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未来五年,徐州有了清晰“路线图”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之三

 

◎徐州日报记者 魏宁

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振兴转型,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徐州发展的蓝图已然绘就。目标既定,一张清晰的发展路线图,是今后徐州发展的指引。构建全面振兴转型发展新格局,这张发展的蓝图终究会变为美好的现实。

路线一:着力推动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构建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报告摘要: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大力推进“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和现代农业建设,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

措施一:打造创新驱动主引擎。围绕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强化科技创新核心支撑,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壮大创新创业主体,打造一流创新平台,集聚高端创新人才,营造优良创新生态。

措施二: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围绕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精准把握产业“老”与“新”、结构“重”与“轻”的平衡点,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措施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黄河故道综合开发为牵引,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园区化、农地规模化、农民职业化,加快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服务保障水平。

措施四:提升板块经济支撑力。优化“一核五沿”生产力布局,支持各板块发挥优势、攥紧“拳头”,重点发展2—3个特色产业集群,培育1—2个销售超500亿元的主导产业。

路线二:着力提高百姓富裕水平,构建民生共享发展新格局

报告摘要:突出富民优先、民生共享,加快构建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

措施一:全力拓展富民增收空间。大力实施八项富民工程,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水平。提高就业服务精准度,营造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让全市人民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

措施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确保如期完成68.2万低收入人口和269个经济薄弱村脱贫任务。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加快转移就业脱贫,增加资产收益脱贫,探索易地搬迁脱贫,完善社会保障脱贫。

措施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展“基础教育学南通”活动,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特色发展。

措施四:建设健康徐州。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统筹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

措施五:完善城乡社保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建设,构建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路线三:着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报告摘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促进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推动城镇化进入以提高质量和内涵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措施一:完善新型城镇体系。加快形成中心城市、中等城市、中心镇、特色镇、新型社区组成的五级城镇体系。

措施二:做优做强中心城市。全力打造区域经济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中心。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大力加强现代城市治理。

措施三:健全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中心城市与5个中等城市、中心城市各组团间快速路网体系。

措施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绿色发展导向,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措施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文明、社会治理“八个一体化”。

路线四:着力攻坚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双向拓展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报告摘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在扩大双向开放中集聚发展要素、拓展发展空间。

措施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更大突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措施二:构筑双向开放新优势。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动开放型经济扩量提质,加快提升开放载体平台竞争力,加快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路线五:着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构建文化繁荣发展新格局

报告摘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统筹推进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提升。

措施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

措施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推进新一轮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快建设“书香徐州”,深入实施“舞动汉风”工程。

措施三: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创意街区、文博展区建设,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实施“文化+”计划,丰富文化业态、产品和服务。

措施四:激发文化改革创新驱动力。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文化建设。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动徐州文化“走出去”。

路线六:着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构建社会安定和谐发展新格局

报告摘要:深化法治徐州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巩固发展民主团结、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措施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

措施二:深入推进法治徐州建设。打造全省法治建设先导区,建设法治政府,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法治惠民。

措施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精细化、科学化,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6-10-05/37215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