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记者 刘作霖 “我种植的水稻统一由镇‘扶贫’收割机帮助免费收割,耙地机进行耕地等,‘扶贫’农机所得收益以分红形式发放到我们低收入户手中,我们脱贫的步伐又加快了。”10月14日,在自己农田看着收割机收割水稻的铜山区大许镇低收入户董古付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铜山区委、区政府加快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围绕抓好精准识别、精准投入、精准立项、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考核,从政策有保障、措施有落实、效果有体现、百姓有感受、水平有提升5个方面切实让2万低收入人口加快脱贫步伐,8个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目标。 全面动员部署 突出精准方略 根据省、市部署,铜山区实施新一轮精准扶贫的主要任务是实现7.6万低收入人口脱贫,30个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目标,其中省定经济薄弱村17个,2016年要实现2万低收入人口脱贫,8个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目标。 今年是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第一年,铜山区先后两次召开全区扶贫开发工作大会,对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进行部署,落实了镇级党委政府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主体责任和31家相关部门职能任务,同时将84家后方帮扶单位帮扶情况列入区级机关争先创优考核内容。 铜山区制定出台了《铜山区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公开信、建档立卡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2月中旬,邀请专家对镇、村相关同志进行了专题培训,并部署安排建档立卡工作。4月中旬,结合镇村干部进村入户调查登记,全区3.1万低收入农户、7.6万低收入人口完成建档立卡,帮扶手册也全部发放到位,并建立了台账。继续实施领导干部包挂制度,严格执行扶贫开发一把手负责制。同时,在市派19家帮扶单位的基础上,又选派84家区级机关单位结对帮扶30个经济薄弱村,确保每个经济薄弱村都有3个以上后方单位挂钩帮扶;选派优秀干部30名担任帮扶队员和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 狠抓项目建设 夯实脱贫基础 推动扶贫开发工作,项目建设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抓手和措施。铜山区按照“细、实、准”的要求,先后组织帮扶队员深入镇村开展调研活动50余次,全面掌握了镇村经济发展情况、贫困人口情况、村民收入来源、村主导产业、村集体收入、干部结构和当前主要矛盾等情况。同时,形成驻村帮扶计划书,帮助制定了村级发展规划,做到一村一策。 坚持因地制宜,做到精准立项。通过充分征求村支两委、村民代表意见,镇级和驻村帮扶队员指导把关,区级扶贫项目专家评审,共排定省、市、区级项目217个,总投资6114万元,其中:产业发展项目21个、安排资金1436.04万元;基础设施项目81个、安排资金2636.96万元;民生改善项目36个、安排资金1100万元,其他项目79个、安排资金941万。具体涵盖土地股份合作、综合服务中心、道路修建、高效农业、标准厂房、门面房、光伏发电、冷库、蔬菜田头批发市场等方面。对排定的帮扶项目,落实好项目责任单位和项目建设。目前,5个省级土地股份合作项目已经完成土地流转,产业规划、村集体组建模式确定和注册登记工作;4个新建村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月底前主体全部竣工,6个改扩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已经全面启动,11月20日前主体竣工;第一批经济薄弱村道路修建项目共18条已经完工,第二批13条10月底前可以完工;9个市级集体增收项目已经报市扶贫办审核,18个省级集体增收项目和76个省级精准扶贫项目已经完成专家评审、报批等工作,目前均启动建设。 挂图作战 确保扶贫取得实效 铜山区在区扶贫办建立了市区工作队队部。根据工作需要,将组织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上墙,分别为30个薄弱村和30名市、区队员设置了专门档案盒,存放相关扶贫资料,并在铜山区地图上绘制标识了30个经济薄弱村的地理位置,挂图作战。 按照市里下发的文件要求,各位队员积极主动向后方帮扶单位汇报,103家市、区后方帮扶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到包挂村开展了实地调研。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后方挂钩帮扶单位也创新自选动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市人大常委会为大许镇梨园村提供了价值6.3万余元的物资;市国土局黄集镇聂楼村22名贫困家庭儿童配发价值1.1万元的“安全学习温暖包”;徐州报业传媒集团除了足额拨付专项扶贫资金外,今年又为房村镇贫困学子捐赠爱心助学款5.2万元;市文广新体局为伊庄镇路山村留守儿童送去价值6000元的爱心包裹、为村农家书屋更新图书价值约3.8万元;市商务局在何桥镇张集村小学开展助学捐赠活动,并对农户进行电子商务培训;市检察院领导班子在党组书记的带领下看望慰问了4户低保特困户,为每户送上生活用品及2000元慰问金;人保财险铜山支公司给所帮扶的房亭村580个贫困人口每人免费赠送一份保险;区总工会联合人保部门,开办家政服务、插花、面点等劳动技能培训班,提高村民就业创业竞争力。 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说,下一步,铜山区将继续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思路,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采取产业扶贫、创业就业扶贫、土地股份合作扶贫、物业经济扶贫、光伏扶贫、保险扶贫等多样化的扶贫模式,提高工作标准,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如期完成扶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铜山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