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源 转型变革 ——徐州铜山农商银行成立一周年的战略启迪 |
◎徐州日报记者 刘文强 通讯员 杨煜萌 5月12日,徐州铜山农商银行迎来一周岁生日。 一年前,该行董事长骆新超在改制开业时感言:“通过三年时间,将徐州铜山农行银行打造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方性龙头商业银行。” 一年后,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已经成长为注册资本9.25亿元,存贷款规模近450亿元,徐州市资产规模最大、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农村金融机构。 战略为魂 改革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 “农村商业银行一定要有战略,这个战略一定是按照经济金融政策通过自身在经营一线中去感受的,要提前预判、及时转向,才能增强效益。”骆新超说。 2012年,当银行业还在为规模排名进行盲目扩张时,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就敏锐地捕捉到经济新常态下银行间流动性风险问题,并迅速告别了对泡沫化经营和外延式增长的依赖,转而更加注重效益领先和质量增长,走内涵式、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对大额贷款、“两高一剩”、异地贷款实施限制性措施,压缩保证金规模,加大储蓄增长,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业务,配置大量流动性强可变现资产,平稳度过2013年银行业流动性危机。 2016年,面对存款保险制度和利率市场化以及诚信体系建设的加快,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又将经营风险作为最大的风险,率先提出“坚守支农支小、提高自身效益、重树支持实体经济本源”的战略方向,按照“一体两翼”的转型方向和“普惠金融”的转型策略,提前布局“大零售”业务,围绕三农和小微企业,支持创新环保企业,实施公司业务上收、零售业务下沉新机制,徐州地区创新推出“阳光惠农贷”、“富商宝”大额农户、商户纯信用信贷产品,推出徐州地区针对公职人员期限最长、授信额度最大、利率最有竞争力的“精英易贷通”信贷产品,针对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需求,徐州地区首家推出“供应商便捷贷”。截至目前,徐州铜山农商银行贷款余额已达179.11亿元,剔除贴现较改制初期增长21.63亿元。 情系民生 普惠金融战略的新画卷 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对普惠金融的探索始于2012年,起于不忘初心的农村金融服务,按照“保市区、扩农村、服务三农中小微”的目标,将农村市场作为主战场和主要业务增长区域,近年来,先后在吕梁、吴桥等革命老区,大李庄、西朱等金融服务空白区点新增、复设物理网点家,在城区大力发展离柜金融和移动金融,在徐州市主城区首家布设自助领取高铁票“银铁通”、全自动保管箱和“双机银亭”等特色产品,贷记卡、贵金属、理财产品业务从无到有,借记卡发卡量达95万张,电子银行客户数40万,柜面替代率74.6%,逐步建成了“营业网点86家+移动金融+自助银行40家+金融便民服务站287家” 覆盖城乡的普惠金融体系。 2015年以来,在改制组行的旗帜下,面对党中央的号召和互联网大潮以及120多万客户的服务诉求,作为徐州地区唯一一家主城区渠道全覆盖的农村金融机构,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又在战略的高度,敢为人先地推出“e行无忧”移动互联网普惠金融APP生态圈这一全新的商业模式。在平台扩展初期,抓好了公职人员这一核心资源,新增徐州市铜山区106家单位8414名公职人员的代发工资业务,进一步促进了平台的发展。培育农业供给侧改革新动力,通过平台农业在线,积极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对徐州市棠张水果萝卜、徐村食用菌、单集粉丝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进行产品包装。帮助单集商户在线销售特色粉丝2万斤,帮助房村镇耦农在线销售滞销莲藕10万斤,水电煤气等便民缴费和金融产品上门服务功能,让广大市民减少了许多奔波,积极鼓励市民主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上线扫码乘公交功能全国银行业首创。截至目前,平台已下载注册用户22万户,其中“三农”客户群体占比达70%,商户入驻1500余家,用户累计消费和使用各项功能3万余次。 “从银行的角度,e行无忧平台一定是在战略高度深刻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的一次大变革和大转型,因为她符合移动互联网的转型方向,符合民众普惠金融的需求,促进金融行为前台场景化、后台专业化。同时,她又具备独特性、普惠型、区域性、排他性,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真正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艰巨性和长期性”。骆新超介绍说。 今年4月21日,以徐州铜山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为依托,徐州市智慧型普惠金融生态圈启动暨“e行无忧”产品发布会成功启幕。“e行无忧”19类、97项社会化生活服务功能和地方金融机构属性的普惠金融战略,得到了徐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徐州铜山农商银行正式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引擎,社会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客户年龄结构显著优化,电子银行业务飞速发展,以技术和数据为驱动力,以信用体系为基石,围绕用户需求,实施供给侧改革,研发21款“无忧系列”贷款产品,打造了以满足客户消费信用平台一体化为核心的零售新模式,构建客服、渠道、营销、研发运营新机制,改革发展呈现新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