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徐州日报记者 郑薇 通讯员 阚甲明 于中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贾汪区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主线,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龙头,创新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牢牢抓住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载体,实现党建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全区基层党建工作焕发勃勃生机,取得明显成效,为争当全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排头兵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把手示范工程”:压实责任促创新 基层党建能不能抓实抓好,关键在镇、街道党(工)委,关键在书记。为进一步压实各党(工)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贾汪区全面实施基层党建“一把手示范工程”。 该工程由各镇、街道党(工)委共10个“一把手示范项目”组成。青山泉镇党委,围绕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通过搭建“清泉之声”、“清泉热线”等平台,打通镇党委、政府与党员群众密切联系的渠道,着力听民声、促和谐,以党建助推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汴塘镇党委,聚焦弱势群体救助、精准扶贫,创新推进“社会主义大家庭”建设;潘安湖风景区党工委,与国家5A级风景区创建同步谋划,深入实施景区党建“红色魅力”工程;大吴街道党工委,紧扣服务型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主题,全力打造“党员e家”平台…… 贾汪区委组织部长陈健介绍说:“实施‘一把手示范工程’,就是要以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解决突出问题为目标,督促各党(工)委书记既要‘挂帅’更要‘出征’,一人盯着一个项目干,大家相互比着干,引领基层党建竞相创优,实现新突破、新提升。” 据了解,各党(工)委申报的项目,经党员群众评议、组织部审核后立项。年中,区委组织部对照项目立项书排定的计划全程跟进督导,年底将进行考核验收和优秀项目评选表彰。项目实施情况将纳入基层党建考核,并作为党(工)委书记年度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对项目实施中形成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将认真总结,适时在全区推广。 “‘一把手’项目就是我们的‘试验田’,体现的是责任,需要的是担当,必须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确保‘试验田’变成‘示范田’。”“乡贤工作室”,是耿集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魏利民的“一把手”项目,说到这个项目,他信心满满。项目实施以来,工作室充分发挥165名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坚持用百姓的法儿处理百姓的事儿。仅今年2月,就接待党员群众来访近90人次,受理征地用地、民工工资、工程款、老年人赡养、民宅建设等方面的矛盾纠纷30余起;乡贤文化艺术团还进村巡演10余场次,宣传政策,倡导新风,效果显著,吸引多家外省、市单位前来学习考察。 “互联网+”:擦亮党建“E时代” 面对党的建设新形势、新任务,贾汪区紧跟E时代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载体,加快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实现党建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 建立网络组织,促使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实际,利用手机微信简便易行、快捷高效的特点,各村(社区)建立微信党支部,各镇(街道)党(工)委建立微信党总支,区、镇(街道)分别建立党总支、支部书记群,并向各党总支、支部选派党建指导员。通过微信党组织,打破空间界限,把流动党员纳入组织管理。并充分发挥微信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及时通信功能,深入开展微党课、微讨论、微建议、微服务、微志愿、微公开等活动,实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全天候、零距离。目前,全区共建立流动党员微信党组织138个,选派“第一书记”10名、党建指导员148名。 开通微信平台,打造指尖上的党建新阵地。结合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新要求、新特点,借助微信平台传播速度快、功能多样、内容丰富的优势,开通“贾汪先锋”微信公众号,以推送图文消息和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及时传播时政要闻、党建资讯,发布便民服务信息,开展网上咨询服务和线上学习、讨论、投票、民主评议等互动交流活动,让党建信息“随时可看、随时可读、随时可享”,构建起有效联系、广泛覆盖、注重服务的网络党建新阵地。微信公众号开通以来,吸引近万名党员干部关注,有效拓展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时空领域,提高了学习的自由度和选择度,增强了学习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针对性,成为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最生动的学习阵地、最温暖的心灵家园。 完善功能设置,畅通联系服务的快速通道。以党员干部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主动联系服务为宗旨,变“海量”推送为“精准”快递,对“贾汪先锋”全面改版升级,及时发布干部、人才、党员教育管理、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和新动态、新成效;增设“党务知识”、“服务指南”等服务专栏,就党员教育管理及便民服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逐一答疑解惑。同时,进一步完善党员群众联系服务网络,借助网络平台受众广、传递快的特点,公开联系服务人员的姓名及电话、微信号、QQ号等,党员群众咨询办事应该找谁、怎么联系、该去哪儿,一键打开,一目了然,筑起一条党群密切联系的“快速通道”,使党建传统阵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增强了联系服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健全机制:打造“双强”带头人队伍 贾汪区把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着力在源头培养、教育培训、选拔任用、管理使用方面下功夫,取得明显成效。 抓源头,确保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后继有人。建立“4+3”后备选拔机制,即在重点面向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优秀退伍转业干部、民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4类人员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的基础上,将扶贫队员、机关优秀科员级干部、大学生村官3类人员同步纳入选拔范围。建立“三级负责、三岗育人”制度,即建立培训识岗制度,把后备人选培训纳入区、镇、村干部培训计划;建立帮扶适岗制度,加强镇、村两级联系帮带,增强后备人选开展农村工作的实际能力;建立实践练岗制度,组织后备人选参与村、镇中心工作,在实践中锤炼作风、增强本领。2012年,采取“三荐三考一票决”方式,公推公选村级后备干部250余名;2015年,立足村党组织集中换届,选拔村级后备460余名。 抓培训,增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能力。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干部培训工作总体规划。培训方式,采取区委党校集中培训与各类生产实践基地分散办班指导相结合、课堂授课与现场讲解辅导相结合、座谈研讨与外出参观学习相结合等办法,近年来全区共开展村务公开、社会管理创新、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等专题培训90余期。培训内容,坚持结合发展需要和基层实际,突出中央和省、市、区委精神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现代农业发展、党的建设等重点,先后建成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崮岘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马庄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等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阵地,培训村干部近2万人次。同时,经常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赴台湾、上海等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村党组织书记普遍达到“双强”标准。 抓选拔,着力把严把实村党组织书记选用关。着力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机制,真正把素质能力过硬、基层需要的优秀人才推向村党组织书记岗位。2014年起,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届中调整区委考察审批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届中调整时,由镇党委提出推荐人选,区委组织部通过座谈、走访、民主测评及征求纪检、公安、综治等部门意见方式进行考察,报区委审批,通过考察审批权上提,切实把严村党组织书记选用关。近2年来,近20名推荐人选经区委考察审批走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同时,打破“职务论”,倡导“平台论”,选拔优秀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到村任党组织书记,激励他们在基层一线干事创业、砥砺成长,在全区上下形成不比职位比贡献、积极谋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抓管理,增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战斗力。全面实行“一村一策”实绩考核,每年初镇党委结合镇、村实际和年度中心、重点工作,制定“一村一策”考核方案,明确每个村乡村建设、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村级管理、组织建设等方面具体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经区委组织部审核备案后组织实施。同时,各镇将党员群众民主测评、镇领导班子成员民主测评各占20分比重纳入考核,确定年度考评一二三等奖建议名单。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确保考评公正公平,让真正优秀的有荣誉、得实惠。考核结果作为兑现考核报酬、表彰奖励以及享受事业编制经济待遇的主要依据。2014年,全区共28个村、31名村干部因限制或取消事项被降低考评等次或取消考评资格,6名村党组织书记享受事业编制科员或副科级经济待遇,形成重实绩、看口碑用人的鲜明导向,营造出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夯实“学”的基础 创新“做”的载体 贾汪区将中央和省、市委要求及贾汪实际,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夯实“学”的基础、创新“做”的载体,推动学习教育精准发力、高效推进。 创新活动促“学”。在全区党员中深入开展“书党章、话初心、谈体会、论标准”活动,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共同学习党章、手书党章,涌现出老党员手书20.95米党章长卷、“三代”同书党章、师生合力书党章献礼建党95周年等典型事例;分领域组织近20名优秀党员走进电视台演播室,回忆入党初心,畅谈入党前后的心路历程;开展“我心目中的合格党员”电视访谈活动,在全区营造出深入学习党章、自觉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争做合格党员的浓厚氛围。同时,开展“身边榜样,前行力量”宣讲活动,选树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36个(人),巡回宣讲他们的先进事迹,使广大党员学有榜样、做有标杆,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中砥砺党性、锤炼作风、发挥作用。 深化品牌领“做”。在全区农村党员中继续扎实开展“挂牌亮户先锋行”活动,7300多名党员亮出身份、挂上党员户牌,围绕“五个带头”作出公开承诺,以“五个争当”自觉践行“四讲四有”,在推进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中争做合格党员。在全区机关党员中深入推进“五参五促”活动,6300余名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公开分身、联系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中当先锋、做表率。同时,将学习教育与扶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设立党员干部帮扶特困家庭专项基金,并于5月6日举行捐款仪式,各部门各单位党员干部踊跃捐款,筹集资金近40万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中擦亮党性本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强化政治属性 增强服务功能 “乡贤工作室”,用百姓法儿,平百姓事儿。针对农村社会管理基础薄弱、矛盾纠纷多等实际,耿集办事处党工委创新矛盾调解新思路,从辖区13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中选聘164名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农村优秀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老族长等“三老人员”,组建“乡贤工作室”, 充分发挥乡贤们矛盾调解员、民情联络员、群众宣传员、文明巡防员的特殊作用,致力推进和谐乡村建设,走出了“用老百姓的法儿,平老百姓的事儿”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社会主义大家庭”,精准帮扶弱势群体。汴塘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大家庭”建设,通过“集中管养”模式,为全镇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智障人员以及部分贫困人员等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宜居乐居的场所,开展关爱帮扶救助。该项目总投资300余万元,总建设面积2200平方米,分设功能区、住宅区、社会主义大食堂和休闲活动广场四部分。服务项目主要有:为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员提供生产帮助、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帮扶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文化教育、生产帮助、生活关怀、心理辅导、组织慰问、代理家长等帮扶措施。同时,推进专业化运营,组建专门的“社会主义大家庭”服务组织机构,建立志愿者服务招募和培养体系,建立结对帮扶情况登记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大家庭成员内部自助、互助的良性循环模式,建立健全社会爱心捐助体系,通过主体帮扶、受众自助互助,使各群体间达到良好融合、携手互惠的良好效果,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大家庭共同体”的目标。 “阳光调解室”,阳光化解村企矛盾纠纷。江庄镇铙钹村地处循环经济区内,随着园区快速发展,为适应形势需要,促进村企和谐、助力园区发展,铙钹村党总支从该村实际出发,成立矛盾纠纷“阳光调解室”,走出了新型矛盾纠纷化解的新路子。该村选聘本村各姓氏家族中德高望重、善于调解说和、热爱调解事业的人员为调解室调解员,义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同时,常年聘请法律顾问进驻调解室,接受村民法律咨询,以法律为武器,妥善处理征地、工伤事故、劳务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依法、公正维护村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成功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