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且看文化涌大潮 ——徐州市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巡礼

 

且看文化涌大潮 
——徐州市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巡礼
 

 

二坝湿地全景。
被绿茵环抱的沛县文化中心。
少儿落子舞舞出幸福感,舞出睢宁人精气神。
邳州民俗文化蓝印花布。
盆景电商园。
坐落于铜山区棠张镇的喻继高艺术馆。
拓普互动工作人员在鼓楼云创科技园演示仿生手掌和多屏融合实感赛车。通讯员 蒯创 摄
淮海文博园。
电视剧《远东来信》已拍摄完成,预计年内在央视上映。
运河支队纪念馆。
金龙湖景区。

 

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即将开启大幕,届时,相关部门将携徐州在文化产业、文化创新等方面的突出成果,与国内外顶尖的文化企业与机构广泛接触,寻求合作,以此推动徐州文化走向世界。

丰县

打造汉皇故里文化与生态旅游城市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丰县是刘邦故里、道教之源、中华果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2017年国务院批复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把丰县定位为“汉皇故里文化及生态旅游城市”。

汉皇故里人文之城。丰县历史悠久,人文昌盛。古称丰邑、秦台、凤城,相传远古时代曾有凤凰落于此而得名。有“先有徐州后有轩,唯有丰县不记年”一说。是自言“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的汉高祖刘邦及天师张道陵的家乡,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天师故里”的美誉。近年来,丰县先后投资修复了古丰城河、龙雾桥、永宁寺、汉皇祖陵,兴建了栖凤园、飞龙湖公园等。为汉皇故里文化风景区的核心景点,投资近4亿元的汉皇祖陵景区已成为两汉文化旅游的溯源性、标志性景区,也成为丰县的文化新地标。

幸福活力生态之城。丰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景点遍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每年的4月初,10万亩梨花竞放,春意浓浓,如人间仙境。10月,正是50万亩连片果园收获时节,黄灿灿的白酥梨、红艳艳的红富士挂满枝头,丰收的喜悦流淌田间枝头。丰县还有总面积约400公顷的故黄河二坝湿地。湿地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唯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田园风情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里随处可见白鹭、灰鹭、野鸭、浮萍等野生动植物。“十里黄河堤、百里大沙河、千顷荷花荡、万亩梨树园”的主体形象已然形成。近年来,还高标准改造建设了盛世梨园、百年梨园、渊子湖等多处生态旅游景点,与一泓碧水的大沙河、故黄河,共同组成了一幅风光秀丽、充满盎然生机的百里生态画廊。

物产丰饶美食之城。丰县物产丰富,美食原料得天独厚,再加上儒、释、道文化熏陶及独特的传统技艺,造就了既注重色香味俱佳又追求生态健康营养的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和具有“丰县味道”地方美食。食在丰县,首先品的是文化。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汉文化的沁润使丰县的饮食充满汉风汉韵,美食具有深厚的汉文化特色。如霸王别姬、犬鼋烩,萧何羊腿等,闻其名称就仿佛能让人回到那楚汉相争的年代。再如丰县的另两款风味独特的早餐美食“帝王粥”和“水煎包”,其由来就和汉高祖刘邦有关。丰县的粥是很养生的,营养非常丰富,素有“五粮液”(五种杂粮熬制而成)美称。食在丰县,享受的是生态。丰县是著名的生态城市,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居江苏省之首。丰县人饮食也讲究自然生态,原汁原味,营养健康又美味。丰县羊肉,那是一个“鲜”!油炸金蝉,那叫一个“美”!果蔬入菜,那称一个“爽”!代表菜品有鱼汁羊肉、羊肉汤、山药、牛蒡、蒸鱼、蒸叶菜等,应有尽有。食在丰县,美味得以延伸。药食两用独特茶品牛蒡茶、芦笋茶,牛蒡酥、黄桃罐头及新鲜的大樱桃、白酥梨、红富士苹果等众多的地方特产,让丰县的美食走进千家万户。

“十三五”期间,丰县继续通过梨花节、苹果文化节等节事活动及项目建设,积极打造集吃、住、游、玩、购、赏等于一体的旅游栖息地,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国家文化生态旅游名县。

沛县

整合文化资源禀赋 迎来产业大发展

◎本报全媒体记者 孙盈 通讯员 朱琳 李辉

近年来,沛县融合汉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禀赋,创新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大力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精心打造文化节庆品牌,文化产业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清塘如碧起涟漪,小荷尖角话别春。”初夏时节的千岛湿地,东连微山湖,京杭大运河穿湖而过,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湖上运河”景观。当前,沛县“一区两带”旅游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全县拥有各类旅游景区(点)30余个,其中,3A级景区4家,省级湿地公园2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4家,省工业旅游点1家。以汉城、汉之源、大风歌广场等为轴线的汉文化带建成开放。安国湖湿地公园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杨屯昭阳庄园、大屯安庄渔村、鹿楼沙河果都园获评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洪福湿地旅游度假区、湖西田园综合体、淮海现代农业综合体、汉之源旅游风情小镇等文化产业项目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正劲。

“大风起兮云飞扬。”当年,汉高祖刘邦在沛击筑而歌造就了一段千古绝唱,也让沛县乐器沛筑第一次走到了世人面前。近年来,大风乐器获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文化高新技术企业和首届江苏省民营文化企业三十强。星皓乐器“迷你古筝”荣获国家专利。汉皇乐器“56音99弦中华筑”研制成功。以民族乐器为媒,积极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汉皇乐器的沛筑与比利时的萨克斯,荣登中比建交45周年纪念封传承两国友好。大风乐器的柳琴与阿塞拜疆的塔尔琴,荣登中阿建交25周年纪念封见证两国友谊。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沛县是全国首批武术之乡,拥有12大门派12个拳种,迄今为止走出了31位世界冠军。全县以沛县体育中学、马元大洪拳武校、孟坑少林武校为龙头,积极开展“武术六进”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镇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拥有各级会员6000余人,武术培训机构60余家,武术健身点100余处,一批沛籍优秀拳师在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家开设66家“中国武术馆”。2017年,沛县武术健儿代表江苏参加第七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共获5金4银6铜的佳绩;参加第四届淮海经济区传统武术大赛获得7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集体比赛一等奖两项,武德风尚奖;全县有126人参加徐州第二届国际武术节传统武术比赛,并获得多项奖项。

文化只有扎根基层,才能让百姓得了实惠。近年来,沛县文化馆免费开设了美术、声乐、器乐、舞蹈等40个门类100多个免费艺术培训班,目前已培训6期12000人次学员。同时创新开展“百姓大舞台”“文化进社区”等文化活动。2017年全年组织文化进社区演出200余场,送戏下乡316场,送电影下乡6494场。与此同时,沛县大力推进文化走出去、请进来。以“元宵少年派,中黎欢乐颂”为主题的中国沛县实验学校与黎巴嫩City International School 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给双方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沛县武术、唢呐随“精彩江苏”代表团赴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进行交流演出等活动也让沛县两汉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刘邦文化节,更是大力传承发扬大汉文化,创新推进全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睢宁县

文化与产业融合 集聚发展新动能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作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去年以来,睢宁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提升全面小康,建设美丽睢宁”总目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部门根据上级巡查整改意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对美好文化需求,全县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蓬勃发展,文化惠民活动好戏连台、全民共享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化睢宁”建设成效凸显。

位于睢宁县永安路北侧、花径西侧的新图书馆,与艺术馆、博物馆、规划展示馆形成一艘“文化巨轮”,极具时代风格和文化意蕴,睢宁市民可在这里享受一站式文化服务。睢宁县整合执法职能,率先在全市实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旅游同城一支队伍执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加快推进,镇级层面,推进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双沟镇在全市率先建立“小镇客厅”等;村级层面,积极推进村部革命,建立村综合文化中心。目前双沟镇官路社区、姚集镇高党社区等已经全面建成“社区客厅”,梁集镇戚姬村等7个村正在“村民之家”基础上升级打造“社区客厅”。去年8月14日,省文化厅调研睢宁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认为睢宁县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做法“接地气”“敢想敢为”,文化服务水平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蓬勃发展,文化惠民活动好戏连台。睢宁县以全国道德模范、诚信楷模杜长胜事迹为题材创作的大型现代柳琴戏《石榴花开》已全面完成准备工作。加快推进以“中国淘宝第一村”为原型的电视剧《沙河湾“网事”》创排,目前剧本二稿正在编写中。去年全县共完成送戏下乡104场、送电影下乡3216场、送书下乡17000册。组织第四届徐州文博会睢宁分会场暨睢宁县第二届文化活动月,共策划设计8项单体活动,历时3个月,参与观众达160000人次。组团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把睢宁优秀的文化旅游资源、山水资源对外进行宣传推介,提高睢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民共享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联合南京博物院考古所开展下邳旧城二期发掘,目前已完成勘探、发掘面积约800平方米,发现东汉时期下邳国之都城下邳城的东城墙遗址一处,丰富了下邳古城省(国)级文保单位申报资料。以5·18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举办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历史文物展、金石永固石刻艺术展和下邳古城考古成果展,同时邀请省、市专家开展免费鉴宝活动。自开馆以来,已有1万余名市民免费参观。开展全县首次大众考古活动,让文物爱好者详细了解考古保护的目的、方式和社会意义,使文物爱好者对考古有了全新的认识,激发考古爱好者对家乡文化底蕴热爱的激情、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邳州市

立足自身优势 做强特色品牌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作霖 通讯员 刘体育

近年来,邳州市紧紧围绕文化禀赋和产业特色,注重打造“银杏之乡”“玉雕之乡”等文化名片,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依托工业布局,文化制造业集聚发展。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是首批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光刻胶单体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技术,填补我国集成电路光刻技术源头产品空白。邳州经济开发区以光刻胶为起点,吸引江苏影速科技有限公司、鲁汶仪器、大晶新材料等光刻领域高端装备研发与制造企业陆续入驻,一条晶圆光刻、集成电路、LED、光电子器件、封装材料等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正呼之欲出。徐州隆翔彩印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二期厂房内,一批即将发往外地的产品正在紧张赶制中。在岔河工业园区,欧佳乐器智能钢琴制造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计划引进德国生产线,可年产钢琴1万台。此外,诺贝尔奖得主工作室、中科院华兴激光芯片联合研发中心等双创平台,为邳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活水。

整合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业打响绿色品牌。邳州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优质农业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整合银杏文化资源,高标准建设银杏小镇,提升“时光隧道”、黄金古道、银杏湖、古银杏姊妹园等景观园林,配套建设旅游度假、文创智造等功能区,打造具有水乡特色的以银杏为主题的健康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全国首个以银杏为主题的博览馆——世界银杏博览馆,布展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成免费开放。银杏湖风景区进一步提档升级,新增集装箱风情街等旅游景点,邳州民俗馆建设完成。举办世界银杏峰会、银杏文化旅游节、国际半马赛等 “杏会邳州”系列文化盛会,“邳州银杏甲天下”品牌进一步打响。八路镇花卉产业园、岔河玫瑰园、戴庄蝴蝶兰基地、新河万亩桃源、陈楼牡丹园、张楼美国红枫栽培基地等一批休闲农业产业园纷纷落户,邳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

深挖历史文化,“老字号”焕发新活力。邳州是中国玉雕之乡、拥有“天下貔貅出邳州”的美誉,从业人数达到10万人,省级工艺师近百人。为延长产业链、提升传统产业附加值,邳州高水平建设中国宝石玉器城,全方位整合玉雕资源,形成教育培训、原料交易、加工制作、批发销售、连锁经营的产业链模式。邳州还是“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等,大墩子古文化遗址距今6000年,是江苏文明最早的起源地之一,跑竹马、纸塑狮子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漫步大榆树风情街,邳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扑面而来。大榆树风情街,由11幢1至3层不等的独立式仿汉代古建筑群构成,商铺多经营玉雕玉器、蓝印花布、农民画等文创产品,已发展成为集文化教育、餐饮娱乐、商务交流、景观游览等诸多业态于一体的邳州文化产业发展新标杆。

新沂市 以“文化+”拉升多元产业高质发展

◎本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赵娣

一棵盆景引领文化旅游的新风景,一张卡片彰显文化科技的新脉动,一个古镇集聚影视资源的新优势……近年来,新沂文化产业牢牢把握“传统+创意”的总原则,不断寻找突破,把握机遇,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蓬勃盎然的局面,如同一轮朝阳,冉冉升起在钟吾大地上。

新沂充分依托本土优势,多元引进现代元素,逐步形成了“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互联网”“文化+消费”的网络格局,做到既能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可以实现文化市场的大发展大繁荣,建立起属于新沂人的文化自信。

目前,新沂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位居徐州市前列,相继有37个项目列入徐州市重点推进文化产业项目计划。其中窑湾古镇保护与开发一期和二期、新沂广电综合服务中心、汉锦城文旅综合体(淮海经济区最大的县级文化商业综合体)一大批项目建成运营。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31.1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由2013年的2.6%上升到2016年的5.54%,逐年上升。

身份证的卡基来自哪里?答案是江苏新沂。江苏华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徐州地区第一家上市的重点科技文化企业。公司主要生产PVC、PETG、ABS、PHA等四大系列20多种智能卡基材产品及生物环保新材料,是国家金卡工程配套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安部指定的“全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材料生产企业。目前公司已发展为国内中高档智能卡基材行业生产规模最大、产品档次最高、品种系列最全的企业之一,产品出口至德国、乌克兰、俄罗斯、土耳其、印度、巴西、西班牙等多个国家。

依托新沂秀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新沂市城投公司与馨园影视公司将在新沂打造一个集影视、商业、娱乐、文化、度假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集群——“新沂馨园影视基地”,目前该项目合作协议已签约。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形成若干在全省、华东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带(示范区)。通过项目建设,围绕把新沂市文化旅游“做大做强”的目标,创新旅游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旅游特色。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等新兴文化产业,以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发展以影视体验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与周边其他景区形成错位发展,形成特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大大推动新沂市旅游景区的建设步伐,发展旅游经济。

位于新沂城北新区的盆景创意小镇,规划总占地面积3000亩,核心区为新安街道盆景园,占地面积1000亩。以盆景文化为主题,以盆景产业为主导,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以苗木花卉种植、盆景加工制作、物流交易、电商、文化展示、培训会展、休闲度假等为建设目标,形成宜研、宜游、宜居、宜娱、宜创的盆景创意特色小镇。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将盆景创意小镇打造成中国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新沂的形象窗口,形成继窑湾古镇、马陵山风景名胜区之后的新沂旅游第三极。

此外,新沂梅花文化创意园、凤凰文化广场、花厅水街等一大批以新沂传统文化为依托的文化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铜山区

聚力新产业 铸就新引擎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尚庆迎 魏朝星

近年来,铜山区围绕文化建设高质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挖掘和用好铜山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繁荣兴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动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积极利用各种文化载体,全力建好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吸引文化创意类企业落户铜山,引进一批影视动漫公司,打造主城区文化创意集聚区,结合商业体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及特色文化街区,扶持现有本土印刷企业、动漫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引进大型体育赛事宣传推介铜山,形成铜山的体育赛事品牌。鼓励各镇各村根据区情镇情,努力形成自身的文化名片,有计划地引进凸显两汉文化、彭祖文化、山水文化的项目。重点开发大彭镇彭祖文化及楚王山文物保护区,茅村镇大运河文化带及北洞山汉文化景区,吕梁山风景区国学文化等。

发展特色文化团队,加大各类文旅产品开发力度。铜山区积极出台文化产业奖励办法,扶持民间特色文化创作团队及文化名人名家,助力其作品产业化。充分挖掘非遗产品,推动黄集面塑、汉王石刻、侯氏毛笔、吕梁砚等非遗产品走向市场。同时,在资金及人才培育上给予支持,培养一批优质的铜山匠人,努力营造出有利于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良好环境,丰富铜山文化内涵。开发铜山文物创意商品,利用出土汉代文物众多、两汉文化已成为地方文化名片的优势,通过文物创意品开发让铜山的文物活起来。

今年,铜山区将充分挖掘两汉文化、彭祖文化底蕴,依托深厚的历史文脉与独特的文旅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举措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度打造产业精品,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点。

利用山水资源,建设文旅综合体。主要引进吕梁风景区综合体项目,以国家4A级悬水湖景区为基础,项目占地约1.5平方公里,总投资60亿元人民币,主要包括动漫影视后期制作、山体公园、倪园古村、悬水湖、白塔寺、悬水湖宾馆、攀岩山野运动基地、故黄河及漕运博物馆、养老公寓等板块。建设汉王拔剑泉景区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1500亩,主要建设游客中心,改造拔剑泉、马扒泉、廊桥、石祖台、竹坡故里、竹坡墓,建设张公塔、张家祠堂等;打造凤岭湖水上乐园、温泉度假会所。建设凤岭山度假区,占地3000亩,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设内容包括彭祖养生堂、道教文化馆、五星级宾馆、水上游乐园、闻风塔、永舞间演艺中心等。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历史文化风光旅游区。一是北洞山汉墓历史文化风光旅游区,此墓为西汉某代楚王陵墓,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建成遗址性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北洞山汉墓南为京杭大运河,东有春秋司马桓魋石室墓及嘉福寺遗址,北200米有楚王竖穴陪葬墓,其西200米传说为王后墓。二是建设楚王山遗址公园。楚王山北有第一代楚王刘交及其家族陵墓,1996年该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部有古唐槐、明清民居大院、山南坡有北魏时期千佛洞寺、山东部有诸佛宝塔遗址。建设目标为:山北为汉文化为中心的文物景区,山顶及南坡以复建千佛寺为中心的佛教文化景区,山南以彭祖文化为中心的民俗文化园林区,山东西侧及周边地带形成森林公园。

鼓楼区

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新模式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郑微 通讯员 邵俊子 蒯创

建成淮海经济区首个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创意68文化产业园,正在争创国家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利用老旧校区装饰改造的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省级“双创”示范园区;鼓楼云创科技园、鼓楼数字产业园建成投入运营,阿卡文化产业园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鼓楼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推进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征程中,该区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高点规划、精品建设、融合发展,在招新培旧、项目建设、政策驱动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推动文化产业与创意、科技、旅游等关联产业深度融合,孵化出2000余家文化企业,呈现出新文化创意项目集结亮相、新文化业态不断涌现的良好态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该区突出历史文化禀赋和生态特色,围绕“生态+”做文章,重点推进 “一楼一庙一城,两山两河两镇”建设,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新模式,文化之光正在使这一老城区充满更加迷人的魅力。

“一楼一庙一城”,在徐州市中心商圈推进东坡黄楼、文庙街区、彭城地下古城修复和保护性开发;文庙街区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投资1.5亿元,总用地约2.8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与淮海经济区城市客厅——彭城壹号有机融合,将建成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相媲美的历史文化街区。

“两山两河两镇”,在国家4A级景区——龟山景区,高标准打造的云创科技园已成为鼓楼区重要科技创新载体,是鼓楼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孵化基地,同时是徐州市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总投资30亿元的海洋极地世界项目正在推进,建设淮海经济区地区最大的海洋主题公园。推进故黄河沿线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沿线苏堤北路、老物资市场、王大路等重点地块开发建设,打造历史文化商务走廊。持续推进丁万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景观提升,打造生态廊道。龟山云创文旅小镇、琵琶智慧小镇两个特色小镇建设,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着力打造成创新创业富民发展平台。

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产业强区战略,鼓楼区正在继续聚力打好去能、赋能、聚能“三张牌”,着力加快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四个转型”。制定出台的1个公共政策+产业专项政策+若干支持政策相互配套的“1+N”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为新兴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突出招大引强,突出要素保障,以共建共享共赢的平台思维正在推进人流、物流、信息流、新动能聚集。以高新区为引领,以“十园区”为支撑,以“十平台”为聚力,鼓楼区的 “一区十园十平台”已成为集聚资源要素、实现老工业区战略转型的“强磁场”“主引擎”。

云龙区

“四张名片”照亮“彭城文化走廊”

◎本报全媒体记者 孟祥

助推徐州文化发展高质量,云龙区正在精心打造汉文化景区、户部山(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淮海文博园、老东门老街坊街区“四张名片”,沿黄河故道从老城到新城方向,一条徐州历史文脉、一条彭城文化走廊正在加速形成。

近来年,云龙区紧紧围绕建设“246”现代服务业体系,坚持产业兴区,服务业强区,持续丰富“四张名片”文化内涵,以业态调整、转型升级提升城区颜值。

按照“全域旅游”理念,深度挖掘汉文化、彭祖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把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设计,实施“旅游+”战略,围绕“四张名片”延伸“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产业链,形成“两汉文化看徐州,彭城旅游在云龙”的品牌效应——

户部山街区综合改造基本完成,特色品牌业态相继引入,古街旧巷绽放新姿;实施状元府保护修复,完成戏马台景区提升改造,实现回龙窝街区开街运营,促进品质业态多元融合,举办系列民俗活动,繁荣“月光经济”,打造户部山旅游休闲“金招牌”。

推进汉文化景区大汉风情街、祭祀坑等配套功能建设,建成互动式5D影院,精心运营游客服务中心,引入专业管理团队,讲好用好汉文化故事,创建国家级汉文化遗址公园,加快5A级景区创建工作,打造全国一流的两汉文化旅游目的地。

以淮海文博园、百果园和黄河故道为基础,打造集文化旅游、艺术博览、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特色休闲娱乐区,高水平举办四届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建设全国非遗产品展销中心;加大老街坊街区整治力度,规范经营秩序,调整优化业态。

去年,云龙区重点打造文化加科技、旅游的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发展,突出创新、狠抓质量、强化服务等各项工作积极有序、扎实开展、收获颇丰,汉文化景区解密馆建成开放,云龙区文创中心全面竣工,全息科技文旅城开工建设加快推进。

今年,云龙区将继续抓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进一步树立“互联网+”“文化+”发展理念,准确选择“互联网+”“文化+”和辖区内文化载体相结合的切入点、增效点,创新形式,高效利用社会多方文化资源。依托师大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基地,彭城大院创意产业园,云龙文创等文化产业载体,重点推动文化产业和创意设计的网络融合发展,引进和培育更多网络文化新兴业态;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推动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借助汉文化景区和户部山(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底蕴,结合现代创意元素,大力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新业态。

同时,把握“智慧徐州”建设和“云龙文创品牌”打造的机遇,促进文艺精品生产创造。做好文化与网络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基于网络的文化产品,加快文化产品生产传播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做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抓好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提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水平,结合新常态下的发展要求,争创云龙文创产业品牌。

泉山区

建设区域性文化产业交流中心

◎本报全媒体记者 魏宁

日前,由徐州世纪凤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拍摄的40集电视剧《远东来信》,在常州西太湖影视基地拍摄完成,正在进行后期制作,预计年内在央视上映。

北京世纪凤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过《真情年代》等作品,由泉山区文产办积极引进,成立了徐州世纪凤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每年一部力作的节奏弘扬主旋律文化。

近年来,泉山区围绕“文化强区”目标,服务文化企业,促进品牌创建,推进项目建设,开展招商引资,努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助推产业发展。

目前全区文化企业达1500余家,有广告、休闲娱乐等传统文化企业,以及影视制作、创意设计、动漫等新兴文化创意企业。江苏汉纳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徐州市苏轩琉璃艺术有限公司、徐州中矿三维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此外,该区还投资两亿元建设了中关村信息谷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平台。区文产办也积极承担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服务企业等职责,建立了文化产业QQ、微信交流平台。

近年来,该区为企业申请中央、省、市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共计3000余万元,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家、省、市级相关品牌创建活动,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4项、市级奖项2项。

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是推进该区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区积极组织参加了深圳文化产业招商会、徐州文博会,对接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地资源,共引办动漫游戏、影视等新兴企业十余家。其中,上海蹦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该区设立江苏蹦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开展游戏制作和运营;徐州中矿三维软件有限公司主要立足于VR产品的开发、影视动画的制作,其美术团队参与过好莱坞级别的动画项目、3A级游戏美术项目,对高级别视觉效果的表现有丰富的沉淀,在业内拥有良好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目前和台湾地区、美国等地的知名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下一步,还将积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作品。

产业发展项目是龙头。2018年泉山区组织实施市级文化产业项目 9个,总投资4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个,新建项目6个,所有项目均按照序时进度稳步推进。该区还积极组织徐州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组织辖区企业参与文化惠民消费,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文化惠民消费涵盖了书店、旅游、培训、体育、餐饮等相关领域,既拉动消费又带动了销售,丰富了群众生活,一举多得。

对于下一步文化产业的发展,区文产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泉山区将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完善发展政策、建设发展平台、扶持精品项目、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文化产业人才聚合能力,激发文化创新动力。大力加强文化与科技、互联网、金融、旅游的融合,建设淮海经济区文化产业交流中心。

贾汪区

放大资源优势 成就苏北文化名区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旭东

近年来,贾汪区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把做强文化产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以建设“苏北文化名区”为目标、以“文化繁荣行动计划”为抓手,放大资源优势,凸显地域特色,强化政策引导,狠抓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文化名区建设步伐。

贾汪区围绕潘安湖、大洞山“一山一湖”两大风景区,建设了大洞山山地拓展训练营、桃园石榴园自驾游、潘安湖生态湿地休闲观光娱乐、督公湖水上娱乐等项目,特别是潘安湖生态湿地建设项目,不仅成为了采煤塌陷地治理的成功案例,而且带动了周边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目前周边农家乐、田园综合体、乡村体验游项目已经成为了周边百姓们新的创业、就业方式。仅今年一季度,全区接待游客26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8亿元。贾汪区目前正在用山水文化带动生态旅游,全力打造苏北乡村生态旅游基地。

贾汪文化资源丰厚,人文遗存众多。贾汪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军事战略地位显要。著名的“运河支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苏鲁边区的抗日武装,战功卓著,名闻遐迩。著名的贾汪起义对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前委指挥部和第三野战军成立旧址,也位于贾汪区,后者是一座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具有巨大的红色文化开发价值。贾汪区目前借助运河文化带的建设这一契机,响应省市号召,结合自身优势,正在积极推进运河支队纪念馆的改扩建工程,改扩建后的运河支队纪念馆将打造成和徐州淮海纪念塔为一体的红色旅游路线,不仅是周边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建活动基地而且将为运河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研究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贾汪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的美称。贾汪马庄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民俗文化村”“江苏省文明村标本”等称号。马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庙会,进行大型神农祭祀活动,在神农广场上演了民俗表演、综艺演出、广场舞会等。民间艺人王秀英缝制的中药香包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还受到了习总书记的“捧场”。“马庄面灯”“马庄布艺”等也已申报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艺、面艺、龙舞、狮舞、旱船、跑驴、百人锣鼓等表演项目更是杂糅历史传承,不断推陈出新。围绕现有的民俗文化资源,贾汪区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招商力度,把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目前香包大院正在积极的筹建中,建成后将同时容纳近千人从事香包产业,把小香包做成大产业。

贾汪区把文化产业招商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精心筹备参加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在鼓励文化企业加大产品研发与开拓力度,积极抢占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充分挖掘现有文化资源优势,加大综合配套开发力度,形成自然生态、民俗人文、红色经典多元化发展格局。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文化五彩缤纷 产业满园春色

◎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原小影

近年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度重视园区文化发展,依托区域功能优势,积极对接新兴产业项目,做大做强传统产业项目,让文化成为转方式、调结构、促经济的润滑剂,让文化这个“软妹子”成为经济发展的“硬汉子”。

得天独厚的地理文化优势。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交通枢纽的核心,是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的地理中心。区内交通四通八达,省道、省际公路穿境而过。距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徐州观音机场30公里,距徐州铁路编组站1.8公里。京沪高铁七大主要站区之一的徐州东站就坐落在开发区内,正在建设的徐连客专、徐宿淮盐开通后,开发区将与京广、京九、沿海三条高铁互联互通,成为“四纵一横”高速铁路网中重要的枢纽站区。除坐拥优质便捷的区位优势外,开发区还斥资30亿元,建设了全国首座宕口遗址公园——珠山宕口公园、“高铁会客厅”——金龙湖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蟠桃山佛教文化景区等,空前提升了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板块的文化吸引力。

日臻完善的公共文化建设。目前,该区公共文化显现出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月星环球港、高铁时代广场、金龙湖小镇等大型文化综合体相继落户开发区,婚庆文化产业、影视院线、实体书店等文化消费场所次第开门纳客,全区建成街道综合文化站5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78个,实现了开发区全覆盖。每年的公益性文艺演出200余场,为群众送去高质量、高水准的文化大餐。公共文化建设充满活力,受到区内居民、企业的欢迎。

积极扶持对接新兴文化产业。为支持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该区投资3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了软件园,为招引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搭建平台。软件园距高铁站仅3分钟车程,园区功能主要涵盖服务外包、创意、孵化、研发及展销中心等。多家文化企业入驻开发区,总注册资金达12亿元,发展前景广阔。

加速创新动力文化产业入园。去年12月,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南京点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总部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5亿元,在把其核心的网络游戏、动漫产业迁入徐州的基础上,还将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区块链、深度学习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并进行电商平台的打造和高科技人才培训。此举既是南京点盈网络科技布局淮海经济区、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关键,也是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的具体行动。

直接服务文印撬动产业发展。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期以来以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为契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印刷包装工业基地,形成了以今日彩印为龙头,以拓扑彩印、海惠沃特彩印、华艺彩印、红杉树彩纸业、徐州报业传媒等为骨干企业的产业布局。产业效益辐射淮海经济区,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印务中心服务半径甚至已经达到北京、南京等地。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8-05-08/42316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文化  产业  发展  建设  徐州  项目  旅游  企业
打造  推进  积极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