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记者 范海杰 上周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常委会委员一致审议通过了徐州市2015年财政决算的汇报。汇报显示,去年,全市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支出604.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4%,提高了2.4个百分点。 通过梳理一组组数字、一件件实事,记者发现了我市财政资金向民生重点落子的清晰路径——该花的钱一分也不少,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多,把更多的资金用在改善民生上、用在“刀刃”上,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快速发展。 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去年全市教育投入148.07亿元,增长12.2%。财政重点支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提质发展、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我市确保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去年全市社会保障投入67.51亿元,及时足额落实各项社保提标、提档、提补政策,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与此同时,全市医疗卫生事业投入58.62亿元,重点支持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使老百姓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保障;全市“三农”投入130.95亿元,重点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水利现代化工程等方面。 为更好地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去年我市通过“直接投入+政府债券+社会资本”投融资方式,优化资源资金配置,筹集、拨付市城建重点工程资金63.34亿元,增长79.2%,有力保障了三环西路高架、城市轨道交通、棚户区改造等重大城建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既要勤于“开源”,又要俭于“节流”。去年,我市严格落实中央、省、市改进作风各项规定,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行政性经费、楼堂馆所建设经费,研究制定了市级会议费、培训费、招商活动经费等支出标准,做到扎口管理、标准统一,全年全市“三公”经费下降了18%。 记者还了解到,我市通过机制创新、流程完善、制度重塑,建立了具有徐州特色的公物仓制度,统一配置、集中采购,走在全省前列。去年市本级实际采购金额41.65亿元,比预算节约了5.46亿元,节约率11.6%。在预算公开方面,除涉密部门外,市本级99家单位全部公开了部门预算和决算,功能分类细化到“项”级科目,经济分类首次细化到“款”级科目,同时公开“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培训费支出预决算,财政透明度连续三年全省领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