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迸发科技创新的徐州力量

 

迸发科技创新的徐州力量
——我市加快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发挥“龙头作用”
 
协鑫多晶硅实验室。 徐州日报记者 孙井贤 摄

 

◎徐州日报记者 魏宁

作为集成电路产业核心光刻技术的源头产品,光刻胶单体系列产品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如今这项技术壁垒已经不复存在。打破这个局面的就是位于邳州经济开发区的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

博康集团董事长傅志伟介绍说,如今,博康集团旗下的江苏影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已成功研制用于半导体领域的激光直写/制版光刻设备、国际首台双台面高速激光直接成像连线设备(LDI),两款产品均彻底打破了国外同类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

从一个成长型的科技企业,博康依靠创新逐步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研发领域不断向产业链的高端拓展。博康公司的发展历程,是创新型企业成长的范本。当前,徐州市委、市政府围绕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构建“产业+企业+平台+高校+人才+金融+政策”的区域创新体系,老工业基地徐州正在浴火重生。

依靠创新“攀登”行业高峰

省党代会闭幕次日,省党代表、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已出现在上海宝马展上,主持了以徐工集团为载体的中国首个工业云平台对外发布会。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300个“创新点子”集中到工业云平台。

从全球最大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到2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再到亚洲最高的高空消防车,一系列体现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在这里诞生。尽管国内外工程机械市场萎缩,徐工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始终保持5%。

在徐州,新兴产业瞄准前沿科技大展拳脚。以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为主的六大战略新兴产业正在为徐州全面振兴注入新力量。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排列着十多套大型生产装置,“这是我们最核心的氯氢化技术装置,也是我们自主研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系统,解决了副产品回收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企业负责人介绍。

如今,徐州已初步形成以世界级创新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梯队。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了研发机构,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283家。依托创新,徐州各板块实现了“遍地开花”:邳州着力打造千亿级非晶科技产业基地,新沂全力建设医药大健康领域最富科技感和体验感的现代智慧创新园区,泉山区的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将中关村企业、技术、人才和资本等创新要素全面导入……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赢机会、赢支持、赢未来”。去年2月,伴随着“赢在徐州——中国徐州创新创业大赛”拉开帷幕,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被激发,创新创业已呈燎原之势,为全社会注入了无限生机和创造活力。

不论年龄、学历,只要想创业,政府就鼓励;不论企业性质、规模,只要有创新,政府就扶持。一时间,在徐州,一个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平台,一个展示创新创业成果的舞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的高层次人才和最前沿的创新成果。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在校大学生参加,仅职业技能大赛参与人数就近4万人。

去年5月16日至20日,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人才办、大赛办承办的“赢在徐州——项目路演周”举行,包括2位院士、18位“千人计划”专家共计160余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齐聚徐州,路演最新科研成果。五天的路演,20个专场,从院士到千人计划专家,162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一一登台,再次点燃了徐州创新创业的热潮。

与此同时,市政府认定了首批16家市级重点众创空间,为了保障众创空间的发展,还专门设立50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2000万元的众创空间奖补资金,用以扶持创业创新。新组建的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打算用2至3年时间引进100家以上投资基金公司,到2020年全市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将达40%。

发挥区域科技创新“龙头地位”

去年,一份关于创新的文件——《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正式出台。

按照意见确定的目标定位,徐州将建设在全国区域创新体系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使徐州成为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科技基础设施完善、区域创新开放有序、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区域重大科技成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区域产业科技创新高端人才、高成长性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聚合区。

到2020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全国中上水平,基本形成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框架体系,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进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行列。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基本建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生态优化、创新体系健全的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全国科技创新格局中处于先进行列。

按照要求,我市将建设一流产业科技创新载体,打造区域性产业研发集聚中心;构建开放式产业科技创新网络,打造产业化发展集聚中心;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创新产业孵化集聚中心;强化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中心。

曾经的煤城徐州,如今卸下“包袱”实现华丽转身。站在新的起点上,在省市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创新的徐州必将释放着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活力。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7-01-16/382284.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创新  徐州  产业  企业  科技创新  中心  人才  创业
科技  研发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