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诗平 如何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检验着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北宋书画家米芾在江苏涟水县做知县任职期满、告老还乡时,再三叮嘱家人:“凡公家的东西一律不要带走。”收拾完毕后,家人检查没有发现公物,而米芾发现自己经常用的一支毛笔上还沾有公家的墨,便命家人洗净后再走。米芾这种公私分明的清廉操守备受世人推崇,后人还在他洗墨的地方修亭建池,以示纪念。 作为共产党人,在公与私的问题上,理应有更高的境界。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却几次拒绝为亲属安排工作,甚至连女儿上学也不准用公车接送,真正做到了“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周恩来同志理发、招待客人、到老百姓家吃饭,都是自掏腰包,还专门定了《十条家规》来严格要求亲属。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占便宜的事儿一点儿都不能做”,焦裕禄主动带头废除“特殊物资供应券”,一家人以窝窝头充饥,婉拒下属送来的鲜鱼;“在位的时候,没为家乡做过什么,现在退下来了,我要回去种树,为家乡百姓造片绿”,杨善洲带领群众在大亮山上植树造林,却不肯为女儿“农转非”走一次后门,用公家车回家办点私事还要打表;“这事情我办不了,还是让他自己再找别的出路吧。”在嫂子请求为侄子解决工作时,牛玉儒“六亲不认”,他说,“权力是人民给的,不属于我自己,我不能随便支配!”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表现出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人公私分明的高尚品质,也让历史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 然而,在我们党内,也有少数干部公私不分,把职权当特权、用公权换私利,以权谋私、因私废公,最终堕入了违法乱纪的深渊。从建国初的刘青山、张子善,到十八大以后落马的一批“老虎”“苍蝇”,这些人从人民公仆堕落为阶下之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私”字上被打开了缺口,私欲膨胀,自甘堕落。 习近平同志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这其实就是在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公私观”,坚持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宋代大儒朱熹有言:“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希望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公与私有清醒的认识,把好公与私的“警戒线”,时刻牢记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姓“公”不姓“私”,坚持以“公”为标尺,正心、正言、正行,争做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党员干部。唯此,才能自觉抵制各种风险和腐蚀,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才能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