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记者 王正喜 实习生 陈露
来自市商务局的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1—6月份,全区共新批外资项目12个,增资项目4个,总投资5.73亿美元,注册资本4.62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49亿美元,同比增长241.9%;实际到账外资3.5149亿美元,同比增长838.8%,完成全年任务59.5% 。其中,增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1.81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733亿美元,占实际到账外资的48.99%。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宏观环境依然趋紧的不利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贯彻“开好局、紧在前”的总要求,咬定目标、全力拼抢,集智集力、广开渠道,坚决打赢招商引资特别是利用外资攻坚战,上半年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后劲和有力支撑。
培育新兴产业
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围绕建设“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研究制定《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坚持“一产一策”、分类施策的原则,对新能源汽车等已有重大突破的产业,紧盯不放、聚合资源开展攻关,全力突破乘用车、物流车、特种车等整车装配,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总成;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光源等有发展基础的产业,精准施策、加快项目推进、持续壮大规模;对智能机器人、健康等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延伸链条、优化服务、促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对电商区域总部等有条件发展的产业,果断出手、加大力度培育成长,加快形成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依托徐州保税物流中心加工贸易、展示交易、跨境电商等创新功能,今年还将举办两次保税物流中心专题招商会,重点引进总部物流、第三方物流、货代和新西兰贸易企业入驻。积极与上海外高桥保税企业洽谈,加快设立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吸引中化集团等大型贸易公司和一线品牌企业进驻经营。加大跨境电商企业和外贸运行平台招引力度,培育工程机械、糖酒饮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台商投资和服务台商台企的政策意见》文件精神,制定出台开发区落实意见,形成对台招商明显的洼地优势。加快台商产业园规划建设,深化、细化、优化规划方案,完善园区道路、绿化、标准厂房等基础配套,为台资项目快速落地提供载体。组织开展台湾招商专题推介活动,加快力晶—协鑫8吋及12吋晶圆、茂迪4GW太阳能电池片、华新丽华高端电缆、台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洽谈、签约、落地步伐,努力把园区建成全市台商台资集聚集群发展的先行区、活力区、示范区。
精准招商量化考核
打赢招商引资攻坚战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项目靠招商的思想观念,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生命线工程,通过细化量化考核目标和责任,实行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围绕全体动员抓招商,深入实施全员招商机制,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形成“人人参与招商、人人服务招商”的浓厚氛围。
开发区各招商部门及投资服务中心,对于在手在谈项目,精心开展“一对一”服务,加快项目转化进程;对于签约落地项目,及时帮助做好规划设计、土地使用、施工招标等前期工作,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对于开建项目,尽力提供要素支持,助其快速建成投产。
针对重大产业项目,开发区招商部门及时成立专门的服务小组负责项目的谈判、落地、建设、运营投产等全程帮办一条龙服务。设立8年的中能服务组早已扩展为协鑫服务组,这个组既服务协鑫集团在徐现有企业的增资扩股,也负责协鑫集团的招商项目。今年服务组人员就积极拜访了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德国DMC公司等新能源企业,上半年取得明显招商成效。徐州协鑫集成1.1GW组件项目,总投资18亿元,已建成500MW,二期全自动化生产线厂房正在建设当中;徐州恒鑫金融租赁项目,总投资50亿元,注册资本金15亿元,现在正在前期推进阶段;江苏中能硅业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总投资38亿元,一期21亿元,现已到账5亿元;协鑫硅材料公司2.2GW铸锭增资项目,总投资6800万美元,目前正在前期推进;此外,协鑫多晶硅循环经济改造项目,总投资5000万美元,目前也正在前期推进。
强化招大引强战略
全力打造对外开放示范区
新的时期,徐州市确立了更高目标追求,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努力当好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排头兵,打造苏北振兴的强引擎,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增长极,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更大突破、发挥更大作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市最重要的产业板块,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新的更高起点和新的更大作为推动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要通过拉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按照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招金引银的总体工作思路,优化服务,精细营商。开发区在扶持政策制定、产业资金引导、牵头银企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都根据形势发展进行了科学安排。
今年以来,开发区更是牢固树立“工业立区、产业强区”理念,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江苏纲要》和省市“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建设,高水平建设产业集聚区,搭建好载体平台,全面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成长型新型产业,积极培育2.5产业和信息产业。并把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新一轮开放的重要抓手,更大力度引进来,更快步伐走出去,全力抓好招商引资,推进对外产业合作,打造全市开放型经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