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徐报融媒记者 范海杰 通讯员 徐祖轩 一场场改革攻坚战中,党员骨干都是“急先锋”;一个个脱贫攻坚战场上,基层党组织争当“排头兵”;一间间便民服务大厅内,党员示范岗立起“风向标”……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组织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固树立“以结果论英雄”的鲜明导向,以初心使命点燃火热激情、以先锋堡垒凝聚干事合力、以铁军队伍扛起责任担当、以人才创新激发发展动能,为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铸魂炼心 凝聚政治引领的强大合力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组织部门作为党的政治机关,抓政治建设责无旁贷。全市组织系统聚焦政治建设上的关键环节、短板不足,择高处立、向实处行,推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经常、主动地同党中央对标对表,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不渝落实好组织部门的主责主业,以对党忠诚之心、选对党忠诚之人、尽对党忠诚之责。在新征程中,努力营造政通人和、心齐劲足的良好局面。 精准把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向,出台全市党的政治建设《实施方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化政治体检,建立政治素质档案,扎实开展新思想教育、政治理论水平测试,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从“两个维护”的高度,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徐州落地见效。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战大考,出台疫情期间鼓励担当作为16条举措,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表率示范作用、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有力助推战疫情、促发展。充分发挥考核“计分器”“增压器”作用,围绕抓“六稳”促“六保”等重点工作优化指标权重,完善“季度监测+半年评估+年底考核”工作体系,加大对考核优秀者的奖励和使用力度,“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风向标更加鲜明可感。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委组织部积极履行“双重责任”,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百年印记、百点示范、百名先锋、百强堡垒、百舸争流、百炼成钢、百花齐放等“七个一百”系列活动使党史学习教育更有活力、更接地气。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真学真懂中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在真信真用中投身办实事、开新局的生动实践。 强基固本 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党的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市委组织部聚焦基层基础,以“党建+”工程为统领,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带动,强化牵头抓总、整合资源、精准发力,推动党的组织全面覆盖、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工作全面融合,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扎实推进“三争当”领航行动。深入开展“百千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评选推荐,17名书记获评省级“百名示范”,229名书记获评市级“千名领先”。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能力素质整体提升计划,从选优配强、精准培训、激励保障等方面,明确20条举措并抓好落实。以“新时代新支书”为主题开办村书记论坛,打造高素质基层带头人队伍。落实软弱涣散“动态清零”工作机制,“动态清零”172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圆满完成全市97个镇党委和2756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深化拓展以党建为统领,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的“四位一体”社会善治徐州模式。在全市村(社区)建立党员中心户1.9万余户,构建以党员中心户为纽带、党员群众为基础的“10×10”组织体系,实现一户带一片。开展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实施“建村部、强支部”行动,累计投入4.5亿元,完成总规模525个、30万平方米的村级阵地新建和改扩建任务。按照“六个规范化”建设要求,深入开展“红色地标”达标创建工程,打造100个“红色地标”。 在全省率先召开组织工作助推民营企业发展会议,制定组织工作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十项措施》。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扩面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累计选聘“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509名,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动态保持100%,命名表彰70个“两新”组织“红色堡垒”和100名“两新”组织“百佳党务红领”。在全省率先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全市“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实施党建引领村企联建行动,推动1068对村企党组织结对联建,落实合作项目1084个,在项目、产业链等建立党组织1145个。实施国有企业基层党建“七化”提升工程,开展“一违三乱两高两低”专项治理工作,从严压实国企党建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活动,5家“两新”组织被授予省级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活动示范单位,20家单位被确定为市级示范单位。 选贤任能 锻造勇于担当的中坚力量 坚决落实党管干部原则,紧扣市委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等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事业为上选干部配班子,切实将“生力军”用起来、“预备队”强起来、“精气神”提起来,为徐州高质量发展锻造中坚力量。 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分领域开展领导班子运转情况专题调研,掌握一批经过“吃劲”岗位锻炼、表现突出的干部,将其放到关键岗位上历练。统筹抓好领导班子集中换届,部务会成员带队深入县(市)区调研,全面了解当前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体考虑上下之间人事安排的联动和拉动,稳妥有序推动干部交流。在班子搭配上,综合考虑结构性因素,深入考虑气质特点和阅历经验上的互补性。严格代表委员人选资格条件、合理确定规模结构、加强组织审核把关。 不断加大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力度,深入实施年轻干部“墩苗培养计划”,每年选派100名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经济金融等“六个一线”挂职锻炼,通过给平台、压担子,进一步提升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构建市属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全链条机制,印发《徐州市市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大力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市属企业经理层成员全面实行任期管理,企业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深化干部教育供给侧改革,创新开展“3343”行动,聚焦“三项主要内容”、深化“三项重点任务”、实施“四百行动计划”、健全“三个培训体系”,持续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效。严格落实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工作要求,巩固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专项整治成果,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常态化做好谈心谈话、提醒函询等工作。加强换届风气监督,及早开展“凡提四必”,确保领导班子换届人选底色好、成色足。 统筹做好公务员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健全完善源头储备、培养锻炼、鼓励激励等机制。针对基层公务员严重短缺、人少事多的状况,按编制“空一招一”,为基层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稳妥实施职级套转、科学设置职级职数、有序组织职级晋升,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激励效应。健全公务员考核奖惩制度,落实公务员及时奖励办法,有力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引育并举 释放创新创业的澎湃动能 今年以来,围绕加快人才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接续出台《徐州市“555”引才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构建“赋能型”人才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一批有力度、有温度的文件,着力构建新时期人才工作生态系统,人才招引集聚能力、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产才融合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形成了有效赋能、近悦远来的人才工作良好局面,为绘就“强富美高”新徐州美好未来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实施以顶尖人才支持、领军人才集聚、杰出人才倍增为主要内容的“彭城英才计划”。持续放大第三届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影响力,创新开展中国·徐州国际英才创业大赛,成功举办“赢在徐州”双创大赛、战略性新兴产业院士论坛等大型活动。重点人才工程实现争先进位,2020年入选省“双创团队”9个,位列全省第一;入选省“双创人才”39人,获省竞争性资助资金6250万元,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才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制定和完善“人才高地28条”“领军10条”及系列配套政策,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1+N”政策体系。建立人才服务事项联办、“彭城英才卡”等服务机制,“彭城英才蓝卡行动”升级为四星级服务品牌。上线人才综合服务系统,实现人才服务事项“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补贴资金10日内发放,效率全国领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社会新风尚在古彭大地蔚然成风。 党旗引领开新局,凝心聚力再出发。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市组织系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强化大局意识、坚持系统观念、增强创新精神、树牢底线思维,奋力谱写徐州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更加坚强的组织保证,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