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尚庆迎 魏朝星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与七月炎炎烈日相比,在铜山还有一件更“热”的事,那就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7月初,铜山区组织年中项目观摩会,中国华录淮海数据湖、微普安全科技、软通动力创新平台、徐州安全科技产业园、淮海新能源汽车等20个项目接受“检阅”;7月21日,总投资264.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2.81亿元的23个重大项目,在徐州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项目现场举行集中开工仪式。这些以“四新经济”为代表的项目,为铜山的产业升级、“动能转换”注入了强劲动力。 牵牢“牛鼻子” 安稳“压舱石” “牢牢扭住实体经济的主心骨,牢牢抓住重大项目的压舱石”,这是铜山在面对“新常态”审时度势基础上形成的共识。铜山要在推进“两聚一高”建设“强富美高新铜山”上有新作为,要在争当徐州发挥“三个作用”的排头兵、主力军和率先实践者上有新突破,要在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有新担当,要在建设绿色发展先导区、科技创新示范区、民生共享幸福区中有新探索,项目建设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都是基础和撬动杠杆。 去年下半年以来,铜山全区“抓项目、转作风、促发展”,持续开展“项目建设突破月”“招商引资突破季”“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全区上下“盯着招商转、围着项目干”,营造起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铜山优化建立了“1197”大招商体系,形成了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各地主要负责人、九大产业办公室认领招商任务、带头外出招商的新机制,高新区各副主任还明确了每年100天在外招商的要求,全力开展有意识的全员招商、有目标的精准招商、高水平的专业招商和有效率的系统招商,积极优化项目服务环境,全面落实重大项目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笔经费“五个一”服务机制,落实区四套班子联系包挂重大项目制度,将“四个一批”项目进展情况在显著位置公开公示,没有达到序时进度的亮牌警告。 招商“组合拳”,闯出新天地。今年上半年,铜山全区已签约项目92个、总额460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8个、50亿元以上旗舰型项目3个,还有43个项目成熟待签约,招商项目数和投资额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四个一批”项目加力加速有序推进,特别是列入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9.77亿元,超序时进度3.1个百分点、完成度全市第一。75项城建重点工程开复工55项,开工率达66%,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城区绿化等6项工程已完工。5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有40个项目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3个项目提前完成,顺利在“七一”前实现公交同城同价。 在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推动下,上半年铜山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规模工业总产值、财政有效收入等主要指标实现大幅度增长。 推进“放管服” 当好“店小二” 项目签约只是第一步,重点看动工、关键看竣工,为推进项目落地,铜山深入开展“项目落地季”活动,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用地难、拆迁难、融资难、手续办理耗时长等四大难题,加快项目落地建设。 在解决“用地难”方面,加强对全区土地的梳理整理和优化调整,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为优质项目腾出发展空间;在解决“拆迁难”方面,落实“项目等土地,土地等项目”两个倒逼机制,坚持依法、阳光、惠民、和谐拆迁,最大程度保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做到既拆得快、又拆得稳;在解决“融资难”方面,设立总额50亿元的安全产业发展基金、总额3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总额10亿元的装配式住宅产业发展基金和总额10亿元的产业创新支持资金,组建淮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搞好风投创投机构引进,推动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合作,支持企业挂牌上市直接融资;在解决“手续办理耗时长”方面,铜山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今年6月底顺利实现“3550”目标,实行大项目代办制和小项目“不见面”审批,公安、教育、地税等13家单位106项审批(服务)事项实施了不见面审批,建设项目从备案到施工许可证发放47个工作日完成的案例得到省里认可,铜山审批“加速度”被《新华日报》头版刊出、新华社客户端推送。 瞄准“高新尖” 转换“新动能” 今天的项目水平、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水平、经济结构。 基于这样的认识,铜山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目标,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市场空间大、科技含量高的大企业、大项目,形成招商引资的“雁阵效应”,吸引大量配套企业和项目入驻。围绕市“6+6”先进制造业体系,构建徐州高新区、铜山经开区和5个特色园区的“两区五园”工业布局。徐州高新区聚焦优势高端产业,主攻电子信息、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和安全科技特色产业。淮海新能源汽车、祥华新能源汽车,加上即将上马的徐工新能源汽车,几个大体量项目落地建成后,铜山的汽车产业将打开新领域、实现新提升,成为全市唯一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板块。总投资超100亿元,以港波手机、日升手机面板、半导体封装测试、显示面板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手机产业这个全市独有的产业,也将在铜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加快精创、华洋、华辰等企业上市步伐,促进与工信部电子所合作投资50亿元的智能传感器生产基地建设,在2020年前形成5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传感谷。另外,软通动力综合体、华录淮海数据湖产业园、上海细胞治疗质子刀医院等一批高技术密集的“四新经济”项目都正在建设或洽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