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挑战“不可能” ——记盲人诗人、雕塑家任昌吉的传奇人生 |
◎徐州日报记者 孟祥 5月5日下午,小北门社区昌吉按摩诊所里来了许多人,这些人不是来做推拿的,而是围着一座座美丽的女性雕塑,从头到脚仔仔细细地“欣赏”,不是用眼睛,而是靠双手。“这件作品真的太美了!听都没听过,盲人可以做雕塑!”原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滕伟民小心翼翼地触摸着《舞者》雕塑,赞不绝口。他口中创造了这“不可能”奇迹的人,正是诊所的主人任昌吉。 双眼看不见,如何做得了细腻的人体雕塑?这不是天方夜谭嘛。“我就是要挑战这种‘不可能’!”任昌吉说到也做到了,他的每一项“跨界”身份,都让人心生钦佩。 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他是建国以来徐州市作协唯一的盲人诗人,也是徐州市美协唯一的盲人雕塑家。青少年时代,他的爱好更多,酷爱航模,自学了泥塑和木雕,自学过笛子、二胡、板胡等多种乐器,后来还加入了中国二胡学会。 他用灵魂和双手“奏响”黑色的欢乐 生命的前23年,任昌吉的眼睛是与光明相伴的。1949年,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21岁他成为了一名农垦战士,因为出色的文艺才能,被调到新疆建设兵团宣传队。 后来,一场预想不到的医疗事故,使他坠入了黑暗。他的视力一再退化,由于长期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任昌吉的眼睛彻底失明了。 从光明进入黑暗,他绝望过,也曾与死神擦肩而过。于他而言,每一天都是黑夜。熬过了最初的痛苦,他醒悟了。生命只有一次,唯有珍惜才能无悔,唯有努力才能有价值。 不久,任昌吉被安排到市民政局盲人按摩学习班学习按摩。他从一名普通的按摩医师做起,直至2000年创办了昌吉按摩诊所。他义务为盲人传授盲文和按摩技术,帮助下岗女工开办诊所,并成为泉山区残疾人自谋职业自强模范,远近闻名。 诗歌与雕塑是他少年时代的梦想。梦里花落知多少,重新拾起,当年的翩翩少年已近古稀,一件白大褂,一副黑框平光眼镜,满头已花白。走进宽敞的昌吉按摩诊所,这里更像是一场诗与美的小型展览馆,每一座精致的女性雕塑旁,都配着一首主题小诗。 “我坦然的步履在一个别异的世界/岁月的积累/叹息转为微笑/汗水生成硕果/倘若有一天突展绚丽/我倒是会有几分留恋/留恋黑色世界里的生活/留恋黑色生活里的快乐”——这是任昌吉笔下《黑色的欢乐》,他说:“我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是还可以挖掘其他方面的潜能。” 他的雕塑作品被中国盲文图书馆收藏 2003年,任昌吉拿起刻刀,走上了漫长的雕塑之路。只要拿起刻刀,他就像上紧了发条,一刻不敢松懈,常常十几个小时不停歇地创作,有时灵感一来,半夜就爬起来搞创作。 做雕塑,他很拼,但因为眼睛不方便,进度很慢,一个满意的雕塑作品要做上一两年。换刻刀找工具,他比别人慢,和石膏这种活儿,只能让诊所里的同事帮着干。为了加快进度,他常常备上一箱方便面,把吃饭的时间也挤出来。 任昌吉的作品都是裸体女性,身处黑暗世界,他唯用双手感知肌理。他说:“我曾经看到过光明,年轻时学过立体几何、雕塑和解剖,我觉得自己有基础,能做好雕塑。”每一件他认可的作品,人物造型生动,经过无数次雕琢,每一寸肌肤润滑如丝,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创作背后的艰辛。 无论是积极向上的《攀登》,还是灵巧动人的《舞者》,或是发人深思的《黑色的欢乐》,任昌吉的雕塑作品总是凝聚着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展现出他充满正能量的内心。徐州市残联曾将他的作品拿到市中心展出,得到市民无数的赞叹。最近四五年,他停下了按摩事业,潜心研究雕塑,准备在70岁之前开办自己的雕塑展。 在第二十七个“全国助残日”前夕,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伟洪专程率队来徐,将他的作品永久收藏在北京的中国盲文图书馆,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盲人将有机会“参观”他的雕塑作品。 命运给他关上了一扇窗,他却为自己打开了艺术之门。双目失明的任昌吉醉心于雕塑,他想向世界证明的是,不甘于多舛的命途,也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