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文/徐州日报记者 郑薇 图/徐州日报记者 孙井贤 贾汪,素有“百年煤城”的美誉,1882年开始建矿采煤,煤炭开采史长达130余年,煤矿最多时达250余座,是徐州老工业基地煤炭工业的发源地,为江苏乃至全国早期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煤而兴,煤尽而衰。贾汪,作为全省唯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内采煤塌陷地面积达到了13.23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14%,占全市采煤塌陷地总面积的1/3,治理任务繁重、压力较大。大面积的塌陷地,给贾汪带来的是耕地损毁、房屋开裂、生态破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痛则思变,转型突围。近年来,贾汪区通过实施采煤塌陷地综合整治,变包袱为出路,变废地为红利,累计投入资金约6亿元,完成各类土地复垦项目82个,治理总面积达6万余亩,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转型发展的共生双赢。 沿着塌陷地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融合的理念,贾汪先后完成了潘安湖、小南湖、商湖等地区的生态再造。其中,潘安湖国家4A级湿地景区的建设,一举成功,成为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生态格局的重要组成。 今年9月的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李强对贾汪区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的成果给予高度赞誉,他说:“贾汪区围绕挖煤留下的塌陷地,做足了山水的文章,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变成‘一城青山半城湖’,被称为‘挖煤贾汪,旅游真旺’。” 创新永无止境,实践的脚步一直在勇敢地丈量着前方。 贾汪采煤塌陷地治理没有止步于生态修复。今年以来,贾汪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工业立区、产业强区”鲜明导向,大力加强项目建设和平台打造,在全市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大局中,开启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15年前,贾汪曾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彻底关闭了120多座小型煤矿,继而提出了“提升产业结构,完善产业格局”的发展目标,执著地迈出了由“地下”转为“地上”、由灰色变为绿色的产业结构转型的坚定步伐,取得了斐然成就,写下了辉煌篇章。 当前,贾汪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土地供需矛盾的发展制约。贾汪决定用科技破题,将采煤塌陷地变废为宝。 “发展,需要土地的保障。”贾汪国土资源局负责同志介绍说,“我们积极加强与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借助国土资源部黄淮海采煤塌陷地土地利用野外基地,积极探索粉煤灰充填、矸石充填法、疏排法、挖深垫浅法等技术,努力为贾汪的转型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据统计,2009年以来,贾汪区共完成采煤塌陷地复垦置换项目21个,置换建设用地指标2万余亩,有效缓解了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地矛盾。 徐州工业园区,是徐贾经济带的核心区,也是贾汪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这里,厂房林立,鳞次栉比,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然而,在建设初期,徐州工业园区规划空间不足、建设用地指标、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曾严重制约着园区发展。 “很多时候,园区和客商早已‘情投意合’,可就是因为土地的限制,导致了不少项目“花落它家”的遗憾。”谈起这样的情形,徐州工业园区负责同志依然唏嘘不已,“以往,请客商来谈项目,客商一看到这坑坑洼洼、满是污水杂草的塌陷地就很不情愿,说这样的条件我们怎么建厂房、运设备?”塌陷地的尴尬,屡屡令招商引资徒叹奈何。 如何破除发展瓶颈?徐州工业园区将目光瞄准了区域内5000亩工矿废弃地和采煤塌陷地。今年7月以来,园区开展基础设施“大会战”,对区域内采煤塌陷地进行综合治理,采取粉煤灰、矸石充填等手段,挖高垫低,挖潜利用,有效拓展了园区发展的空间。新建成通车的“六横七纵”13条道路,笔直宽阔。 目前,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园和新兴产业园里,5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正如火如荼。“这些厂房就是建在治理后的采煤塌陷地上,今年7月开工建设,11月将全面完工,现在已有20万平方米落实了投资意向。”望着眼下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徐州工业园区负责同志充满了自信与期待。 巢好凤自来。优美的生产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引来了诸多知名企业投资入驻。目前,徐州工业园区已经先后落地了金浦钛白、恩华药业、金迪新能源电动车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 此外,贾汪还在全市最早实施了采煤塌陷地建筑利用技术。 贾汪主城区内占地229亩的“5号井”地区,曾经是夏桥矿的采空区。现在,这里已是一处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安置住宅小区。记者看到,有不少居民已经入住。据介绍,施工队通过注入粉煤灰与水泥混合浆的方式,使采空区地面不再沉降,从而达到土地再利用的目的。据悉,229亩地共打了7万多个注浆管,每亩治理成本在6万元左右;而作为商品地出让,每亩价格已超过100万元。显而易见,其中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专业人士介绍说,这就是采煤塌陷地建筑利用的主要操作模式: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将采煤塌陷地分类进行地基加固,使之达到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建筑用地标准。此举,不仅使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有了新手段、新途径,而且为贾汪城市发展赢得了更多可能与空间。 目前,贾汪还剩余6万余亩采煤塌陷地。辩证地看,这既是贾汪面临的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也是贾汪未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储备资源和新增长极。 科技支撑,积极作为;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向采煤塌陷地要效益,将历史包袱变成发展红利,有效破解制约地方发展的土地资源瓶颈。贾汪不断用新的实践向人们证明:采煤塌陷地治理能换来青山绿水、花香鸟语,还能换来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围绕采煤塌陷地,不仅可以做足山水文章,更可以在工业发展、产业转型上开拓思路、再立新功。 实事求是地说,以采煤塌陷地为核心,贾汪在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坚定奔跑,始终创造着与众不同的精彩与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