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2月9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在头版刊登了题为《他用生命燃旺钟爱的事业—— 追记丰县原县委书记王立权》一文,报道了丰县原县委书记王立权从工程一线技术员,到重点工程总指挥,从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再到百万人口大县县委书记直至突发心脏病去世的人生历程,讴歌了王立权同志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多次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的感人事迹,诠释了王立权作为当代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和精神风貌。本报今日予以全文转载。
他曾在雪域高原奋战三年,期满后主动再留9个月,只为确保修建的大桥顺利通车,却也因此患上了高原性心脏病;
他曾仗义执言,帮助一位17年里换了6个正科岗位的“老黄牛”提拔,只为“不能寒老实人的心”;
他坚守“为官不正不要为官”,长期任职于重要部门的关键岗位,却能做到“不湿鞋”;
今年8月,他只身一人赴北京谈项目,在高铁站突发心脏病,生命永远定格在52岁。
他就是丰县原县委书记王立权。
“我最见不得老百姓穷”
8月18日:送干部赴任县开发区,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陪同省人大领导视察丰县扶贫工作。
19日:与干部任前谈话,主持召开县规委会,参加徐州市委中心组学习并发言。晚上,乘高铁赴北京参加培训。
20—22日:培训,22日晚11点连夜乘高铁返回丰县。
23日:陪同省交通厅领导视察丰县交通扶贫工作以及相关项目现场,批阅文件和人民来信。
24日上午,乘高铁赴北京谈项目,心脏病突发再也没有醒来。
这是王立权去世前一周的工作日程。其实,这一周里日以继夜的埋头苦干,在王立权过去27年里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常态。从工程一线的技术员,到重点工程的总指挥,从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再到百万人口大县的县委书记,王立权一直很“拼”。
“他爱钻研、能吃苦、求进步。”徐州市公路管理处会计师张凤吉至今仍记得刚刚工作时,王立权白天跟着老师在工地上做施工管理,晚上回到宿舍就开始设计。
“每天回来他都是夹着一大包图纸,一画就是大半夜,有时我睡醒一觉了,他还在那画。”
王立权常说:“我最见不得老百姓穷。”2015年底,王立权走马上任,到贫困县丰县任书记,他把拼搏的突破口选在脱贫攻坚上。
任职第二天,他就开会研究扶贫开发,带着镇村干部四处奔波,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意。最“拼”的那个月,跑遍了全县15个镇和街道。任职9个月,足迹踏遍了全县大部分的村和社区。
在王立权办公桌的对面墙上,挂着两幅地图,一幅是全县扶贫工作图,另一幅是全县交通工程图。两张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圈圈是全县41个省定贫困村和160多座需要改造的危桥。
与安徽砀山县接壤的宋楼镇,农民多以种植果树为生。由于道路桥梁年久失修,影响水果外运。王立权多次沿这条道一路走一路看,走遍了沿路所有的果园。目前,这条破旧的农村公路已经重修,并与县道对接,为老百姓打通了卖水果的出口。
“老百姓眼巴巴看着咱,要摸着良心干事。”他时常告诫班子成员,打好脱贫攻坚战,人人肩上有重担。在他的主持下,丰县出台多项政策文件,从全县层面大力推进脱贫攻坚,解决民生难题。
“越是困难越向前”
王立权赴任前的丰县,因书记调整出缺,县长被双规,全县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基础条件差、发展任务重,主政丰县无疑是一副重担。
接到任命时,有人好心提醒他:“是不是再考虑考虑?”王立权回答:“当官事小、干事为大,组织安排了,我就不能想个人的进退!”
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豁得出来,这种临危受命、勇挑重担的经历,除了丰县“救火”之外,王立权还有很多次。
2003年,国家立项建设拉萨柳梧大桥,这是国家在藏全额投资兴建的第一座特大型城市桥梁,也是连接青藏铁路和拉萨市区的唯一通道。上级部门考虑选派内地工程专家入藏,王立权克服了家里老人多病、孩子尚幼等诸多困难,义无反顾报名援藏,担任江苏援建大桥专家组组长和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总工程师。
王立权的爱人朱秋萍回忆,为了大桥建设,他每年都是早进藏、晚离藏,每年春节年三十才回到家,最多的一年在工地奋战了近340天。
“每到天气寒冷、项目停工的时候,王立权同志就会带着藏族的技术人员到徐州,参观学习徐州交通行业的先进施工技术。” 西藏天路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达娃次仁说,在大桥建设的关键工序,王立权都坚持在现场指导,确保工程质量。
援藏3年期满后,为了确保大桥顺利完工,王立权主动申请延期。2007年5月1日,大桥终于顺利通车,在雪域高原留下了巍巍地标,也为西藏培养了一批作风正、业务强的桥梁建设专业技术人员。
“为官不避事、越是困难越向前”,这种实干担当的精神,源于王立权对事业的热爱。
2015年,他带队去拉萨看望援藏干部,专程去柳梧大桥察看大桥现状,检查有没有隐患。“当时拉萨天气很冷,还下着大雨,他穿着单衣在桥墩底下整整呆了有半天,坐着小船一个桥墩一个桥墩看,一点一点检查。他对我说:我把桥修好以后就没回来过,12年了,终于回来看了,讲得很动情。”当时在拉萨挂职的省委组织部干部张允永说。回到江苏以后不久,王立权就寄去了一份关于柳梧大桥后期保养的建议,拳拳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为官不正不要为官”
在王立权的笔记本扉页,有这样一句话:为官不正不要为官。
在公众眼里,王立权经历过的岗位,大多数属于“高危岗位”,但多年来他始终恪守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做到“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
他长期从事工程项目建设和公共事业管理,主持过的项目数以百计,经过手的资金以亿计,但他“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修建连徐高速段的新沂河大桥时,王立权任工程处长,承建方到他办公室留下一个信封,他追出办公室坚决退了回去。后来承建方行贿案发,没有挡住诱惑的同事因此判了刑,他才知道信封里装的是1万美元。
担任徐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期间,王立权分管机关干部工作,始终坚持讲政策、守规矩。“我对他印象最深的是‘对外不说,对上敢说’。”徐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吴昊说,王立权嘴巴严,干部动不动,上会前绝对不说;干部用不用,考察前绝对不说。“面对市委领导,他又敢讲真话,该用的积极建言,不能用的也直言不讳。”贾汪区有一位干部,是个公认的“老黄牛”,还是省委表彰过的优秀党务工作者,阴差阳错一直没用起来,正科职干了6个岗位17年。王立权积极向市委领导建议,“不能寒老实人的心”,最终这位同志被提拔进了市级机关。
对自己严格自律,对同志却倍加关爱。担任丰县县委书记期间,王立权就住在县委大院宿舍里,离办公室很近。但每逢周六、周日,他从不去办公室,不是在宿舍批阅文件,就是在丰县到处转转看看。他说:“周六、周日是让大家休息的,如果我到办公室去,县委办相关同志也会到办公室待命,他们就捞不到休息啦!”
王立权在生活上从不麻烦下属,出差也从不让办公室人员跟随服务。丰县县委办公室董涛回忆,王立权常常对工作人员说,“你们也有自己的私事,得空还是多回家陪陪家人。”
病故当天,他又是一人前往北京谈项目,直至送到医院抢救,医护人员都不知道患者是丰县的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