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清流厚土育新禾 衢江区现代农业发展纪事

   浙江在线09月01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许雅文 毛广绘)水是农业的命脉,乌溪江一弯清流蜿蜒而出,滋养着衢州衢江区万亩农田。

  40万人口的衢江区,90%为农业人口,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却也曾经囿于碎片化、粗放型、分散化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效益低下,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受挫。
  今年初摘掉“欠发达”的帽子后,衢江区在万亩农田上精耕细作,倾力发展现代农业。
  如今,一场关于种植和经营体制的革命在这片热土上掀起波澜,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高效、生态、绿色农业。数十亿元的资本陆续投向农业,农业的面貌改变了,农业的效益提高了,清流厚土给予了农民丰厚的回报,也孕育了农业更多可期待的未来。
  衢江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里,有农业,更有农民和农村。
  生态循环,让大地重现绿色
  立秋时节来到衢江区湖南镇埂头村,微风习习。这时,平地上的茭白早已采收完毕,而大山里的冷水茭白打了个时间差,正是收获上市好时节。目光穿过亭亭净植的茭白,随风摇曳间,看到了茭农忙碌的身影。脚着长靴立在水田中,拨开茭白叶,手起刀落,膨大鲜美的茭白便落入手中。碧波黄土中劳动着的十几个茭农,如梵高《收割中的田园风景》般盈满生机。
  湖南镇属于乌溪江库区镇,曾是一个养猪大镇,很多村子猪舍遍地。
  吃着源头水,不忘下游人。2013年4月,为保护乌溪江的潺潺清流,湖南镇壮士断腕拆掉猪栏,放弃固有的生计模式。出路在哪里?高山茭白,给湖南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理念。
  陈建清原先是一名生猪养殖户,如今是一名新茭农:“现在高山茭白刚上市,批发价能卖到3.5元,到8月中旬后卖到5元。”
  今年4月,在杜泽镇种植茭白多年的翁有良,在埂头村流转了100亩土地,种上了冷水茭白。“茭白需要稳定的水源,好水好空气里长出来的茭白格外甜。”翁有良拿起刚收获的新鲜茭白说:“亩产4000斤,闭着眼一亩地产值也能上万元。”
  一车车茭白被拉出村子,送到上海、福建等地,姜农吕云良也跃跃欲试,他说:“埂头村除了生猪养殖,还有生姜产业,老翁想让万亩生姜和茭白轮作,不仅增加亩产,还能缓解瘟姜的困扰。”
  翁有良之所以有这样的打算,是因为轮作、循环的理念在杜泽镇万亩水生蔬菜示范区已无处不在。生态循环,改变了农业的面貌,改变了脚下的土地,让大地上绿色蔓延。
  来到杜泽镇万亩水生蔬菜基地,虽然现在不是平地茭白收获的季节,但听着翁有良的描述,十里茭白翠的景象跃然眼前。莲藕、茭白、泥鳅、甲鱼混养共生,这里就如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高大的茭白给泥鳅避暑度夏的阴凉,泥鳅喜食水中细菌,减少了茭白病虫害发生,泥鳅粪便又是茭白的优质肥料;福寿螺对茭白危害较大,而甲鱼是福寿螺的克星,于是茭农套养甲鱼,亩产出至少增加两万元。
  废弃的茭白叶可以制作菌棒,也可制成有机肥,还能在发酵后加工成羊饲料,供给杜泽镇食草动物养殖业,而最后茭白秸秆还可以编织成草鞋、草帽、蒲扇等工艺品出口到日本。
  “种下茭白,只是第一步,埂头村的生态循环农业还大有可为。”翁有良对此很有信心。
  退出生猪养殖、关掉污染工业,循环农业带来的种植革命,让大地重现绿色。
  化零为整,享土地丰厚收益
  一个个钢架大棚内,一株株红心火龙果枝条上缀着沉甸甸的果实。这里是衢江区高老庄家庭农场,农场主人、来自永康的农民李仁广精心打理着这片果园,观察着大棚里的温度:“24℃,这样的温度,产出的水果品质好,卖价高。”
  李仁广介绍说,70多亩红心火龙果,主要用于采摘体验,每斤卖25元。从6月下旬开采,一直到第二年1月份,可陆续采摘9批。
  自2012年以来,高老庄家庭农场陆续投资约2000万元,种下了火龙果、油桃、红杏、冬枣共260亩,打造四季鲜果乐园。“2014年,收益和投入已基本持平。”李仁广说。
  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争相来到衢江,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让农业产出效益大大提高,大地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来到全旺镇,原先只种一季水稻的6000亩耕地,已悄然改变:60多个品种的蓝莓种植基地里,主打品种亩产值近十万元;还未结果的突尼斯软籽石榴,市场价已经达到150元一个;在浙江农林大学的技术支持下,药用价值极高的金线莲也将在此落瓶培育……这里是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也是衢州市三易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铺开的农业版图。
  科技一面对准乡村,一面对准市场。同样的土地,不同的产出,农民感受到了规模和科技的力量,看好农业“钱途”无限。全旺镇农民袁忠良正在田间劳作,暑热也挡不住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脚步,“去年种了40亩高科技甘薯,一下就被永康老板收购走了,价格是普通甘薯的两倍,净收入有6万元。今年我又种下了。”
  而原先当地的许多农民,现在一边收取土地租金,一边在农业园区打工领薪金。“有技术的农民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工资收入。”袁忠良说。
  “三易易”总经理陈振华说,“三易易”瞄准的不仅是脚下的6000亩土地,还要在未来带动高家镇、莲花镇、大洲镇种植高技术农作物2.4万亩,辐射周边地区12万亩。
  经营体制的变革,让原本散落在乡间的土地汇聚起来。无论是种养大户、农业带头人,还是商业投资人,他们正改变思想观念、改进生产方式,用市场引导农业、用科技引领农业、用效益引爆农业,拓展更大的未来。
  企望未来,演绎“三农”曼妙和声
  行走在乌溪江库区乡镇举村乡龙头坑村,顺着低丘缓坡一垄垄梯田望去,是一株株油用牡丹。当地养殖转产后的农民告诉记者,油用牡丹全身是宝,牡丹籽可制成牡丹油,牡丹花蕾可以制作精油和花茶,牡丹根茎可制成一味中药“丹皮”,“亩均效益肯定超过1万元”。
  如今的衢江区,花田喜事不断。水栀子、油用牡丹、玫瑰、油菜、杜鹃“五朵金花”,可观赏、可加工,现代农业给乡村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人气。中广核桃源尖风电场、世界杜鹃花博览园、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也循着花香而来。
  正在谋划中的乌溪江湿地公园博物馆初步选址在湖南镇白坞口村,邀请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设计博物馆标志性建筑。穿越大山的阻隔,看到衢南片的自然山水、人文历史、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了解水文地质、环境人文,王澍表示,他将把儒家文化嵌入乡村,把乡愁融入规划。
  曾遗失的乡间风情,如今在农业里汇聚升华,将生态、历史、情怀糅合,将悠闲、体验、生活统一。
  日头照耀在田埂上,廿里镇副镇长郑洪龙和乡镇干部正挨家挨户进行土地面积测绘、地面附着物清点等工作,为每家每户建档。
  7月8日,涉及廿里、后溪2个镇6个村的富里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正式启动。衢江区要用最前沿的技术、最新的品种、最先进的设施,打造万亩水田示范区,发展生态高效循环农业。
  今后,在衢江区江山港北岸,绿色经济将会更为发达。这里不仅有瓜果飘香的农业经营主体,还有我们记忆中的乡村,我们怀念的农耕文明,可体验的儿时农业生活,这是一个综合考量农业、农村、农民共同发展的试验区。
  郑洪龙介绍说,廿里镇农民以种柑橘为主,土地的产出效益低,加上廿里镇周边企业众多,辛辛苦苦一年还不如在工厂打工,农民管理土地的积极性很低。“比如石塘背村,村里七成村民在外打工,土地抛荒多,产出效益低。”他说。
  工业立镇、商贸兴镇,曾是廿里镇的发展定位,如今“田园式乡镇”是廿里镇发展的新目标。
  在富里综合改革试验区内,衢江人要描摹一幅更广的产业一体化画卷——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器,最终,是要吸引在外的农民返乡,为他们创造便利可行的农业创业模式。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5-09-01/16065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