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报融媒记者 甘晓妹 徐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红色基因,已经深入这座城市的血脉。 1949年1月,发生在淮海大地上的淮海战役的胜利,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号角,新中国曙光已现。 1965年的夏天,英雄王杰用年轻的生命,保护了在场的徐州民兵和人武干部,也诞生了宝贵的王杰精神。 …… 历经时间的锤炼,这些富有时代特征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不断再生再造、凝聚升华。眼下,这场特殊的人民战“疫”中,红色革命精神又为1000万徐州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爆发为无艰不克、无难不胜的力量。 赋予淮海战役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局长蒋越锋曾言简意赅地解读过淮海战役精神的内核。 在疫情防控这场新时代的人民战“疫”中,淮海战役精神被徐州人民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为了抗疫,党员医生挺身而出,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28岁的年轻党员郭琼主动穿上防护服,陪伴确诊病例的小女儿;年过七旬的老党员郑力强,连续9天坚守在第一线;社区书记孙忠玲,错过与父亲的“最后一面”……一拨又一拨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除了这些“先锋军”“逆行者”,所有的徐州人民都动起来了,特别是镇街、村居等基层,充分运用优越的网格化、地毯式制度管理,已经密织起强大的防护网,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全天候的基层联防联控体系。经开区金龙湖社区,“点对点”服务隔离家庭;泉山区民健社区,社区主任为居民上门送菜;云龙区潘塘社区,出动无人机布下“天罗地网”,徐州的社区,没有“最拼”,只有“更拼”。 我们身边还有了路口“站岗”的父子兵、防疫线上的母女档,社区巡逻的“一家子”;李振和陈静,陈楠和冯智强,这些一线夫妻档,用勇气和担当诠释着浪漫;各式各样的硬核大爷、最美楼长、最美睡姿,成了徐州老百姓热议的新“网红”。这一切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支持,千千万万人民的付出,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役。 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王杰班、王杰中学、王杰小学、王杰托儿所、王杰医院、王杰站……一直以来,徐州人民以自己的方式纪念着英雄王杰。在今天这场特殊的战“疫”中,徐州人民又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今天是我在江夏人民医院工作的第四天,早上醒来,头有点发蒙、嗓子干,量了一下体温,36.5℃,还好!记起媳妇的嘱咐,多喝了点水。收拾妥当,我和战友们一起整装出发,投入战斗。”34岁的徐州仁慈医院ICU护士杨卫东,是徐州首批驰援武汉“逆行者”中的一员。2月2日,他在武汉市江夏区人民医院写下第四篇“武汉日记”。 第二天晚上7点,在距离杨卫东不远的武汉市江夏区中百广场8楼会议室,徐州市首批援武汉医疗应急队的9名党员,在党旗下重温誓言:“我们将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深入隔离病房临床一线,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第一要务。履行党员义务、践行入党誓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坚决做到科学防治,不信谣、不传谣,以满满的正能量投入工作,不论生死,不计报酬,努力争取应急医疗队员零感染,坚决打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阻击战!” 在距离杨卫东千里之外的徐州,驻徐空军勤务学院教练勤务营所有警卫战士在连长陶睿的带领下,率先自发地写下了请战书,努力将危险隔绝在校园之外。沛县嘉华医院的9朵“姐妹花”——2名医生和7名护士,也主动请缨,按下了红手印,要求进入隔离病区工作。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后面是一颗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红心。 “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为革命,永远跟着党……”这首雄壮嘹亮的歌曲50多年传唱至今。现在,英雄的徐州人民用他们的“有所为,有所不畏”,继续唱响这首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