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学 > 正文

退休老教师孙宗荣的师生情

一路放歌,且听风吟
  孙老师的部分获奖证书和聘书
  学生们制作的宣传队纪念册
  孙宗荣老师写出了十几万字的自传。
  上世纪90年代,孙老师带着学生到中央电视台参加节目。
  孙老师的生活照
  孙老师当年辅导孩子演讲
 

  人到老年,越来越爱回忆往事。80岁的徐师附小退休教师孙宗荣,如今总爱回忆起她那些心爱的学生们。从徐师附小宣传队到“演讲朗诵艺术团”,她在校内外艺术教育这块苗圃里辛勤耕耘了近40个春秋,培养了许多文艺界和传媒界人才。而这些学生也一直忘不了她,有人动情地称呼她“妈妈”,有人苦苦寻找20多年终于见到她。

  “这些学生就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孙老师经常说,“现在越来越觉得,看到学生们事业有成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徐师附小宣传队』的光荣岁月

  徐师附小宣传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徐州名噪一时,成为徐州的一面旗帜,是苏北地区文艺界、教育界一大亮点。

  孙宗荣是最早进入宣传队的辅导老师之一,她和宣传队的老师一起编排了不少儿童歌舞,她还创作了师生同台演出的小歌剧,演出时观众常常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支宣传队因为成绩斐然、名声在外,享受很多“特殊待遇”:政府每个月专项拨款;可以从徐州各小学挑选有音乐潜质的学生;组建自己的乐队,乐队有小提琴六七把,还有手风琴、小号、中号、黑管等,乐器比某些剧团都要齐全;演员的民族服装要专门到苏州等地定做。宣传队规模越来越壮大,最多时接近200人,且组织健全,犹如一个小单位,还专门设有后勤、会计。每年寒暑假学校还选派优秀队员到北京、上海、烟台、青岛等大城市的文艺团体参观学习,增长技艺和舞台经验。

  徐师附小宣传队那时已经能够演出整场两个小时的芭蕾舞剧《白毛女》,经常到部队、工厂、农村送节目,那时候能请到宣传队俨然是一种荣耀。苏鲁豫皖各地人士经常来学校参观学习,宣传队先后为全国大型会议演出几百场。

  从这支宣传队走出了100多位专业文艺工作者,在业内有“徐州文艺人才的摇篮”之称,而且他们都对附小宣传队充满了感激与怀念。当年吹小号的唐殿坤退休前一直担任徐州歌舞剧院副院长;吹长笛的孙巍巍如今是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现任徐州音协主席冯维箫曾经感慨,宣传队给了他“学习的平台和专业的氛围”;徐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宏新说:“附小宣传队的光荣岁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灿烂美好的永恒回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为艺术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领军人才。”

  2016年1月,《彭城晚报》以《两帧童年老照片,惊艳了时光》为题,报道了徐师附小宣传队的集体记忆,近20位师生愉快地接受了采访。80多名师生因为这篇报道重新聚到了一起。为了这场隆重的重聚,当年的《白毛女》剧组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重新排练了舞剧片段。时隔40多年,孙宗荣看到当年的孩子们现在都成了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但舞步依然优美,不由得感慨万千。

  如今,这些学生们仍然在微信群里与孙老师保持着联系,抚今追昔,师生感情与日俱增,不少同学动情地管孙老师叫妈妈。

  ●充满魔力的演讲朗诵艺术团

  上个世纪80年代,孙宗荣在云龙区少年宫担任文艺指导老师,1990率先义务开办了儿童演讲班,后来又成立了演讲朗诵艺术团。那个年代演讲风行全国,到处都在举办各类大赛,一直喜爱口才表演的孙老师订了一份《演讲与口才》杂志,其中有一句话深深打动了她,“人才未必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人必定是人才”,她觉得自己使命在身,应该为徐州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演讲朗诵艺术团的开课时间定在每周三、五下午放学后,没有任何教材,孙老师只得自己编写。那时候还没有网络,查找资料极其困难,她所凭借的,只有自己的日积月累和那套《演讲与口才》杂志,或者一遍遍跑图书馆找资料。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孙宗荣创作了一套简单易学的口腔操,收集了饶有趣味的绕口令,能够帮助孩子们吐字清晰、口齿灵活。她还先后编写了两本演讲词和朗诵诗,时任云龙区副区长的李瑞瑜亲自为她写序。时至今日,这位80岁高龄的老人仍然能够熟练地做出全套口腔操,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诵那些诗歌。

  退休后的孙老师更忙了,多个学校聘请她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她先后在解放路中心小学和永安街小学开办演讲班,后又在市青少年宫和徐州人民广播电台办起了演讲朗诵艺术团。记得在青少年宫活动时,有个叫黄璞的学生,快小学毕业了,家长怕影响学习不让他上演讲课,把他锁在屋里,让他复习功课。他却爬出窗户,飞奔到教室,大声叫着“孙老师,我来了”。

  徐州人民广播电台演讲朗诵艺术团的活动地点在云龙山西下坡一间只有3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里,条件极其简陋,没有电视机、录音机、麦克风等任何电器设备,甚至连讲台也没有,但她的学生却越来越多。一张长凳上挤着3个孩子,两边还有学生斜着坐,甚至连院子里的箱子都被搬进教室当作板凳。孙老师记得,孩子们非常喜欢上演讲朗诵课,有的生病发烧了也坚持要过来,每次下课孩子们都依依不舍。

  她的学生褚笑回忆起这段求学生涯时说,那间地下室一到下雨天就漏水,必须在门口搭一块木板才能进入教室。但每到周末,云龙山西下坡就停满了自行车,谁都不愿意迟到。包括那些不喜欢语文课的孩子,也对孙老师的演讲课痴迷不已。时隔20年,她依然清楚地记得孙老师带着大家朗读那首题为《妈妈的爱》的小诗,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孩子们个个听得泪流满面。孙老师每学期招生一次,面试的时候会让孩子们准备一小段朗诵,没被选上的孩子当场就会崩溃大哭。

  演讲朗诵课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孙宗荣说,一是因为她发自内心去爱孩子,二是她上课特别认真。她教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演讲的方法与技巧,还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很多家长都说,孩子自从跟孙老师上课以后,变化特别大,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人也变得懂事了。

  ●与中央电视台的难解之缘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孙宗荣老师的演讲朗诵团声名鹊起。孩子们在市级、省级(乃至全国)各项比赛中屡获大奖,还曾经三进中央电视台,走进神往已久的大风车直播间,与刘纯燕、董浩等著名主持人合影,在电视台门口遇到的北京人都对他们羡慕不已。孙老师和孩子们还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夏令营,到团中央做客,得到的评价是“徐州的孩子很优秀、很大方!”

  孙老师获得了很多殊荣,区级、市级荣誉不胜枚举,还有许多省级和国家级的奖项,家里的荣誉证书摞成一堆,随手打开一本,是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主办的全国少年儿童“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活动先进个人和优秀组织工作奖。

  如今,演讲团的孩子都已经事业有成,都是孙老师的骄傲。而且其中3名学生经过奋斗成为了央视人。

  小学五年级开始跟孙老师学习演讲的褚笑,一直是个要强的孩子, 2008年从徐州一中考入国际关系学院,被保送入人民大学的新闻专业读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主持人,后来到一家知名互联网新媒体公司担任内容总监,但她一直没有放弃做主持人的梦想,精通中英法三语的她2018年曾经一举拿下两个比赛三个冠军:北京电台华语广播主持人大赛综艺组冠军暨总冠军,上海东方广播主持人选拔赛总冠军,又在去年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大赛中闯进30强,现在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做主持人。今年疫情期间,褚笑做了一档报道欧洲农业的节目,因为不能去演播间录制,于是就在家中自己用最新的Vlog模式制作,最终在央视平台精彩呈现。

  刚从央广调到央视新媒体担任记者的顾小慈,疫情期间负责一线医护人员的报道,3月28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顾小慈作为央视记者进行提问,孙老师在家看电视恰巧看到了她,特别激动,从那以后每次看新闻发布会都会寻找小慈的身影。

  在孙老师的记忆中,顾小慈是个特别刻苦的女孩子。她小学时在大黄山煤矿子弟学校就读,报名参加学校的合唱团未能如愿,妈妈带着她找到孙老师学习演讲,结果不到半个学期,这个勤学好问的小姑娘就因为一次升旗仪式上的讲话在全校引起轰动,当上了大队长。

  因为听孙老师说过“中国传媒大学是出主持人的好地方”,顾小慈从南艺毕业后,又努力考到了中传,实现了她的梦想。小慈妈妈经常对人说,没有孙老师,哪有小慈的今天!

  在疫情期间表现出色的,还有当年演讲朗诵团中的高瞻。高瞻当年也是徐师附小的学生,小时候性格腼腆,刚开始不敢上台发言,后来在孙老师的鼓励下慢慢放开了,中学以后还经常参加演讲、辩论,最后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后来他告诉孙老师,面试的时候他一点都没紧张,因为他把台上的考官都想象成孙老师。

  毕业后,高瞻进入央视工作,被派到叙利亚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孙老师一直担心他的安危。现在他又成为央视驻印度记者站的负责人,疫情期间冒着生命危险采写了不少优秀作品,还经常给孙老师发微信报平安,让她不要牵挂。

  “一个30平方米的地下室走出了3名央视人,孙老师就是我们的引路人,是她点燃了我们的梦想。”褚笑说。

  ●绵延20多年的师生情谊

  有人问孙宗荣,“孙老师你教出来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出色呢?”她笑答:“那是因为我对每一个学生都会毫无保留地爱,不遗余力地去教。”

  孙老师教给学生16字演讲朗诵秘诀——“心中有情、口中有声、眼中有物、脑中有景”,并总是教导他们要“讲好中国话,做好中国人”,孩子们也始终将这些话铭记在心,深深爱上了朗诵与演讲,也爱上了这位德高望重的恩师。

  孙老师30多岁的时候就患上了神经衰弱,有时正在上演讲朗诵课的时候就感觉一阵眩晕,孩子们只要看到她停止讲课一动不动,就知道老师生病了,急得直掉眼泪,直到老师缓过神来正常讲课。下课的时候孩子们还是不放心,左搀右扶着一定要把老师送到公交车站。

  2004年,孙老师突然检查出癌症,来不及跟学生们正式道别,演讲朗诵课就这样结束了,然而师生间的感情一直延续至今。

  褚笑每次回到徐州,总是要到孙老师家坐一坐。有时候下了高铁就直奔孙老师家,工作上、生活中的事都喜欢跟老人聊一聊,征求她的意见。即使远在北京的时候,褚笑给老师打电话也常常一打就是半个钟头。

  孙老师到北京女儿家时,褚笑经常跟顾小慈、高瞻、李文一起去看她,顾小慈还带去妈妈亲手包的饺子。李文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在是东方航空公司高级经理,主管宣传工作。她经常说,她现在的工作得益于演讲朗诵艺术团的训练。

  孙老师如数家珍地谈到了她许多出色的学生:蒋相宜在香港读大学期间,曾经参加全球华人大学生辩论赛,荣获最佳四辩手称号。还有一名叫陈迟的学生,自从离开演讲朗诵团后一直在打听孙老师的消息,苦苦寻找了20多年后,今年春节带着一大束鲜花来到了孙老师家,一见面就是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带着孙老师一起到回龙窝去游玩、共进午餐。陈迟现在是中国邮电大学的讲师,她教的科目就是影视表演与主持。

  高瞻在前几年见到孙老师的时候,一个劲儿懊恼:“孙老师,我好伤心,演讲朗诵课的笔记本我给弄丢了!”这个重情重义的小伙子,去年10月回国探亲时来到孙老师家探望,师徒促膝长谈,临别时孙老师感叹说:“我都快80岁了,咱们还不知能见几回。”

  听了这句话,已经走了几步的高瞻突然转过身来,紧紧地抱住了孙老师,用力抱了好一会儿,眼含热泪,默默离开了。

  ●且听风吟的老年生活

  2004年病魔突袭,孙宗荣用坚强的意志闯过了手术、放化疗等一个个关口。时至今日,已历经了三次手术,她仍然那么坚强、乐观,每天自己做饭,仍然喜欢朗诵、弹琴、写诗,经常穿上漂亮的衣服跟爱人一起去公园散步,拍很多美美的照片,像年轻人一样发朋友圈。学生们都很羡慕她:“我到80岁的时候如果能有您这样的状态该多好!”

  孙老师总是显得宠辱不惊,气定神闲。住院期间,她的坚强乐观感动了不少医生,医生们总觉得孙老师跟别的老人不一样,对她特别尊重。得知孙老师紧急需要某种药物,有的医生专程开车送到她的家中。

  两次得癌症,孙老师说她不怕,“顺其自然,越怕越坏,我不能用自己的坏情绪影响别人。”进手术室的时候她亲自在手术单上签字,还无比镇定地跟主刀医生握手:“麻烦你了!”

  放化疗的时候最痛苦,孙老师平静地等待着头发掉光,奇怪的是竟然一根青丝都未脱落。如今她花白的头发仍然十分浓密。

  战胜病魔后,孙老师开始写自传,记录自己坎坷而又值得回忆的一生,感谢生命中的亲情、友情、爱情和师生情,现在已经写了十几万字,书名为《一路坎坷一路歌》,打印出了厚厚一册。耄耋之年的她仍然觉得,明天的太阳还是新的,未来的每一天都值得期待,且听风吟。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文/图

  资料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xzjy/2020-05-08/44382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