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百家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文学天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文学天地   

煤海星河 灿烂着文化艺术的辉煌之光 ——郑子在沙凡文集《星之叹》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时间:2025-04-23    来源:作家网    作者:郑 子
内容摘要: 煤海星河 灿烂着文化艺术的辉煌之光——郑子在沙凡文集《星之叹》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郑 子春风来,清风来,好风来,大风来。时序的春风,带来了


 

煤海星河 灿烂着文化艺术的辉煌之光

——郑子在沙凡文集《星之叹》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郑 子

春风来,清风来,好风来,大风来。时序的春风,带来了繁花似锦的春意;艺术的清风,带来了满园春光的气象;情义的好风,带来了如火的热诚,这是独自属于矿工的情谊。真诚感谢徐矿老领导、老矿友带着祝愿的好风,为文友沙凡老师喝彩:同时,我们又看到、又听到苍瀚的大风,带来了星光的传奇,讲述着历史文化名城在5000年时光岁月的滋养下,走过的光辉岁月,古城徐州诞生了许多彪炳千秋的英雄人物和艺术名家向我们走来,祝贺沙凡老师和他的文集迈进文化名家的阵容。

今天,我们相伴着春风、清风、好风和大风,非常荣幸地来到了享誉世界的国际名校中国矿大美丽的校园里,参加一场关于文化春天的读书活动。昨天,在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时节,我们参加微电影《向园而生》的开机仪式;明天,在北京参加中国职工微电影节启动仪式,我都会向相关领导和艺术家介绍沙凡老师新书发布的活动情况,推介徐矿的企业文化成果。许多朋友特别关注和羡慕徐州矿务集团有这样一支生动活泼的,而且创造了诸多业绩的文化艺术队伍,是的,这是属于母矿徐州矿务集团的荣耀之光,同样迸发荣耀之光的还有我们共同的家乡徐州,今天早晨,在来中国矿大之前,专门品尝了徐州地道的羊肉汤,又一次品尝到了家乡的味道,这种美味一辈子难以忘怀,这可能就是刻骨铭心的家乡情怀吧。沙凡老师以徐矿为家,在徐矿工作奋斗了几十年,为徐矿、为徐州、为江苏、为全国产业职工队伍的文化事业争光添彩。为此,我有三点感悟和启发:

一是,了不起的徐矿精神和企业文化品牌之光。众所周知,1882年10月5日,是徐矿开采纪念日。一百四十多年以来的苍海桑田发生了历史巨变。解放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和进入新时代以来,徐矿在开采光明的同时,徐矿在持续创造着辉煌的同时,也在开垦着文化的煤海星河,也在采撷着文化建设的丰硕果实。1981年8月,我从徐煤技校毕业后,曾经在韩桥煤矿做过采煤工人;1982年4月起,先后在《徐州矿工报》副刊部担任实习编辑、在徐州矿务局文联担任艺术团随团记者;1985年1月,在韩桥煤矿党委宣传科担任新闻干事和宣传干事,其间,非常荣幸地参与和见证了徐矿精神发扬光大的历史时刻,在1982年10月5日至1992年10月5日之间的每年10月5日,多次参加徐矿开采日的庆祝活动,感受到了“全国学大庆,工业学韩桥”的荣耀光彩,感受到了徐州矿务局的精神风采,作为徐矿工人,内心激情澎湃。最为了不起的是徐州矿务局有10多座煤矿,有10万矿山大军,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源源不断的为社会进步、为时代发展、为国家建设、为百姓生活贡献能源之光,同时贡献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非常有影响力、有品牌价值的文化艺术家,这是其他领域其它行业所不能比拟的辉煌。其中,开采纪念日的缘起由来,也是一批科学艺术工作者历经多年考证提出来的建议。历届徐矿领导都有文化向往,也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尤其是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广大矿工用双手开采光热,也用开采光明的双手开采艺术天地。徐矿的荣耀之光,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创造了了不起的精神丰碑,期待着未来徐矿在创造社会价值、经济效益的同时,继续引领徐矿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主业,把文化人才建设作为一项伟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也计划举行“艺术进万家”艺术家走进矿山的活动,组织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和矿山艺术家共同进行煤矿采风活动,为徐矿了不起的昨天和更为了不起的未来,做出文学艺术影视工作者的一点贡献。了不起的徐矿精神和企业文化品牌,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矿山人的心灵深处,我们也同样期待着全体徐矿人持续擦亮金字招牌,为矿山文化的美好未来而擂鼓助威。

二是,不简单的沙凡传奇和更不简单的贤达英雄。沙凡老师在不认识我的时候,就成了帮助指导我的老师。记得那年,我20多岁,经过韩桥煤矿工会层层推选,经过韩桥煤矿党委的认真审核,再经过徐州矿务局的严格审批,非常荣幸地被评为徐州矿务局读书自学先进工作者,第二年被评为徐州矿务局读书自学标兵,这份荣誉弥足珍贵,那是对一个矿山之子青春时光的至高荣誉,我珍藏至今,珍爱永远。这项评选活动就是沙凡老师负责创办的,这是对一个青年矿工的精神褒奖,也是对一位文学青年的心灵激励。

沙凡老师除了今天浩繁的4卷本150万字的文集书写了他的文学成果之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演讲方面的贡献。当年,他率领演讲团队创造了徐矿演讲事业的巅峰,代表中国产业工人演讲队伍,走进了中南海,在中央领导面前展现矿工的风采,塑造产业工人的形象,讲述煤矿工人英雄无悔的事迹,这是不简单的荣誉,树立了演讲示范,创新了演讲纪录,是所有参与演讲者的殊荣。

同样不简单的还有沙凡老师的幕后英雄王老师。她全身心地支持帮助沙凡老师所从事的事业,不仅奉献精神力量,鼓舞鼓励沙老师开展党务工作创新、文学作品创优和演讲故事创水平,而且拿出资金给予支持,凝聚了一位妻子的贤惠和矿山家属的情怀,这不仅是对沙凡老师的奉献,更是对社会文明的一种贡献。试想一下,如果沙老师不投入精力去创作百位徐矿艺术名家的列传,那么今天已经去世的,还有渐渐年老的艺术家们,除了他们的家人铭记之外,还有谁会记得创造艺术光与热的他们的故事?特别感谢沙凡老师,为徐矿留存了文化历史,留下了宝贵的矿山艺术家追求艺术的精神之光。

不简单的沙凡传奇还有诸多的故事。我在徐矿和徐州广播电视台工作期间,我是他的工会会员和矿山作者;后来在中央新影工作期间,我依然是他的学生和文友。我们同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同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一起为企业电视文化,为微电影微视频事业的繁荣发展共同努力着。

这种不简单的传奇,还在于沙凡老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演讲家、艺术家和企业文化人才之外,他把工作与事业的接力棒交给了年轻同志,他回到了徐矿,继续书写矿山的文学和矿工的艺术世界,为家乡的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记得,沙凡老师离开北京返回徐州的时候,我们邀请了几位艺术名家和良师益友一起茶叙,浓郁的矿山情,真诚的师生情弥漫在彼此的心中,因为我们的根深深植根于徐矿大地,植根于彭城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三是,值得点赞的良师益友和值得感恩的《徐州矿工报》。沙凡老师文集中的100位矿山之星中有99位是我的老师,今天现场来了19位矿山之星,有18位都是我多年的良师益友。遥想当年,徐州矿工报开辟了“矿山之星”的文化专栏,隆重推介百位矿山之星,这是报社何等的创新举措,极富前瞻性。我是从煤矿一线走出来的文学影视工作者,感谢徐矿集团和韩桥煤矿历届党委的多方培养,感谢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市文联、徐州广播电视台的悉心指导,感谢中央台、中央新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领导的关心支持,我们走出了矿山,走进了徐州,走到了北京,这一切都源于徐矿和徐州的文化精神,源于北京厚重的文化内涵,源于良师益友的卓越奉献。

非常遗憾的是,今天的活动现场没有看到著名文学评论家王景陶老师的身影,我们俩人当年都是袁庆南老师、耿家强老师、赵玉银老师和丛云娇老师,还有一位已经去世的陈增录老师的实习学生,王景陶老师当年对我的文学之路给予了全力支持和热情帮助,记得是1982年4月1日,我们俩人同在《徐州矿工报》副刊部担任实习编辑的时候,亦师亦友的王景陶老师鼓励我学习、指导我进步,督促我成长,对“春笋文学社”同仁的关心培养也是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同样的,我们也学到了《徐州矿工报》副刊部老师和其他部门老师良好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任劳任怨的园丁品格,对矿山作者的关爱之情,让我们感恩至今。《徐州矿工报》是徐州矿务局机关报,更是全国煤矿文学艺术工作者的一块良田,在煤海里奔腾文学之光,在科普园地里耕耘艺术之光,在娱乐天地中创作影视之光。在新闻、经济和政文的版块中收获了作品发表的喜悦,收获了良师益友的指教。徐矿文化和《徐州矿工报》是一面文化前行的旗帜,团结矿山作家和同道同仁,引导着矿山作者的创作之路,是我们事业中的良师,成为人生路上的恩师。在《徐州矿工报》实习期间,有幸聆听了著名作家肖军老师的报告,至今我还留有宝贵的讲课资料,非常翔实,非常生动。

大家知道,著名诗人孙友田老师在煤矿工作期间和后来调到南京工作后,多次深入煤矿,创作了许多朗朗上口的诗句;著名作家周梅森老师是我所尊敬的艺术名家,早在1979年,我在徐煤技校读书时,就听说了贾汪老乡大作家周梅森老师的创作趣事,后来我在韩桥煤矿工作之后,再后来在徐州广播电视台工作之后,在中央新影工作之后,周梅森老师又是大哥般的关心支持,又是导师般的严格要求,引领和指导我更多地参与了影视创作中,2003年春天至后来的若干年,周梅森老师带领我走进了《国家公诉》《我本英雄》《我主沉浮》摄制组,并安排我担任剧组的副导演、执行制片人、宣传总监等,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让我尽快地成长进步。

今天上午,我和徐州师大方忠书记一起来到新书发布会的现场时,看到了师为杰书记和几位徐矿的文友之后,非常高兴,多年不见,甚为想念。我在活动现场给周梅森老师发了作品研讨情况的短信,周梅森老师回复短信并委托我代表他向师书记问好,向沙凡老师作品发布和研讨活动表达祝贺。这几十年来,周梅森老师夫妇俩人一直关心支持我的每一点成长。同样关心支持我的利民小学班主任梁玉娥老师、新闻和文学启蒙老师于学强老师,文学指导老师《徐州矿工报》的袁庆南老师、耿家强老师、徐州台权林老师、徐州文研所田秉锷老师,贾汪区文联、徐州市文联、徐州市作家协会、徐州市影视家协会、徐州广播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中国视协、中国影协、临沧市领导和良师益友都在默默无闻地关心支持培养我,这种恩情铭记心中。

今天的活动现场,我看到了李其珠老师。当年,我在煤矿工作的时候,是通过工友林师傅的介绍,认识了已经非常有名气的李其珠老师,还曾有幸来到李老师新工区的家里,聆听他独特的文学见解和语重心长的教诲。

同样让我忘不了的还有栾晓明老师,他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艺术家。1985年1月至1992年8月,我在韩桥煤矿担任新闻干事和宣传干事的时候,单位举办通讯员培训班请栾晓明老师讲课,他看着我说,你写小说永远写不过我,但是搞新闻报道你是我老师,你是《徐州矿工报》通讯员和作者中的先行者,用文学艺术的手法写作新闻故事是个创新,好看有趣。栾晓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性格直率又情义并举的作家,他的文学光芒,他的雄心壮志,奠定了他文学的成就。令人痛心的遗憾是他的英年早逝。其实,栾晓明老师说得对,尽管我是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但我的小说创作,散文创作,诗歌创作都不如今天到场的各位老师。

人要有自知之明,于是我另辟蹊径,在搞好文学创作和电视艺术创作的同时,积极参与了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全国微电影春晚和中国金风筝国际微电影大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微电影活动。作为一个微电影工作者,投身微影星空的工作中去,为影视文化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值得自豪的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中,在指挥部和中央新影集团领导下,我们新影38位骨干成员组成的团队创作并制作了五集《领袖视频》,2019年10月1日上午,在天安门广场六块红飘带大屏进行播放,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现场直播,让中外观众看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五位领袖的精神风采,看到了领袖与人民在一起的生动故事,中央新影集团组建的工作团队中,就有几位主创是徐州影视艺术工作者。为此,我们的工作团队受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表彰,感谢领导的关心和良师益友的支持,我和庄锐导演被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嘉奖。在策划创作期间,在后期制作期间,我们的工作团队遇到了一批良师益友,指导我们进行每一部视频的创作,教导我们进行每一个工作流程。先贤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

几十年以来,无论是在韩桥煤矿的煤海里,还是在徐州煤矿的星空下,无论是在徐州和贾汪的天地中,还是在北京的文化氛围里,我们一步步坚实的前行,始终没有忘记矿工的荣耀与责任,永远顶着矿灯前行,哪怕只有一束微弱的光,也要发光发热,映射一丝光彩。几十年以来,徐矿文艺绽放出来的力量中的最大特点是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就是团结有力量,大家非常珍惜每一次的相聚与合作的机会。

作为曾经的矿工,永远的矿山之子,特别感谢中国矿大的支持,感谢徐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家协会的支持,感谢出席会议的徐州矿务局老领导师为杰书记,曾经以来,他给我们文化影视工作者带来了很多的关怀,带来了很多温暖,我们对师为杰书记表达敬意,这种敬意不仅仅因为他曾经是我们煤矿的领导,而是因为他是我们四十多年来的良师益友。感谢王雪春副部长的关心支持,感谢中国煤矿作协徐迅副主席的关心支持,感谢来自唐山的许主席的关心支持,感谢大家的鼎力相助,良师益友的支持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祝贺沙凡老师和他的文集出版,祝福各位良师益友身体健康,万事吉祥。期待着各位老师来到北京,我们有情有义的徐州人,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衷心感谢德高望重的肖庆元教授带有学术色彩的主持,让今天的研讨会增加理论与实践的荣耀色彩。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郑子,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亚洲微电影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文艺家影视中心执行主任,吉林动画学院微电影微短剧微视频研究院执行院长,南京大学中华图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系根据郑子同志即兴发言时的录音整理,略有删节)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Tags标签: 责任编辑:郑 子    
上一篇:滨海的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50288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