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沛筑再现汉音

郝敬春精雕细刻,制作沛筑的纹饰。
沛筑使用漆器工艺,绘有车马出行图的精美图案。
郝敬春在手工制作沛筑。
使用竹尺敲击弦发出悦耳的声音。
 

本报记者 董晓

来到沛县朱寨镇朱集村,沿着村中小路驱车前行,道路两旁的石砌石板、泥砖老屋不断从眼前掠过。

风起、云随,大风中似回响着若有若无的缥缈古音。闭目驻足倾听,仿佛隐身于时空错乱的交叉点,那一个个优美婉转的音符,似在无声低语,向南来北往的过客诉说着千百年前的绵远悠长。

循声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扇漆黑古朴的木质大门。推门而入,面前的郝敬春正敲击沛筑,传出悠扬古音……

郝敬春分明是在这儿的,却又好像不在这儿。那是身与心的区别,时光使他留在了当今的沛县,但是他的心,早已回归到那筑音萦绕着的燕赵悲歌中了。

●古老的乐器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登高望远,重山交叠中,汉高祖刘邦平定反叛的淮南王英布之后凯旋返沛,酒酣之际击筑而歌,一曲豪迈的《大风歌》刻画出帝王悲凉掩盖下的冲天豪气。

筑,中国最早的一种击弦乐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其注解:“筑,以竹曲,五弦之乐也。”汉末刘熙《释名》载:“筑似筝而细颈,十三弦。”

在《战国策·齐策》和《史记·刺客》中都有关于筑的记载,足以说明筑在春秋时期已经在民间出现。战国至隋唐时期,筑不仅流传于民间,还登上了大雅之堂。

然而随着朝代更替,从楚地五弦筑到吴越十三弦筑,从击筑到轧筑,渺渺筑音最终隐藏于历史长河中,我们再未有机会见其形、听其声。

1996年,沛县举办首届刘邦文化节,有演员演唱《大风歌》。汉高祖刘邦当年唱《大风歌》时是击筑而歌,而当时的演员因为无筑可击只能清唱。

作为土生土长的沛县人,郝敬春在沛筑发源地看着这场演出,内心的遗憾不断涌涨。他说:“筑兴于战国时期,失传于宋代。唱《大风歌》如果没有筑的话会很遗憾。”于是,郝敬春着手研究复原沛筑。

对沛筑的复原是个艰难的过程,形制、音色、音量等要素缺一不可,少任何一项,复原就缺少艺术支撑点。“大部分筑光有记载没有实物,只能根据有限的史料摸索着复制。”郝敬春说,他会在工作之余搜集有关筑的资料,“我从《汉书》《史记》中查找有关筑的描述,还跑到北京一些博物馆、书城以及湖南、湖北等地的博物馆查找汉代有关筑的资料。”

把这些星星点点的资料综合在一起,古老的筑的造型便被慢慢堆叠出来。

2010年,郝敬春的第一台五弦沛筑复原完成,接下来是十三弦的北方筑,最后是十三弦的沛筑。

眼前的老人轻敲丝弦,在沛筑那清越、古朴的“金石之声”中,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千百年前汉代英雄的慷慨激昂……

郝敬春说:“沛筑是音乐艺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穿过巍峨厚重的歌风台,伴着股股清风,筑音悠扬的缥缈音符,飘荡在老人热爱的这片土地上。

●再奏《大风歌》

《战国策》卷八《齐一》曾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者。”悠扬的筑音,记录了战国时的盛景,见证了古代人民的欢声笑语。

燕赵《史记·刺客列传》载:“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高渐离击筑的故事随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而广为人知,可以一窥古时筑的人文风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无论是战国盛景,还是燕赵英魂,抑或是大风起兮,沛公的慷慨悲歌都成了历史车轮滚滚前进的一缕烟尘,各式的筑也随之销声匿迹。

关于筑失传的原因,郝敬春说,早期的筑为整块木雕琢制作,由于面板过厚,共鸣腔体较小,导致音量微弱,声音不通透,只适合近距离小范围演奏,得不到大范围推广。“而刘邦奏《大风歌》时所用之筑是沛筑,形体较大,所以共鸣腔也较大,可以想象其发音也会较洪亮。由此,刘邦酒酣击筑唱《大风歌》时才会‘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音律之美,传情达意。带着浓浓的故土情怀,郝敬春把半生都投入到对筑的研究中。

史书上记载,筑有五弦、十二弦、十三弦、二十一弦。“制作五弦筑与制作任何一种乐器一样,首先就是选材。”郝敬春说,他查阅资料发现古墓里挖掘出的古筑、木俑大部分是用香椿木制作的,“香椿木柔韧性好、抗腐性强,不易变形。”郝敬春根据对古籍和相关资料的研究,在开始制作五弦筑时,便依照古法,采用香椿木制作筑的琴体。

“筑的外观制作完成,只是进行了第一步,真正制作一个筑,需要完成包括装箱在内的十几个步骤,其中有绘制、雕刻图案、填颜色、处理雕刻的刻痕等。”郝敬春笑着说,“每一步都不能省略,要完全遵循古法制作,更不能偷工减料,因为中国民族乐器几千年前就是按照这些步骤走过来的,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

经过多年摸索,郝敬春在2010年复原出五弦筑,后来又完成十三弦筑。左手按弦一端,右手持竹尺击弦发音,《大风歌》再次被郝敬春奏响。

渺茫雨丝中,燕子低飞和群山淡影都在老人的五弦筑上一一浮现。易水的凯歌落在老人的手边,映衬着老人的热情。在《大风歌》中,沛公击筑款款而来,飘带飞舞,似古画中意蕴悠长的一笔墨色。

●古音新韵

“这根弘扬传统文化的‘弦’,不能断。”为了守住沛筑这根“弦”,郝敬春格外忙碌。

郝敬春和徒弟龚雪一同撰写了一本关于沛筑演奏法的书,“要将沛筑的演奏方法传播出去,这样才能有更多热爱音律的人再现沛筑的声音。”如今,这位64岁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复原各种古乐器,并在复原的基础上,将传统乐器与西洋现代乐器相结合,赋古音以新韵。

2019年,郝敬春制作完成了中华筑。这台筑上有99根弦,由传统沛筑升级改进而成,其最大的特点是融入了钢琴键,能转12个调,有56个音,既能演奏现代歌曲,也能演奏古代琴曲。

“我复制的筑综合了古筝、古琴和扬琴的一些特点。用筑弹奏《渔舟唱晚》很有古筝的味道,弹奏《关山月》又像古琴的味道。”郝敬春希望找到作曲家给筑写一些适合演奏的乐曲,因为一件乐器的普及和推广必须有人演奏,有新作品问世。

“沛筑既可以自娱,也能够娱人。”郝敬春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让更多的人学会演奏筑,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是他最大的心愿。

古老的汉音,在一代代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手中再焕新生。千百年来的人文历史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力量,随沛筑古音款款倾诉。

为什么要努力还原沛筑?更多像郝敬春这样的传承人其实从来没问过这个问题,也从来没想过怎么回答。他们或许是出于生计,或许是出于兴趣爱好,或许只是一种习惯。但他们,都在默默无闻中承载了人文历史传承的温度。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一台短短的筑上面,凝聚着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汉代文化。寻筑、制筑、击筑,这曲怀着对中华文化热爱的“大风歌”将在时代的长河中久久萦绕,不断奏下去。

【受访地】沛县

【受访者】郝敬春

郝敬春,沛县人,1959年出生,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中国乐器协会器乐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郝敬春自幼跟随父亲郝允正学习音乐、美术和乐器制作。1980年考进县剧团拉小提琴,同时从事舞美工作。1981年在曲阜师范学院进修。1985年随著名艺术家马金凤老师去西安拍电影《花枪缘》。1996年被评为建筑工程师,同年开始研究古乐器沛筑。2010年5月,沛筑研制成功,中央电视台做了专题采访及报道,拍摄了历史文化专题片《弦音千古流》。2011年1月,沛筑获得国家专利证书。2012年4月,中国报告文学第四期发表了关于沛筑的专访报道《击筑再唱大风歌》。2012年9月,中国《乐器》杂志第九期做了题为《筑从刘邦故乡里再生》的长篇报道。2017年8月,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栏目为沛筑拍摄并播放了“音律记”。

我们在此发出邀请:如果您是民间艺术传承人,请与我们一道,共同追寻传统文化的阐扬光大之路;如果您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请与我们一道,共同深窥民间艺术人文精髓;如果您是传统文化爱好者,请与我们一道,共同踏上民间艺术寻访之路。

沛筑

筑,是春秋时期产生的一种击弦乐器。《史记》中注释:“筑,乐器。形似筝,十三弦,演奏时用左手扼之,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汉高祖刘邦曾在沛县击筑而唱《大风歌》,并将其编入宫廷乐队,因此,筑又被称为沛筑。宋代以后,沛筑逐渐从宫廷流向民间,以隐形的方式传承。而后千百年来,只见记载,不见实物。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0年5月,中国乐器协会器乐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郝敬春经多年探索研究,将失传千年的筑恢复研制出来,并获国家专利。如今的沛筑,在汉代原型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发明,逐渐从五弦、十三弦发展至二十一弦、二十六弦、二十七弦、四十二弦等,增加了音域,扩大了音量,美化了音色,成为演奏现代歌曲和古代琴曲的新乐器。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23-04-12/45718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