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优势产业 加快富民步伐 邳州走出产业富民新路径 |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省、市党代会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宣传推广各地在聚焦富民、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富民工作深入开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聚焦富民城乡行”宣传活动,本报今起开设专栏,重点宣传一批具有徐州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富民增收典型。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说起邳州,你想到了啥?大蒜、银杏、板材、鲜花……如今的邳州,正大力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聚力产业创新,聚焦生态富民,把一张张具有邳州特色的名片,打造成为一个又一个富民产业,走出了产业富民的新路径。 一头大蒜和141亿元的品牌价值 7月17日一早,宿羊山镇新安村59岁的农民孙茂更开着电动三轮车,来到镇上的徐州黎明食品有限公司大蒜收购点,卖了3000斤大蒜,按照当天的收购价,每斤优质大蒜3.7元,孙茂更把卖蒜的11100元装进了口袋里。这些年,孙茂更一直种植大蒜,收入还不错。去年,他们家种植了8亩多大蒜,收获了近2万斤,孙茂更说:“我们农民有种蒜的经验,只要有销路,能卖个好价钱,收入肯定少不了。” 邳州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常年种植大蒜60万亩,年产量60万吨以上。“邳州白蒜”因具有蒜头大、皮色白、肉质脆、辣味适中、蒜瓣少、形状整齐等特点,被誉为白蒜中的上品,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产品”,品牌价值141亿元。 近年来,邳州依托白蒜生态资源,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推动大蒜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攀升,把“一头蒜”转型成“一头蒜的产业”,先后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16家,成功申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6个。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个、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5个,以宿羊山为中心的国家级大蒜专业市场常年交易量100万吨,冷贮保鲜能力45万吨。2016年全市大蒜自营出口创汇3.81亿美元,连续9年位列全省农产品出口县(市)第一,大蒜亩产值突破万元。今年平均亩产值6000元以上,带动大蒜产区12.6万农户人均增收2700元。 一棵银杏树和每年350万名游客 在铁富镇姚庄村,有一条享誉海内外的“时光隧道”,是邳州30万亩银杏林海的典型代表。“时光隧道”两旁植有银杏树3000余株,绵延3000多米,枝叶浓密繁茂,树冠相交成拱,漫步其中,仿佛时光穿越,年吸引游客350万人,成为邳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7月17日,记者来到“时光隧道”时,两旁的银杏树郁郁葱葱,银杏果挂满了枝头。施工人员正在整修道路,兴建停车场,为今年秋天的银杏节做着准备。 邳州银杏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五大银杏主产区之一、全国重要的银杏苗木集散中心和最大的银杏酮生产区。多年来,邳州市立足资源禀赋,厚植特色优势,深入实施“银杏+”发展战略,以银杏全产业链开发为纽带,加快建设银杏小镇,不断推动一二三产贯通发展,成功将“一棵树”打造成“一棵树的风景”。 近年来,邳州大力推广银杏种植,目前全市银杏面积达50万亩,连片林30万亩,建立国家级银杏标准化示范区20万亩,叶用银杏GAP基地3万亩,国家银杏良种繁育基地10万亩和全国首家欧盟GACP认证银杏采叶圃基地6000亩。农民人均银杏树210棵,全市银杏果、叶、苗、盆景年交易额30亿元,群众靠种植银杏年收入超10万元的有1万多户,真正成为富民的“绿色银行”和“传家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