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徐州质监: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凝聚产业升级新动能

 


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凝聚产业升级新动能

 
 
 
  质量和品牌提升工程助推企业大发展,标准化自动化的生产线越来越普遍。
  标准化技术战略助力工业农业服务业大发展,图为获全国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的云龙湖风景区,景美服务更美。
  电梯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应急演练已成为常态。
  ▲真人模拟实景操作系统,学习特种设计技术不再难。
  实验室开放日,质检实验室不再神秘。
  质监计量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图为计量人员在农贸市场开展免费检定。

 

  ◎文/徐州日报记者 季芳 图/徐州日报记者 仲冬竹

  1月,市质监局标准化研究中心引进的“标准文本数字打印系统”投用,填补了我市无正版标准发行的空白,用户获得最新标准的时间平均提前了3个月。

  2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15年度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获奖项目,市质检中心国家网架质检中心“网架结构现场检验监测技术研究”项目荣获二等奖。

  3月,新建成的市计量检测综合实验楼全面投入运行。受市城管工程质量监测部委托,市质检中心开始对金山东路跨铁路立交桥项目进行现场工程及原料检测……

  开好局,紧在前。密集的鼓点催促徐州质监人快速投入春天的怀抱。

  新起点,新目标。使命担当凝聚成全市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新动能。

  质量强市迈出坚定步伐

  质量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提升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整体城市形象的有力推手。2015年,市质监局以开展“质量促进年”活动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和体制新变化,深化改革、履职服务和发展事业并重并进,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为全市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障。

  品牌战略是质量强市建设的重要“标杆”。在“市长质量奖”的激励机制下,2015年,全市共培育申报53个江苏名牌产品、114个徐州名牌产品;全市培育95名首席质量官、106名卓越绩效自评师和305名资质认定实验室内审员;全市新增管理体系证书221张,增幅超10%。获批建设1项国家级、5项省级标准化试点、8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完成2个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和5项地方标准制订项目,承担标准化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取得新突破;实施市级标准化项目,在生态农业、商贸流通、家庭服务、政务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培育16个标准化试点和标准制订项目。23家企业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和节能产品认证,对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计量审查、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和实时监测试点,积极培育徐工重型、徐工科技、江苏协鑫创建省能源计量示范单位。

  质量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大计,2015年,全市共开展省级、市级监督抽查128类产品、987批次,合格950批次,合格率为96.25%,继续处于全省较高水平。完成7.36万台特种设备信息的普查核查工作,查处并督促整改隐患1292处。组织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双打”专项整治、重点产品专项检查、假冒伪劣联合整治等专题行动9次,特别加大涉及重要工业产品和技术性执法案件的查办力度。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257人次,检查企业1115家,查处案件172起,涉案货值金额1675.91万元,移送司法机关两起,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提振了消费信心。

  强企惠民实事多措并举。11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市政务办,实施“一窗受理”程序,办结时限平均由原来的25天缩短至9天;积极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工作,全市已有54家企业自我声明企业标准133项。对全市148个集贸市场、2410家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福利院,使用的2.5万台计量器具实施免费检定,深受社会欢迎。1.6万台电梯建立“一梯一档”,督促269台“带病”电梯消除隐患;扎实推进电梯责任保险,已有3800余台电梯参保。充分发挥12365服务热线功能,全市共受理咨询申诉举报1717件,办理12345转办48件,及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综合技术能力建设持续增强。把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加快建设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相适应的一流服务平台。基本完成计量、特种设备两个检测综合大楼及实验室环境建设任务,投入设备资金1200万元,配备60余台套国际先进仪器设备,新增300余项检测项目。质检中心连续4年被评为国家I类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国家网架质检中心成为“全国钢结构检测质量信得过单位”。组织申报12项科研及技改项目和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建设部华夏奖,中国建材联合会批准5项,省教育厅批准3项;获得国家专利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国家软件著作登记授权各1项,以及总局“科技兴检奖”二等奖建议授奖。

  六大“质监”体系促进质量品牌提升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多处强调“质量、标准、品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抓好自主品牌创建;加强执法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完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平台和电梯应急救援平台;提升发展检验检测等现代服务业;加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和企业信用等级分类管理,等等。以建设质量强市为目标,以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为主线,深化“法治质监、惠民质监、科技质监、智慧质监、和谐质监、勤廉质监”建设,积极培育质量新动能,推进质量共治,强化质量理念,助力产业升级,提升质监形象,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徐州”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

  加快法治质监建设,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组织“质检利剑”、“双打”等专项执法行动,集中力量整治民生热点、重点产品的质量违法行为,适时开展行业性、区域性、季节性的专项执法整治行动。建立特种设备安全评估制度,提升电梯应急救援的处置力,强化电梯安全风险管理,对“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等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电梯,报告地方政府挂牌督办。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重点规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行为。深化全程说理式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加快惠民质监建设,提升质监服务发展和民生的能力。在全市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扶持企业创新创优,引导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方法、开展质量攻关活动,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促进产品提档、质量升级。引导市质量奖和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积极争创全国质量奖、省质量奖和市长质量奖等三个奖项,培育发展20个江苏名牌产品、80个徐州名牌产品,引导优秀企业迈上新台阶,指导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开展创建国家级、省级区域品牌,使品牌绩效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加快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家庭服务、政务服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对接有技术标准需求的企业,引导其争取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完善12365举报投诉热线政策咨询、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的功能;做好对集贸市场和农村医疗在用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实施民用水、电、气计量放心消费工程,大力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在医院、集贸市场、加油站、超市、眼镜店、餐饮店(B级以上)等领域实行诚信计量自我公开承诺,培育60家诚信计量单位。

  加快科技质监建设,提升服务发展的技术支撑水平。扩建升级以3个国家级、7个省级检测中心和4个国家级实验室为骨干的检测技术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的国际互认,帮助出口企业破解目的国的贸易技术壁垒,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实施“物联网+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引导重点用能单位实现能耗计量数据的在线采集和实时检测,培育一批省级能源计量示范单位、A级以上测量管理体系企业,带动全市能源环保计量整体效能的提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活动,推广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推动节能以及节水、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可再生资源等产品认证,持续改进能源管理水平。

  加快智慧质监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实施“互联网+质监”工程,加强质量信用信息采集和使用,实行质量信用分级评价管理,积极鼓励企业争创省质量信用等级2A、3A级。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方便企业查询,接受社会监督,加快推广应用第三方出具的质量信用报告,向社会公示企业质量状况,倒逼企业加快质量提升。提升标准信息综合服务能力,主动与园区、企事业单位、协会学会商会加强联系,推广标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应用及定制服务,重点跟踪、收集、研究我市主要进出口贸易领域技术贸易壁垒、国外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等信息,提升服务我市外向型经济的能力。编制相关贸易技术壁垒典型案例,对重点企业专属推送服务。

  加快和谐质监建设,提升干事创业凝聚力。继续做好综合知识培训、岗位取证培训、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质监工作岗位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能力。继续联合17个相关部门编撰年度质量报告,完善质量评价制度,提出质量发展方向和对策。推进打假协作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事先介入、联合行动等方式,加强与各部门的打假协作。广泛宣传“诚信立徐州、品质引未来”的城市质量精神口号,扎实开展全民全员质量素养提升活动,使“诚信和品质”成为各行各业全面提升质量的内在要求和行动自觉。以大力弘扬先进质量文化为载体,大力宣传质量发展成效,营造人人“重视质量、创造质量、享受质量”的社会氛围,夯实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6-03-24/35651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