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报融媒记者
王瑜珩
实习生 牛苏杰
8月8日,东京奥运会闭幕,中国代表团以38金32银18铜的成绩追平境外奥运会参赛最佳成绩。7名徐州籍运动员参赛并夺得3金4银和2个第四名、2个第七名的优异成绩,金牌数位于全国地级市前列,为江苏军团贡献了56%的奖牌。这是徐州籍运动员自1988年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取得了历史新突破。
据统计,徐州共有41人获得101次世界(奥运)冠军,32人获得78次亚洲冠军。赛场上“永不服输,勇争第一”,赛场下“敢于创新,奋勇争先”。他们的优异成绩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徐州人民的宝贵财富,对提振全市人民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体育健儿书写体育历史的背后,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深厚的底蕴展现出徐州大有可为的发展前景。
在东京奥运会写下华章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有7名徐州籍运动员参赛,分别是张雨霏、许昕、尤浩、王嘉男、臧哈、王婉钰、薛晨。这追平了里约奥运会有7名徐州籍运动员参赛的纪录。但这次7名徐州籍运动员参加了7个大项14个小项的比赛,是参赛项目最多的一次,其中赛艇、橄榄球两个项目是首次有徐州籍运动员参赛。至此,徐州开展业余训练的26个大项中,16个项目均有运动员登上奥运赛场。
横向看,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金牌38枚,徐州籍运动员3枚,约占7.9%;中国代表团银牌32枚,徐州籍运动员4枚,约占12.5%;纵向看,徐州自1988年首次有运动员踏上奥运赛场,至2016年里约奥运会结束,8届奥运会,徐州共有28人次参加夏季奥运会,获得2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最好的成绩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乒乓球运动员阎森、杨影、孙晋获得1金2银。东京奥运会上的3金4银是一次重大的历史突破,为徐州体育史写下了最光辉的华章。
东京奥运会上,徐州运动员张雨霏一人9天时间参加6个项目12场比赛,以2金2银的成绩成为中国代表团获奖牌数最多的运动员,是中国游泳队单届奥运会个人获奖牌数最多的运动员。
东京奥运会上,尤浩获得男子吊环银牌和双杠第四名,成为江苏体操史上唯一一个获得奥运会个人项目奖牌的运动员,实现了徐州体操的新突破。臧哈参加的男子赛艇四人双桨和王婉钰参加的女子橄榄球,是徐州首次有运动员参加这两个项目的奥运会比赛,也是中国队这两个项目首次入选奥运会。并且女子橄榄球第7名的战绩,成就了亚洲七人制橄榄球运动的最高峰,创造了历史。同样,臧哈参加的男子赛艇四人双桨也创造了中国该项目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
坚持走『精兵之路』
目前,徐州市共有41人获得101次世界(奥运)冠军,多人次打破世界纪录,并有32人获得78个亚洲冠军。
竞技体育人才济济,离不开对体育后备人才久久为功的培育。近年来,徐州坚持走“精兵之路”,高定位、长周期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成果显著。“十三五”期间,徐州共开展26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业余训练项目,基层训练点58个,“市队校办”队伍10支,常年业余训练人数2300余人;建成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3所。向省级以上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92人,有62人次获得全国和洲际比赛冠军,7人次获得世界冠军。
此外,为鼓励精英教练员和优秀退役运动员到体校、学校、俱乐部以及体育社会组织执教,徐州每年将全市基层学校、业余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会体育组织的教练员(体育教师)纳入专业培训范围,每年青少年通识和基础体能培训超600人,运动项目专业培训每年10个项目400人以上。同时,将教育部门优秀体育教师纳入“青蓝工程”教练员培训计划,在体育教师中培养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领头羊”,带动项目整体发展。
徐州还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承办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每年举行市级中小学生体育竞赛20余项,参与青少年5000余人;有130余支队伍近3000名中小学生代表县(市)区和学校参加“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逐渐形成覆盖全市、类别多样、系统衔接的青少年市级竞赛体系。
去年,徐州作为唯一一个地级市在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上交流,徐州体教融合工作在全国受到肯定。
崇文尚武烙印在血脉里
徐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几千年来,崇文尚武的徐州人,已将体育运动的精神深深烙印在血脉之中。
每逢新年伊始,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徐州万余名群众共同参加一年一度的元旦健身长跑,这是全国坚持元旦长跑时间最长的城市。六十余年的风雨无阻,承载了一代代徐州人的青春与梦想,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沧桑巨变。
2017年起,年轻的“徐马”跨越发展,仅用三年时间,成功晋升全国“金牌”赛事,入选世界田联世界马拉松TOP100榜单,获评“徐州市对外开放十大事件之一”。在全国众多马拉松赛中,“徐马”坚持走群众马拉松与高水平马拉松竞技比赛相结合,先后实现与全国马拉松锦标赛暨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马拉松选拔赛“三赛合一”,使徐州成为连续承办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选拔赛“大满贯”赛事全国唯一的地级城市。
徐州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是全国唯一一个既有县级“全国武术之乡”称号,又有市级“全国武术之乡”称号的城市。2012年,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国际武术文化名城,建设“舞动汉风”文化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徐州有武术拳种37个,每天习武健身的群众100多万人,全市60%的中小学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参加各类武术比赛成绩突出,拥有多名武术世界冠军。从2016年至2019年徐州连续四年举办“丝路汉风”国际武术大赛,每年的比赛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参赛。
山水之间畅享运动
清晨,伴随着第一缕阳光穿过山林间隙,蹚过山间淡淡雾气,晨练的登山者拾阶而上,“喊山号”声荡山林。傍晚,华灯初上,在风景如画的云龙湖畔,跑步、踢毽子、练太极、健步走的人们汇聚于此,在徐州人自己的城市会客厅中尽情放松。
山水之间,畅享运动。“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林木覆盖率30.54%,位居江苏第一,7个湖泊和19个自然公园点缀其中。遍布城乡的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建成。运动,成为徐州最美的风景,体育,铸就徐州亮丽的名片。
目前,全市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9649人、晨晚练点6383个、体育类社会组织938家,体育公园80个、健身步道1079.05公里、全民健身路径6243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占45.33%,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5.09%;全域建成省级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镇、街道体育社团组织实现全覆盖。
以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以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徐州“十四五”指标体系中,涉及民生福祉类的包括“百姓富”和“社会文明程度高”两大类13项指标,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重点任务上,10大领域中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有26项,占比达65%。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量和增幅居全省前列,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就业稳定、养老金提高、医疗保险完善、新居林立、菜篮子丰盛、居民收入增加……改革发展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当前,徐州正兴起“学习研究、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勇争一流”五种风气,强势开局“十四五”,向着建设“实力徐州”“创新徐州”“美丽徐州”“善治徐州”“幸福徐州”的发展愿景,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