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日报记者 王正喜 通讯员 张伟 孙春艳
今年上半年,淮海控股集团小型车辆板块“淮海、宗申”两大品牌,对照年初既定的目标计划,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在小型车辆行业需求总量滞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集团产销总量继续保持行业第一位。连续十年位居同行业第一位,进一步巩固了行业的第一品牌、第一销量、第一企业的领军地位。 7月25日,淮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安继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发展的信心!企业发展壮大,既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一个产业从无到有,需要厚积薄发顺势而动,更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迸发。 20年时间,淮海控股集团不断跨越发展,让一个个“休眠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将企业“休眠期”有效转化为“储备积累期”,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小型车辆行业内的“奔驰宝马”。 找准症结 让“休眠企业”复苏发展 安继文说,进入新世纪以来,淮海控股集团多次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以较低的成本收购“休眠企业”,让一个个“休眠企业”起死回生的同时,企业自身也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2003年,淮海控股集团果断决策出巨资收购国营徐州柴油机厂,并与重庆宗申产业集团千里联姻进行战略合作,成立了江苏宗申公司。集团投资1.1亿元对原徐州柴油机总厂西贺厂区约137亩土地及3万平方米厂房,进行整体技术改造,建设年产30万辆宗申摩托车项目一期工程,成为国内三轮摩托车行业第一家通过国家工信部生产准入的企业。2005年,集团再次投资1亿元,实施年产30万辆宗申系列摩托车整车项目二期工程,奠定了行业领军企业地位。此后,集团抓住国家鼓励机电产品下乡等一系列扶持发展优惠政策的机遇,于2007年至2009年间,分别投资5.5亿元和8亿元扩建宗申系列摩托车、电动车产能建设项目。截至目前,淮海控股集团旗下的宗申车辆徐州基地已经形成占地规模达1500亩的淮海宗申产业园,拥有现代化高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具备年产2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成为全球电动车、摩托车行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小型车辆整车制造基地。 2013年,淮海控股集团投资2亿余元整体收购了徐工特汽公司,购置阴极电泳线、整车装配线、机器人自动焊接线等全套生产、检测、试验装备约3000台套,建设年产50万辆淮海系列新能源电动车项目。项目投产当年就形成了年产销30万辆的经营规模。 2014年和2015年,淮海控股集团又分别在天津静海和重庆宗申整合经营两个生产基地。通过上述投资整合发展,淮海控股集团已经形成年产350万辆宗申、淮海品牌系列摩托车、电动车整车产品产能,构建好百亿产业规模平台,成为全球小型车辆产能最大企业集团。 整合资源 打造小型车辆核心配件产业集群 安继文告诉记者,当前,小型车辆行业在经历了前些年的快速发展之后,进入了总量滞涨、市场细分的阶段,淮海控股集团也适时作出调整,将“追求规模发展战略”调整为“追求质量效益型规模经济战略”。在做好电动车、摩托车整车产业发展的同时,统筹规划布局新能源车辆电机、控制器、充电器、减震器、变速器、锂电池包、电池管理、整车管理系统等核心配件产业发展,通过多途径整合可利用资源,发展新能源小型车辆核心配件产业。 2015年6月,淮海控股集团整合收购占地100亩、厂房5万平方米的老军工企业中意机电公司。投入巨资建设年产500万台系列电机、充电器、电控器项目,今年将形成年产电机、控制器、充电器各100万台套产能。车辆装上了自己的“心脏”后,淮海、宗申两大主机厂在当前电机核心部件已满足续行里程提升15%的前提下,今年继续统筹推进续行里程再提升15%的目标。 2015年初,淮海控股集团利用两山口老厂区厂房条件,投资2000万元建设年产500万套车桥项目,目前已形成年产100万套后桥产能,配套于宗申、淮海系列整车产品。全面达产后,将形成国内最大的小型车辆后桥生产基地。 下一步,淮海控股集团将围绕新能源车辆核心配件产业方向,通过集约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打造新能源车辆核心配件产业集群,至“十三五”末,形成200亿元新能源核心配件产业规模。 展望未来,安继文豪情满怀,他说,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方针,本着“大战略、大格局、大合作、大发展”的发展理念,抢抓当前“互联网+车辆制造服务型企业”的发展良机,专一专注车辆制造、服务相关多元化发展,进一步调优产业、调优模式,力争至“十三五”末整体营业收入实现600亿元的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