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牢“江苏北大门” 护航全面建小康 徐州道路交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科学升级 |
◎徐州日报记者 宋新 马国明 11月18日开幕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启了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而平安和谐的治安环境是最基本的保障。徐州是江苏的“北大门”,地理区位特殊,交通流汇聚,流窜犯罪多发。市公安局党委深化公安部“四项建设”和省公安厅“一体两冀”工作布局,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常态,大力加强道路安全防控基础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全面开展交通科技装备设施深度应用和研发,全面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建设,着力打造交管部门道路交通治安防控的“杀手锏”,守牢“江苏北大门”。 筑牢“点线面” 完善防控体系 “按照‘纵横交错、分层设防、相互策应、协调联动’的原则,徐州公安交警部门探索建立了治安卡口、公安检查站、移动公安检查车、蓝剑突击队等多种打防力量有效衔接、互为补充的新型警务模式,形成了以点带面、互为补充的闭环式道路防控网。”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江苏,我市公安检查站数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建设任务最重。市局党委高度重视公安检查站建设,副市长、公安局长陈辉专门批示:公安检查站建设是省厅党委近几年抓的一项重点工程,我市有基础,更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力争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徐州公安工作的一个亮点。 4月8日,红花埠公安检查站民警在查处一辆小轿车的交通违法行为时,见疑不放,查获现金240万元。经移交审查,犯罪嫌疑人交代了携带巨款,欲购买制作毒品原料的犯罪事实;8月29日,该检查站民警见疑不放,又查获2名涉嫌运输毒品的犯罪嫌疑人,并当场缴获毒品。 围绕环省、环市、环城三道防线,市局共投入3600余万元,建成22个公安检查站,全部实现“五有五通”;改造卡口布局,建成7个市际卡口、7个警务查报站,形成了闭环式道路防控网。公安检查站全部配备了警务通、执法记录仪、指纹识别采集仪、手持身份证识别仪、毒品检测仪等装备,更新了高清监控设备,升级了缉查布控系统。同时,建立实战技能培训工作机制,定期组织业务骨干,巡回开展假牌假证识别、突发事件处置、警械武器使用等培训。总结提炼出“谢峰查缉网逃五步法”“查缉毒驾实战四法”“查控嫌疑车辆技战六法”“三联三控工作法”等技战法。今年以来,已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33名、涉毒人员188名、其他违法犯罪嫌疑人186人,缴获冰毒1000余克,查获涉嫌盗抢机动车11辆。省厅专门下发通报,推广了我市公安检查站建设工作经验。 为使检查站的工作范围辐射到周边路网,交警支队自主研发、设计改造了19辆移动公安检查车。配备了无线通信、移动警务、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执法、安检、防暴等装备,使公安检查车具备了移动通信、移动上网、移动视频监控、现场执法、野外保障、安全宣传等“六大功能”,车辆性能、功能及信息化水平均处于“全省首创、全国领先”的地位。检查车在省际交界区域的2条国道、4条省道、7条县道动态设卡、机动布控,与固定公安检查站相互策应。自今年2月份投入使用以来,共检查重点车辆2万余辆次,治安盘查2.8万余人次,查处酒驾毒驾、涉牌涉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1.2万余起,抓获网上在逃人员4名、盗窃犯罪嫌疑人2名。真正实现由“看好一扇门”到“控住整条边界线”的转变,在G20峰会等大型安保任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年初,市局党委又根据当前形势需要,提出了在交警部门建立一支专业应急处突力量的新思路。交警支队迅速组建了31人的“蓝剑突击队”,配齐武器警械等装备。科学划定“三大巡防区”,形成了与巡特警的日常定点守控、分局巡防的划片执勤的网格化、立体化布局,实行24小时全天候武装巡逻,在应对突发事件、打击违法犯罪、服务求助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蓝剑突击队”共武装巡逻10万余公里,查获网上在逃人员9人,毒驾及涉毒人员14人,缴获管制枪械、刀具20多件,查扣被盗抢机动车2辆,及时处置火灾、自杀等突发危难事件10余起,并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出色完成了各项重大活动安保任务。 “大数据”“云计算” 提高实战水平 “单纯依靠‘人海战术’难以发现治安防控的风险点。”市局充分认识到,随着社会步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治安防控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于是顺势而为,以全省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建设应用为新战斗力增长点,打通数据牢笼、破解技术掣肘、突破传统模式,大力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大平台融合应用、大指挥体系建设,形成了“科技搭台、全警唱戏”的生动局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为实现动态防控,交警支队建成集机动车实时查询、道路实时监控、卡口数据实时管理、交通违法实时预警布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交通指挥服务中心;在所有一线执勤大队建成了二级指挥室;建成并接入指挥平台的高清治安卡口,协调接入高速公路监控点位、城市治安监控点位、缉查布控系统点位,基本实现了对境内高速公路、国省道、县道和城市主要道路的有效覆盖;将缉查布控系统接入移动公安检查车,研发建成“蓝盾”缉查布控移动平台,实现移动布控、精准查缉;开发布控信息自动传输软件,搭建预警短信平台,将查控车辆信息实时推送到执勤民警移动警务通、手机上。民警由原来的检查100辆车才能发现一辆“问题车”需5个小时,到现在预警1辆查处1辆,极大地提高了打击精准度和效能。 )“通过网络‘大数据’,我们实现了由静态防控向动态查缉转变,由传统盲查向精准打击转变,由路面防控向‘天地一体’防控转变,使查缉范围更加宽广、查缉手段更加丰富、查缉效能更加显著。” 交警支队负责人介绍,以治安卡口大队为例,通过对7-9月份数据分析比较,查处逾期未检车辆、非法营运车辆、注销仍上路行驶车辆、以及网上追逃数与去年同比分别上升328.6%、300%、1100%、270%,消除了一大批治安风险和交通安全隐患,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衔接“天地网” 提高布控效能 有了严密的治安防控布点体系,又有精确的网络大数据支撑,如何让他们发挥最大效能成为关键?交警支队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改革、边推进,进一步完善勤务机制,分级分层明确交通指挥中心、一线勤务大队二级指挥室、路面执勤民警的工作环节、步骤和程序,实现“天、地、网”无缝衔接,不断提高布控拦截效能。 市交警支队利用无人机,与指挥中心、指挥车、移动公安检查车对接,搭建“空地一体”指挥平台;建立“两级”指挥调度体系,由二级勤务指挥室发布一般性布控指令,交通指挥中心发布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假套牌、以及上级部门督办的嫌疑车辆等特殊性布控指令,实行点对点、点对线指挥;实现对涉牌涉证车辆的实时识别、嫌疑车辆的实时布控、路面民警的实时拦截,彻底摆脱了传统方式的束缚,实现了上级决策指令与民警日常工作的无缝对接。 在交通指挥中心设立专项办公室,运用大数据,经常性分析研判逾期未检、未报废、违法行为多的问题车辆和重点人员的车辆等通行特点规律,实时推送布控信息,指导路面精准布警、精确打击;在勤务大队二级指挥室设立信息研判岗位,加强对假牌、套牌重点嫌疑实时研判、人工布控等工作,常态开展网内寻迹、网上预警、网下布控;组建缉查布控系统实战应用中队,使用研发的“蓝盾缉查布控系统移动平台”机动设卡,开展布控拦截工作,并加强对一线的实战指导与业务监督;利用移动公安检查车,灵活设置临时拦截点,使嫌疑车辆无处可逃;编织圆形查控包围圈,把嫌疑车辆信息,多点推送至周边执勤岗位,实现“一点布控,全警响应”;利用“蓝剑突击队”,开展对闯卡冲关车辆的远程驰援、快速拦截、武装打击。据统计,9月份各类卡口过车765万辆次,通过系统识别生成预警信息4.4万余条,民警出警量降至不足1/175,有效释放节约了警力。
同时,建立健全警种联动机制,实行交警、巡特警、刑警、治安警联合执勤,发挥查处交通违法、打击涉车犯罪、治安查控堵截等整体作战效能;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与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查缉客运、危化品运输车严重违法行为,提高了执法威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