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记者 曲美慧
22年前,儿子被诊断为重症脑瘫,至今完全没有自理能力;
8年前,妻子被查出尿毒症,长期透析导致骨骼变形,无法行走……
生活似乎与杜长局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
身为丈夫,身为父亲,他说自己别无选择,唯有与命运抗争。他用22年的爱与守护,用无声的行动和付出,告诉妻子和儿子:“有我在,这个家不会垮!”
再苦,不放弃儿子
1993年,家住睢宁梁集镇梁圩村的杜长局和妻子庄苏娥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儿子杜亚军。儿女双全,杜长局觉得老天对自己实在太过眷顾。那时他正在矿上打工,妻子在家务农,一家人收入微薄,但其乐融融。
在儿子两岁时,他开始觉得不对劲——别的孩子早就会走会跳了,为啥儿子还不会爬?90年代人们对于“婴幼儿脑损伤”这个概念还并不了解,老人总会说“等大了就好了”,但这一等,就耽误了孩子一辈子。等到他们去医院时,医生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太晚了。”
夫妻俩不死心。他们带着借来的5万元钱,抱着孩子在儿童医院、鼓楼医院等几个康复机构奔波了3个月,最后所有医生都劝他们:“放弃吧,再多的钱也没有用了。”
那一年,杜长局33岁。站在人潮汹涌的十字路口,这个即使在黑暗的矿井中也从未害怕过的男人痛哭失声。“我是个乐观的人,但还是用了一整年时间才缓过神来。我辞了职,回家专门照顾孩子,但总觉得这是一场梦,醒来一切都会不一样。”他回忆说。
夫妻俩从此务农为生。欠下的债,慢慢还。儿子一天天长大,不能动,不会思考,几乎是在爸爸背上长大的。杜长局听说过附近村镇很多人抛弃脑瘫孩子的事情,身边人劝他也放弃,他坚决地摇摇头:“那不是人干的事儿!”
再累,不抛弃妻子
如果日子就这样过下去,杜长局觉得,虽不算圆满,却也很平静。未曾想到,8年前的一个雨夜,妻子做完肾结石手术后不久,回家路上淋了雨,高烧不止,去医院一查,竟患上了尿毒症。仅仅一个月时间,手术的折磨和连续不断的透析,让妻子奄奄一息,丧失了劳动能力。
“有那么一瞬间,我的确感到绝望了。”杜长局说,“但仅仅只是一瞬间。我告诉自己,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所以无论如何,我都要保住妻子的命。”
从此,杜长局开始了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清晨5点起床,打扫卫生,做饭,给儿子换尿布、喂饭。遇到妻子透析的日子,7点钟带着她去医院,路上往返一个多小时,透析4个小时,回家时差不多下午1点钟,赶紧喂儿子吃饭,给母子俩换洗衣服,忙活晚饭,直到晚上7点左右。农忙的时候,白天要忙活地里,他就让大女儿照顾母子俩。
每天忙里忙外,杜长局常常看着看着新闻联播就睡着了。一天晚上,妻子突然对他说:“离婚吧。我已经是个废人了,不想拖累你。”他沉默良久,说:“可咱俩的命已经连在一起了。”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
很难想象一个男人如何将这些琐碎的事情做得有条不紊。推开他家大门的那一刻,记者有些惊讶:整洁的小院里没有任何杂物,屋子虽狭小简陋,但一切摆放井井有条,母子两人常年卧床,家里竟没有一丝病人常有的湿闷气味。一台14英吋的电视机里正在播放电视剧,画面布满了雪花。
更让我们惊讶的是,采访过程中,杜长局一直在微笑,从未流露出任何悲伤或痛苦的表情。后来他的妻子想出来晒太阳,也加入了我们的谈话。虽然透析导致的骨质疏松使她身高从1.6米缩到1.5米,无法自己行走,牙齿也稀疏脱落,但聊天过程中她一直咧着嘴笑着,很开心的样子。“我身子不好,但我觉得还蛮幸福的。”她说。
杜长局看出了我们的惊讶。“奇怪为啥我这么乐观是吗?坦白说,最开始记者来采访我,我很反感,尤其讨厌周围邻居围观。但后来看开了。一个人总是愁眉苦脸,很快就会倒下,毕竟我们一家人还在一起,这就是幸福啊。”
2013年,杜长局被评为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邻居们都说,他是村里人教育孩子的典范,他该得这个荣誉。20多年来,杜长局从来没向政府伸过手,女儿上学、儿子和老婆治病的费用,都是借来的,然后一点点还回去。亲戚朋友们都愿意借给他,因为“他是个好人”。
“现在他们娘俩看病吃药的钱,基本靠庄稼收成还有女儿女婿的补贴。每周三次透析要自费400多元,前些年家里欠下了七万多的债。好在女婿帮忙还了一大部分,剩下的,我们一直在努力还。”杜长局笑着说,“女儿、女婿、外孙女都很懂事,我们一家人很团结,我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