到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思想洗礼。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区600多个基层党组织、1.8万多名党员扎实开展32项专项整治,累计解决实际问题1300余件。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组织机关干部“听民声民意、解民难民忧”,解决群众困难629件,提升了党性修养,强化了遵规守纪的硬约束。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全区累计组织开展集中学习3600场次、专题研讨768场次、各级领导干部讲党课245场次,受到中组部督查调研组、省委互学互查组的高度评价。

党要管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五年来,云龙区紧紧围绕“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把更多干部引向项目建设主阵地、推向招商引资最前沿、用在民生工作第一线,树立了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在干部教育培训上,坚持把思想能力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五大发展理念培训,组织党员干部400多人次先后赴井冈山、延安接受党性锤炼,赴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学习提升。在干部管理监督上,坚持以党章党纪为标尺,以“一把手”和重要岗位干部为重点,坚持抓早抓小抓经常,把常提要求和重点约谈相结合,把“咬耳扯袖”和严格问责相结合,用好提醒函询诫勉等组织措施,真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研究制定《云龙区推动干部担当作为防治为官不为实施细则》《云龙区科级干部鼓励激励实施办法》,在全省率先启动区级纪检机构改革,持续加强巡察监督,坚持重要节点、新任干部集体廉政提醒谈话制度,严格党员干部日常监督。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时刻牢记纪律规矩,做到守住底线、不越红线。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五年来,云龙上下强化“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从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政治属性,强化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能。云龙区多渠道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采取“选、引、派、育”等多种方式,把能力素质强、推动发展有办法、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党员选拔到带头人岗位。五年来,按照“三有一化”要求,云龙区持续加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力度,以服务中心、教育中心、活动中心“三个中心”统揽综合服务中心功能设置,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对31个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了改扩建。每年设立100万元基层党建专项工作经费,每个社区20万元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资金;设立每年15万元“两新”组织专项培训经费;对“两新”组织党建品牌创建每项给予2000元补贴。五年间,先后有15个社区被表彰为徐州市“服务先锋”“五星级”社区党组织,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得到整顿提高。注重党员作用发挥,云龙普遍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窗口,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党员志愿服务、党员组团服务等活动,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机制,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实现了党员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坚持创新创优,打造党建工作新品牌,拓展“互联网+”党建新平台,打造社区“智慧党建”,形成了社区“大党委制”、党建“四进”工作法等一批有影响、可复制的创新品牌。

站在新起点,未来五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云龙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扬帆起航正当时,不忘初心再接力。踏上新一轮征程,云龙将全力当好中心城市建设主力军,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云龙。

关键词:中心城市标志区

云龙作为主城区之一,在全市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当仁不让要发挥领军先行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云龙区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市建设“四个中心”目标定位,依托云龙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重点打造“五个区”,努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标志化城区。

打造主导产业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先导区。依托现有的服务业优势,牢固树立“产业兴区、服务业强区”的鲜明导向,进一步优化“246”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服务外包、现代商贸、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推进传统业态提档升级,加快“四新经济”培育成长,促进产业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加速形成“拳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推动服务业大区向现代服务业强区转变。力争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20亿元,新兴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打造主导产业突出、特点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先导区。

打造辐射带动力强的商贸物流示范区。以创建省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按照“业态集聚、产业融合、服务多样、品牌高端”的原则,积极引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和新型业态,推进商贸业态的空间集聚和对外辐射,实现商贸物流业向新业态、新模式转型。重点依托中茵南郊商业广场、万达、世贸、宝龙等商贸载体,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现代商贸企业。加快发展林安现代商贸物流园、潘塘综合物流园等物流载体,推进物流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集聚化发展,形成良好的物流产业发展生态,不断强化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地位,努力打造辐射带动力强的商贸物流示范区。

打造独具特色的科教文旅品牌区。依托辖区高校资源、智慧信息产业园、师大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等载体,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筹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户部山、回龙窝、汉文化景区、老东门、老街坊、快哉亭等一批承载徐州记忆、彰显地域特色的城市名片,以及文博会、汉文化旅游节等品牌节会,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精心扮靓“四张名片”,加快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依托青年路、云兴、公园巷等名校,深入开展“教育三名”工程,提升“学在云龙”品牌。进一步彰显科教、文化、旅游品牌效应,形成独具云龙特色、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科教文旅品牌区。

打造业态丰富的金融服务集聚区。紧紧抓住全市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大机遇,加快拓展金融产业发展空间,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优金融生态环境。依托师大科技园现有金融机构集聚优势,进一步引进新型金融组织和业态,努力构建一个业态完整、服务健全的“金融超市”;着力引导金融产业向商务楼宇聚集,巩固提升帝都大厦、恩华大厦、泛亚大厦等金融楼宇的品质和能级,启动运营宝龙广场、龙腾国际等新建金融楼宇,培育形成5家小微金融中心,加快构建“一园五中心”的金融产业格局,努力打造业态丰富、体系完善的金融服务集聚区。

打造功能完善的新型城市化标志区。顺应城市向东、向东南发展趋势,加快老城、东部城区、东南片区“三核联动”。瞄准东南片区开发,加快翠屏山、大郭庄机场、黄河故道、六堡水库等开发建设,高标准建设中央活力区。围绕老城更新改造挖潜空间,“十三五”末全面完成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加快城市道路、管廊等基础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提升品质内涵。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健全城管长效机制,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建设一批景观园林工程,优化生态环境,努力建设功能完善、和谐宜居、彰显特色的新型城市化标志区。

关键词:全面小康

民生幸福是检验小康成果的重要标准,聚焦富民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富民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增加收入,增收最关键的举措就是发展产业、扶持创业、增加就业。云龙区将坚持把居民收入放在“三个口袋”的第一位,在推进“246”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就业带动性强的产业,大力拓展就业市场,让不同文化层次和年龄阶段的居民都能够“有岗可选、有业可就”,特别是让失地农民、中低收入家庭实现充分就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业态,推动宣武、升辉、淮海食品城等传统商贸物流市场转型发展,提升产业层次,以更高价值的经营、更高质量的就业,不断拓展增收致富空间。结合城市开发建设和更新改造,科学布局产业项目,着力促进产城融合,增加居民“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扶持创新创业助致富。云龙区将加强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园、云咖啡众创空间、电商产业园、师大科技园等创业平台和孵化基地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和专业引领,引导创业者选准项目、找准路径,实现精准创业、成功创业。着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完善企业扶持政策,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重点扶持小微企业、楼宇企业发展壮大,催生创业致富的热情,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

培育特色经济促增收。云龙区将加快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充分发挥潘塘临城近郊优势,依托现有的种植业、旅游业基础,高标准规划观光农业园区,推进土地流转整合,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快引进台湾绿舟现代庄园项目,打造精品示范园区,引领观光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鼓励社区(村)在搬迁改造过程中,通过拆迁补偿、入股联营等方式增持物业、积累有形资产;开展集体资产专项清查,全面排查清理被私自占有、违规处置的集体资产、公有财产和公共资源;整合盘活村级资产、资源、资本,大力发展产业经济、物业经济、合作经济,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精心打造“四张名片”,加强手工艺品等旅游产品开发,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增强旅游产业的富民效应。

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需求。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坚持“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居民走”,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和居住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功能齐全、资源共享、全面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居民的“隐形财富”。深入实施教育“三名工程”,加快紫金东郡小学、潇湘路学校等5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着力打造树人中学云龙校区、一中云龙实验学校等初中名校,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改革,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养老体系建设,启动省社区居家养老示范区试点,满足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惠民生。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提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坚持精准扶贫、“造血”扶贫,利用好扶贫政策和资金,对农村贫困户精准帮扶,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滚动实施“牵手助困”,实行政府救济、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就业援助,帮扶特困家庭逐一脱困。大力实施民生实事十大工程,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让民生关切更加温暖人心。

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是云龙发展的新机遇,聚焦富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云龙区将积极抢抓机遇,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全力当好中心城市建设主力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zixun/2017-10-18/408724.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产业  发展  加快  服务  城市  云龙  服务业  实施
建设  社区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