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甘晓妹 持续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着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教育期待……日前,徐州市教育局发布《2019年教育工作要点》,明确了今年我市教育系统要重点做好的大事。 做好资源预警和布局规划调整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今年,我市将主动作为,做好资源预警和布局规划调整,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办学标准化。加快学校建设项目进度,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小学校40所。巩固“改薄”五年规划成果,落实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实行“一校一策、销号管理”,确保年内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控制在10%以下。 学前教育方面也有大动作。今年,我市将落实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新建成并投入使用幼儿园53所,其中公办园50所。健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管理体制,推进学前教育招生学区制试点,幼儿在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就学率力争达到90%。新创建省、市优质园70所,全市省市优质园比例达90%以上。创建省市课程游戏化项目11个。实施看护点清理提升计划,提升看护点339所。 我市还将实施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工程,坚持“以城带乡、以城助乡、城乡一体、共同发展”,通过名校带弱校、举办分校、输出管理等模式,开展城乡学校结盟帮扶活动,快速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并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布局,创建三星级以上高中4所,创建普通高中课程基地4个,全市普通高中课程基地数量达到41个,积极推进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不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创新建立普通高中学校联盟发展机制,每所高中学校至少参与一类合作联盟。 推进形成完备的区域课改体系 我市将深入推进“学讲计划”,做好“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校本课程规划和建设项目”“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等研究工作,引领区域课改向纵深发展,建设一批课改特色学校。发挥实验学校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强课改共同体建设。开发“彭城师道”课程资源,形成“学讲方式”的学段、学科解读和课型范式,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经典课例。促进信息技术与“学讲计划”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智能巡课系统的管理、评价与诊断作用。统筹全市教研室力量,指导学校分层次课程教学改革,形成更加完整的区域课改体系。 同时,完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建设。加大中考改革力度,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加强对小学抽测、中考、高考成绩的分析研究,为学科教学提供问题诊断和改进策略。开展市区学校过程性增值评价,为学校提供教学诊断服务。做好市直属学校质量评价工作。 加快职业院校提档升级 今年,我市将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大会,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发展各项优惠政策,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积极应对生源高峰,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推动职业院校提质扩容。加快职业院校提档升级,实施中职“领航计划”,建成省卓越计划高水平高职院校两所、省现代化示范性(特色)职业学校两所、省现代化实训基地4个、专业群4个。 开展职教集团、特需专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评估,加快政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本地就业率,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立区域融合发展机制,组建淮海经济区职业院校创业联盟,继续办好“淮海职教杯”创业大赛。制定推进普职融通工作意见,建成4个职业体验中心,在基础教育学校普遍开设职业课程。完善中高职“3+3”、中职本科“3+4”培养模式,做好项目申报、成果推广等工作,打造一批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 教师队伍质量双增 今年,我市将建立多渠道教师补充机制,开展部分学段教师校园招聘试点。创新高层次教育人才和师范类名校优生引进办法。深入实施“三师工程”,评选“领军名师、带头优师、青年良师”300人,建设市级名师工作室40个。启动教育家型“三名”工程建设。 推动建立教师编制管理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稳步推进教师管理机制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地处偏远或条件艰苦的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逐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同学段学校生师比、岗位结构、骨干教师比例大体均衡。加强编外聘用人员管理,试点教职工备案制管理。做好教师资格认定注册工作。 在加强优秀师德典型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的同时,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严格师德失范惩处,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和定期通报制度。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 今年我市将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开展失学儿童少年巡查、劝返专项行动,切实保障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群体就学权益。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招生管理。进一步巩固直属高中取消借读政策,开展“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宣讲活动。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新建融合教育资源教室98个,建设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5个。落实建档立卡、低保家庭和残疾学生资助政策,推动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政策,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创新资助政策和成效宣传方式。 完善政策优惠和保障机制,加快引进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品牌。完善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开展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星级评估,提高社会培训机构服务水平。完善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监管机制和完善行业监督机制,组建民办教育协会,促进行业自律。建立健全民办学校督导评估机制,督导结果面向社会发布。 同时,继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对中小学招生入学、课程教学、考试等办学行为进行常态化督查,定期发布通报,严肃查处违规行为。深化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进一步巩固完善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持续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建立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治理长效机制,将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书录入信息监管平台。实施中小学生弹性离校制度,积极做好课后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解除家长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