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聚力“三个作用” 建设国家一流园区 |
|
◎本报记者 王正喜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期间,李强书记参加徐州代表团讨论时明确要求徐州要发挥好“三个作用”,即“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徐州要发挥领军作用;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徐州要发挥龙头作用;在营造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中,徐州要发挥先行作用”。这是新一届省委对徐州发展的最新定位,为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要切实增强“看齐”意识、树立强烈的“先行”意识,在思想和行动上要与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动员全区上下围绕“开发区应该有什么样的新定位”、“开发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新作为”、“开发区需要什么样的新担当”等重大问题,进行一次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坚决把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到位,切实推动“强富美高”国家级一流开发区建设。 有担当多作为,建设国家级一流开发区 近年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工程,抓牢产业升级“牛鼻子”,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精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特点的以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促进发展动能转换为主要特征的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之路。 围绕“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发挥领军作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发挥领军作用?怎样发挥领军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开发区的主攻点是什么?还存在哪些短板?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予以突破?在做大做强经济实力方面,开发区如何加快全面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如何找准抓住推动发展的切入点?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面,如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避免“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在加大脱贫致富力度方面,聚焦建成“全面”、“全体”小康,如何精准扶贫、拓宽富民增收渠道,补齐民生短板?尽快让老百姓“口袋”富起来?如何发挥“三个作用”,怎么在现有基础上再升级、再转型,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讨论、在思考,也在逐步落实转型升级新举措。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是徐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徐州要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实际上就是要开发区发挥龙头作用。如何在徐州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教文化中心的大局中,更好地发挥好窗口、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第一增长极?高铁站区、京杭运河亿吨大港港口、保税物流中心都在开发区境内,如何把这些地理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是振兴之本,开发区将通过大讨论理出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拳头产业”的路径,找准优化“两区六基地”产业结构、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的突破口。如何能发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优势,做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为全市“一座青山半城湖”再添新活力?这些,开发区都将通过大讨论尽快拿出具体操作方案,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推动全市龙头作用的发挥。 “先行”始终是开发区干部的鲜明特质,这一次大讨论要解决的是如何既“先行”又“稳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认真讨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发展中如何更好地体现“亲”、“清”政商关系;认真讨论提振干部精气神、强化责任担当意识的措施;如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当好“店小二”,优质规范地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发展,不断提升开发区吸纳优质生产要素的集聚力,打造跑腿最少、收费最低、流程最优、效率最高的审批服务环境。 通过如何发挥“三个作用”大讨论,开发区将重点在“加快补齐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三次创业’,建设‘强富美高’一流开发区”、“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提振干部精气神”等方面形成一批课题成果,并明确分管领导、牵头部门、任务分解和完成时限,真正把大讨论的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科学决策、跨越争先的有效路径、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 “两区六基地”,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建设“强富美高”国家级一流开发区为目标,围绕全市打造“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总布局,加快推进开发区“两区、六基地”产业振兴,全力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工程机械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集聚区,精心培育发展汽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光源、智能机器人、健康和电商区域总部等六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打造一批占据主导地位、具备先发优势的世界级企业,积极探索有产城融合特点的产业转型升级新途径,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动力转换、体制转轨,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十三五”期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建立健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机制、平台支撑体系,构建有徐州经开区特色的新型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平台建设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构建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工程机械和太阳能光伏两大世界级产业集聚区的国际地位进一步巩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汽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光源、智能机器人、健康和电商区域总部六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拥有一批产业链条完善、产品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集群,在部分优势领域创成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到2020年,培育1个2000亿级、2个500亿级、2个300亿级、3个百亿级产业板块,加快形成以支柱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新体系。 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高地。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生活性服务业功能持续提升,新兴服务业不断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加快构建生产、生活、新兴协调发展,引领产城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新格局。 建立创新驱动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产业+企业+平台+人才+金融+政策”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打造有区域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的产业研发中心、产业化发展集聚中心、创新产业孵化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中心,走出一条具有徐州经开区特色的开放式、网络化、集聚型和高效率的创新之路,进入国家创新型开发区行列。到2020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5.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百家。 建设产城融合的转型升级支撑平台。“一核两带八园区”全面建成、发展内涵持续丰富、产业支撑持续增强,形成集中布局、集聚发展、用地集约、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或资本集聚区,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加快建设一批支撑带动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双创平台、开放平台、功能平台,到2020年,全区新增省级以上功能性平台20个以上,各类示范(试验)类平台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点)数量达到苏中板块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