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评论员
绿色发展彰显历史担当,也蕴含治理智慧。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也与我市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市委张国华书记强调,我们要重抓生态建设,增创可持续发展优势,坚持走节约紧凑、绿色发展路子,积极争创国家生态市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
生态文明建设是理念、制度和行动的综合,通过科学理念指引制度设计,通过制度规范和引导行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必须攻克的难关,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努力。
建设生态文明,增进人民福祉,要加强生态规划建设。把参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作为龙头工程,精心编制涵盖两轴、两湖、10个生态特色片区、20个生态敏感点的“2+2+10+20”的生态空间规划,着力打造生态景观走廊、新型城镇走廊、经济发展走廊、综合交通走廊、文化旅游走廊,筑牢全域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采煤塌陷地、工矿废弃地整治利用,抓好街头绿地和园林景观建设,坚持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取向,推进年内6万亩以上绿化造林,持续打响“一城青山半城湖”的金名片。
建设生态文明,增进人民福祉,要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全力推进“263”专项行动,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巩固提升整治“地条钢”、小焦化和违法违规钢铁产能成果,实施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全市化工企业并制定实施“四个一批”全覆盖清单和时间节点计划。持续打好治气、治水、治土攻坚战,系统整治工业片源、农业片源和生活污染源,大力推进农村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家园建设,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污染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增进人民福祉,要加强制度刚性约束。严格执行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进排污许可制、生态环境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改革,落实企业排污差别化收费制度,强化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刚性约束。实行招商项目环境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高产业限入环评、能耗等标准,引导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和生态工业园区创建,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