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语言软暴力”与教育的发展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种拥有话语权的人不断推出许多惊人的言论。新闻传播的一个特点就是语言要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于是许多话语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许多新闻人不是客观的考虑如何传播信息中的正能量,而是要反复考虑语言的新颖性与煽动性,从而提高点击率。这样的语言特点往往是“语言软暴力”的体现。

  现在语言软暴力的现象不断侵蚀着教育领域。如果这样的语言暴力不断的发展,最终会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灾难。教育的本身是引导人类更加理性的思维,更加多元的思考。语言软暴力却不断的导致思维的片面化和绝对化。现几个小例子加以说明,恳请全社会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自觉抵制“语言软暴力”,传播社会正能量。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教育专家的一段话,应该说从教育者对教育反思的角度这句话是成立的。但是当这句话不时地出现在教育管理者的口中,并不断的用烤成成绩来做衡量标准的时候,这就话就成为了伤害教师群体的“软暴力”。孩子的个性不同,潜能不同,成熟的早晚程度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成绩低就仅仅是因为授课教师不会教书吗?一线教师最明显的反应就是请专家自己给我们做一个榜样。事实上专家讲话的语境被剥离以后,这句话往往成为某些教育管理者推卸管理责任的软暴力。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这句话是要强调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从这个角度上这句话有合理性。但是这句话是千真万确错误的。世界上没有完全性通的叶子,更不更有完全相同的人。这句话强调了遗传,忽略了变异,根本就不符合辩证法。真正的教育一定是要针对教育个体的教育。孩子身上的问题父母必须承担责任,但是许多错误其实也许并不在父母。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影响他成长的原因是很多的。

  “现在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失去机会就来不及了”。这是许多老师常用的话语。的确许多学习因素都有发展的最佳时期,但是每个孩子的个体是不一样的。就同样是简单的文化课,不同的孩子接受起来也并不一样。自古就有大气造成这,也有大器晚成者。古人讲“朝闻道夕死可矣”。终身学习应该成为现在全民的共识,就算孩子考不到好的学校,也不能说孩子就不能成才。现在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就是整个社会都把孩子的学习当成自己的业绩。老师要比升学率、优秀率;家长要比谁家的孩子上的是名校,社会上大家都要比一比谁的工作钱多不累离家近。其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分成就后面都是沉甸甸的付出,我们鼓励个人奋斗,鼓励竞争,但是我们也不能把自己的成就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中国古代圣贤说得清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老师们只要遵从教育规律,得到教育的回报是必然的。在学生的发展道路上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好爸爸胜过好校长”此话用来强调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并不错。但是作为标题是时就以一种错误的引导。爸爸和校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占有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这样的比较其实就是关公战秦琼。父母在孩子人格的教育上是老师无法代替的,但是好校长对孩子人生导师的作用是家长无法取代的,特别是教师在孩子学业上的成长作用更是家长无法取代的。这样的炒作,可以提高图书的销量,但是他会降低作者和出版社的品位。如《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这个历史很靠谱》之类的书名其实就反映了命名者的低俗化引领导向。

  “两个家长面对一个孩子,我们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孩子”。许多老师向家长振振有词的说。话是没错的,但你想说什么。孩子的问题应该是家长首相人担责任吗?大概就是这个潜台词。其实许多教师也是家长,我们能真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吗?只有人类社会存在社会分工,只有人类成为万物的灵长。老虎狮子大项主要是靠父母带孩子的,而我们人类其实是靠教师的专业群体带孩子的,所以我们的孩子都能得到比父辈们更好的教育。这就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原因。这也是老师的社会价值。教师面对几十个孩子比父母面对一个孩子的教育效果还能更好,这是因为教师比父母拥有更多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在教育上教室是专业的,父母是业余的。为什么非要让业余的人来帮助专业的人呢。孩子人格上的习惯上的问题,教师应该和父母一起想办法解决。有时父母不但解决不了,还可能有反作用。现在留守儿童的问题,单亲家庭的问题,还有吸毒家庭的孩子,都需要教师来面对。我们可是社会专业来帮组孩子们成长的,我们是仅次于父母的孩子的领路人。又说教师不就是一个职业吗?钱少,工作量大,我们普通教师不能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是的,我们只能承担自己能承担的。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孩子成才,但我们一定尽自己的努力就是了。任何一个明白的家长都不可能把孩子的成才当成考察老师的标准。大概在教育的过程中只有教育主管部门最终是学生的成绩排名。家长们总能从老师的身上看到老师的辛劳和付出。不要把对校长的工作方式不满用这种校园软暴力的手段传给家长。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和谐。

  教育要做的就是发现,就是等待。发现每个孩子的潜能,等待孩子的成长。小学一年级留级三回的学生也能最终成才,还有怎样的学生不会成功的。只要大家不要一把尺子看待教育,那么教师永远是社会上最幸福的职业,因为这个职业在不断的帮助别人,实现自己。希望我们教育行业里语言暴力越来越少,越来越和谐。教育离开教师家长社会那个支柱都不行。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5-04-16/4493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