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迎世界读书日,书香四大使书院“说书”

为何读?读什么?怎样读? 
 

 

 
 
 
 
 

◎文/图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瑾

为迎接4·23世界读书日的到来,4月20日,书香徐州形象大使徐放鸣、张新科、王华超、田秉锷同坛云龙书院,在书院院长徐放鸣的主持下,讲述了各自的读书观,并与听众进行了互动。

自去年7月徐州首届淮海书展被推出,这四位在全民阅读推广中贡献良多的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分享读书心得的活动还是头一次。

为何要读书?书香在哪里?怎样读才能真正汲取营养?四位读书达人敞开心扉,真情讲述了青少年时对知识的渴求和执着,中年以后对读书的沉淀与思考。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会精彩连连,启人心智。

徐州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徐州市作协主席张新科:

由听书引向读书、写书之路

工学博士张新科教授不但是大学的党委书记,还是获得过省紫金山文学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的著名作家。一个理工男为何能“不务正业”,在文学上建树多多?张新科说:“许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一般跨行比较难,这要得益于我的个人经历。”

“父亲是中学校长,我家就在校园里面住,从小常去图书馆。对我的文学创作影响比较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听说书。我老家在河南,说三弦、坠子的很多,老百姓了解外面的世界、从古人那里接受教化多靠听书、看戏。我家在县城,我六七岁时还看不懂三国、水浒,都是从说书人那里听到的,非常吸引人。”

“小时候我最喜欢听的是《战上海》,讲的是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之后,部队是如何往东打到上海的,说书人说到陈毅讲话时用四川话,蒋介石讲话用浙江话,学得惟妙惟肖,特别是讲到解放上海那段,枪声炮声呐喊声口号声,声声入耳,让人身临其境。有时县城不一定有说书的,要跑十里八里路去农村听书。”

听说书与看电影看电视不一样,需要听众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张新科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从说书人那里得到了文学启蒙,虽然后来选择了理工科,但儿时在听书中积淀的感性认识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我们今天在这里讲,大家在听,我们也是说书人,这种交流、沟通,有时候比一个人的阅读更有收获。”

身为大学的领导,白天事务繁忙的张新科坚持用碎片时间和晚上时间读书,他说自己从读书中能享受到两种生活,一种是职业的,另一种是天马行空的,从不同的阅读中获得陶冶、修行。他向听众分享了在德国留学时随处看到的读书场景,鼓励大家利用空闲时间多读书,不断提升自己。

徐州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市政府原副秘书长王华超:

由阅读提升做人、做事之智

身为徐州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从领导岗位上退休近10年的王华超,读书、写作、阅读交流成为他退休生活的要务。他自谦是一个没有专业学习经历、没有任何学问背景的人,在职时是机关上的业余读书人,退休后是自学道路上的白发学童,在知识的大山面前自视卑微,所以才奋斗不息,不敢一日闲过。他以《阅读是个大学问》为题,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所获。

王华超说,刚刚读到4月19日《人民日报》的文章《书,带我去远方》,让他感同身受:“一本书就是一束光,能直直打进人心窝。读一本书,就是进入一座纸中城邦,在那里建构自己的精神王国。在我的精神世界里,读过的书是一块块埋进地基里的砖,撑起了一个农家娃内心的高贵。” 他说自己也是一个农家娃出身,读到这段时,有一种心生流泪的感动。

爱上读书体现为一个人的读书自觉,选择读什么书、怎样读、如何用则体现了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王华超说:“好多年前,我听到一位大学教授说,一个大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能不能干大事、做大学问,从他在校时的阅读能力就看出来了,我对此观点颇为认同。”

“阅读是个大学问,我十分佩服散文家梁衡的读书观点: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大智慧是什么?大智慧即大学问。”王华超感慨道:“读书是精神的壮行、智慧的攀登,治学、治艺、做人、做事,首先须在读书上下足功夫、在积累上下足功夫、在知行合一上下足功夫。”

徐州地方文化史研究学者、江苏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田秉锷:

由书香生发人文、精神之香

“近有报道说有小学生6年读了1700部书,看了这条新闻心里既欣慰又悲凉,6年1700部,几乎一天就要读一本,孩子又能从书中学到多少东西?”文史学者田秉锷从独特的角度强调了读书的选择性,他以“书为什么会香、书香在哪里”的问题,开启了《“书香”不在枝头上——寻找读书的启蒙节点》的分享。

“去年被评为徐州市的书香大使后,一直在思考书为什么会香的问题,读书读到书香该是一种什么境界?书是有气味的,书店、图书馆、书房的气息不同于酒楼、饭店、歌舞厅,而当我们说书香门第时,其含义则较为复杂:家中有书、有书房、有读书人、有读书习惯、有读书传统,并因读书而形成读书人的行为准则,所以,书香门第是需要经营和打造的。”

在读书数量和质量的选择上,田秉锷说,有的书是香书,有的书不是香书,所以读书需要做减法:“以有限之生命读无限之书籍这本身就是一个愚公移山的命题。读书有食古不化之说,不化的结果是误了读书,也误了生命。”

“读书如果不抱有寻求启蒙之心,读书人则难免要陷入读死书和读书死之境,读书的过程就是对话与领悟的过程。”田秉锷推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并强调尤其应在领悟上花功夫:“比如一个人读《论语》,如果读前读后思想言行没有二样,等于没读。”

“书香不是纸墨之香、不是书房之香,而是人文之香、精神之香。书香是从书中获得启发而后造福人类发出的香。云龙书院文昌阁抱柱上的对联‘千古书香育徐淮才俊’‘一庭正气弘家国情怀’,正说明读书人的书香来自家国怀情。”

田秉锷勉励现场的听众多读书:“读书即是与高人对话,选择好书,见仁见智,多读经典,足以读出书香。日日读书,日日有所改变,心性有悟,命运自然发生向上的提升。”

云龙书院院长,江苏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徐放鸣:

由苦读收获职业、生活之美

从事美学、文艺学、文化学和传统文化研究,身兼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的徐放鸣以《读书作为一种生命体验和人生境界》为题,讲述了读书之乐和读书之美。

徐放鸣回忆插队时,为备战刚刚恢复的高考,在水利工地的窝棚中秉烛苦读:“那个时期深切体会到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工地到成功考上大学,这段磨练成为我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徐放鸣说,上大学时,因为经常停电,人人晚自习都要自备蜡烛,某一天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在阶梯教室秉烛读书,这个画面被学院的宣传干事拍下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为1977级的大学生们留下了珍贵的青春记忆,也激励了一代学子治学报国。

从买书到写书到讲书,徐放鸣说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我一个人可以在书店中淘书、看书几个小时,出差外地经常要逛书店,徜徉书海的感觉简直太好了。”

回顾过往,他提炼了自己从读书中体验到的6种关系:一是“苦读”与“悦读”,苦读在过程中,悦读在有新发现时;二是精读与泛读,在海量的信息爆炸时代,将学科研究范围的重点书和对提升人生修养的书作精读和泛读的有机结合;三是集中阅读与碎片化阅读,尤其在快节奏时代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积累起来相当可观;四是任务性阅读与兴趣性阅读,广泛深入地阅读课题书籍,通过兴趣阅读提升个人修养;五是读有用之书与读“无用”之书,功利性阅读即有用之书,提升个人修养的书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六是读书积累与学术写作,读书促进想法,带着想法再去求证,在积累与写作中相互促进。

有现场听众问到如何看待2018年全国人均读书不足5本的调查数据,徐放鸣说,这个数据不容乐观,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假如增加电子阅读方式,可能这个数据会上升些。希望通过书香大使自身阅读史的分享,在全社会构建崇尚读书的氛围,构建书香社会。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9-04-23/43510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