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空气,一路山水到我家—— 铜山:生态底色绣出文明画卷 |
◎徐州日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魏朝星 尚庆迎 楚河清澈明净,潺潺流淌;娇山湖山林环绕,妩媚动人;无名山绿树掩映,闹中取静……仲夏时节的铜山城区,天蓝云白,清新如洗,舒朗通透,清水微波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文明城市创建以来,铜山着力生态升级再造,打牢环境底色,以青山碧水林荫繁花为城市“美颜”,形成碧水穿城、绿意盎然、清新明快的城市特质。 底版好才能冲洗出精美的图景 没有灿烂的阳光、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再气派的建筑、再整齐的街道都会被雾霾笼罩,人的心灵也会无处放飞充满压抑和怨气,何谈文明城市文明人? “只有底版好才能冲洗出精美的图片。”这样的认识让铜山在创城中找到生态治理这个撬动杠杆。 为了让蓝天白云常驻,铜山借助“263”行动,打出组合拳,促进大气质量提升:加强源头污染治理,进行全行业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完成180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改燃工作;突出重点行业治理,紧紧围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工作。对3家电厂进行煤电节能升级改造,建设兴达钢铁余热余气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推进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华润电力2#、6#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完成3家焦化企业的烟气脱硝改造、建成散货物料堆场、建设防风扬尘设施或仓储式密闭贮存设施、完成3家油改水试点项目、完成全区24家砖瓦企业综合整治;加强扬尘污染整治、机动车和船舶污染控制、搅拌站、秸秆禁烧及落叶收集处置等工作。 2016年,铜山区共削减二氧化硫2691.91吨,氮氧化物2526.35吨。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为265天,优良率72.4%,较上年增长4.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0.061毫克/立方米,同比降低了1.6%;二级以上优良天数比例较上年提高了1.1%。今年一季度,铜山煤炭削减总量近50万吨,对存在环境隐患的311家“散乱污”企业进行了关闭和取缔。 让一草一木一水一石散发城市灵气 水让一座城市灵气逼人,草木让一座城市妩媚多姿。 为彰显水韵悠然的城市风情,铜山从治理黑臭河道入手。年初开始,对区内柳新河、奎河、郑集河等20余条主要水体的入河排污口进行了全面排查梳理,并按照每条水体的纳污能力,制订了排污口综合治理方案。对不达标的企业排污口,坚决予以取缔、封堵;对养殖业排污口,区主管部门划定了禁养区和限养区,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全部进行搬迁,对限养区的养殖场,则限制其养殖规模不再扩大。通过治理,原先黑臭的柳新河水质变清,河岸变美,周边的老百姓拍手称快。为从根子上解决河道污染,铜山建成14座镇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污水规模约5万吨/天。 为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污染难题,铜山区出台了两项长效管理制度,一是全面推行河长制,二是对中沟级以上河道全面推行市场化保洁。目前,区内的1507条河道,全部由镇村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全面负责相应河道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市场化保洁方面,铜山对区内的中沟级以上河道,通过公开招标,把河道日常养护工作整体托管给专业保洁公司。中标单位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开展河道养护保障工作,每月接受上级单位的检查,并按照检查结果兑现保洁经费,实现了“以质求存、以质取费”的市场化运营管理。 创建期间,棠张镇大投入实施琅溪河清淤治理,如今,10里清水穿镇而过,两岸杨柳拂堤,清风送爽,人们垂竿而钓,怡然自得,一条河大大提升了镇区面貌,也增强了当地百姓的幸福感。 为呼应百姓“森林城市”的愿景,铜山通过规划建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破墙透绿、复层绿化等多种途径,按照“常青树种和落叶树种结合、外来树种和乡土树种结合、绿色树种和彩叶树种结合”的思路,以小、多、匀、精为特色,按照市民出行500米就有一处5000平方米公园绿地的目标,相继建成了北京路节点游园、同昌路绿地、凤凰广场、农行节点等一批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街头绿地和玉泉河带状公园、迎宾园、楚河上游滨河绿地等内涵丰富的公园绿地,基本实现了行居处处有绿地、推开窗户是花园的目标。 守护生态就是践行文明 气同吸,水同饮,每个人迈出保护环境的一小步,就是迈向文明的一大步。 铜山引导公民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践行绿色、低碳、简约的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生态文化渗透城市建筑、公民行为等方方面面。 今年以来,铜山投资720万元进行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新增29个公共自行车站点。为建立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全区所有自然村实现市场化保洁全覆盖。同时建设多功能公共厕所,这些公厕配备了自动售货机、热水器、充电站、擦鞋器、ATM机等便民设施,专设了母婴室、安康驿站等。 生态守护从娃娃抓起。铜山大力建设花园式校园,实现全区全覆盖。同时加大青少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铜山发布”举办的“我眼中的美丽文明铜山”征文,全区13万家庭参与,10万人助力,70万次浏览,使生态保护意识向种子一样播种在孩子心灵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