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记者 马国明
记者:当前,完善立体化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是公安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有力保障。请马局长介绍一下,泉山巡防在管控网络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做法?
马景伟:近年来,泉山分局以勤务机制改革为引领,以屯警街面、降警情控发案为抓手,构建以信息牵引、技术支撑、打防管控为核心的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提高应急事件处置的掌控力,为辖区群众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
首先是合理调整巡防警力机制。我们把各派出所巡处民警及辅警全部划归巡防大队统一管理,依托“矿大”、“云龙公园”、“段庄”、“西苑”等四个警务工作站,建立了徒步、自行车、电瓶车和汽车等四种巡逻模式,确保全区70条道路、198条街巷24小时不间断都有武装巡逻和便衣巡逻力量。创新推出“五级”巡防体制,即“分局领导班子带头重点路段步巡、机关民警下派各所辖区巡、巡防大队主次干道巡、驻所中队街头背巷巡、社区民警带领辅警和楼(户)长、社区居民等义务巡防员在居民小区巡”。通过全覆盖、全天候的巡逻模式,消除巡防盲区,震慑犯罪分子,有效挤压了犯罪空间。去年,全区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3.62%,其中侵财类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0.36%。
另外,我们提升了巡防工作科技含量。打造“科技型”巡防,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建成数字化“打防控”指挥中心和终端显示屏,构建了集指挥调度、信息分析、应急联动、110报警服务、视频监控“五位一体”的指挥调度平台。今年3月,翟山派出所连续接到5起矿大新街手机被盗案件,通过指挥中心精准调度,合理安排巡逻警力,一举将嫌疑人王某抓获。
记者:要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仅仅依靠公安一家的力量是不够的,在这方面,泉山分局有没有一些好办法呢?
马景伟:的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要提高全区巡逻防控工作的质效,靠公安一家“单打独斗”难以形成系统和规模,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加强社会安全治理,提升平安创建工作水平。
比如,建立群防新思路。以楼户长、治安积极分子、单位内部保安为主体,成立“红袖标”巡逻队,构筑“路面有巡逻、区域有保安、门口有守卫、楼群有守护”的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全力维护我区治安稳定。目前,在全区的107个社区中配备了专职社区辅警,在559个居民小区中聘请了3180名治安楼(户)长,累计物建义务巡防员1107人、治安信息员1390人,预防制止违法犯罪活动1106起,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2名。
比如,创新机制提效能。目前,泉山分局积极会同区城管局等单位,率先在王陵派出所辖区进行“公安+城管”的联勤联动试点工作,通过建立指挥联席、资源联网、信息联通、人员联巡、警情联处等五项机制,实现两支专业队伍“1+1>2”的社会综合执法实效。自今年4月份以来,公安、城管互相提供线索200余条,协作破获案件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5人。中央、省市媒体对分局“公管对接”这一做法进行了广泛宣传。
记者:巡防工作实现提档升级,实现质效提升,必然离不开一支过硬的队伍,在队伍建设方面,泉山分局又有哪些经验呢?
马景伟:面对严峻复杂的执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公安工作任务,一直以来,泉山分局在努力锻造一支忠诚可靠、执法为民、公正廉洁、务实进取的巡防队伍。
一是坚持政治建警,夯实思想基础。我们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置于队伍建设的首位,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学习活动为主线,教育引导全体民警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看齐意识。
二是坚持树立标杆,营造良好氛围。分局从“创典型、学典型”入手,在巡防队伍内部树立典型、模范,先后推出了“十大爱民警察”陈森、“金牌服务岗”矿大警务站等一批先进典型,并在队伍中深入开展“学身边模范”活动,号召队员学习模范、争当优秀。便衣队民警陈森被《人民公安报》赞誉为“逃犯克星”。矿大警务工作服务站自建站以来,辖区路面两抢同比下降33.2%,盗窃电动车、自行车案件同比下降40.6%,被市机关工委评为金牌服务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王立科,省委常委、秘书长樊金龙等领导先后到警务站实地检查指导。
三是坚持培训强兵,夯实素质基础。紧紧围绕五个过硬的要求,以“补短板、提能力”为宗旨,分局开展《当前涉警舆情分析与执法规范化》、《接处警培训》等课程的培训工作;坚持“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每季度组织一次紧急警情处置实兵演练活动;在应急处突大队常态开展防暴队形、穿插分割队形等不同科目的战术队形演练,提高处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