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管家,铜山这么干》系列之二 用真心换文明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李大伟 闫建 放在以前,如若城管和商贩发生冲突,多半会被公众定性为“城管打人”事件,并迅速在不同渠道发酵成对城管执法人员的集体“口诛笔伐”。 但发生在清明放假前的一件事儿,似乎与以前有了那么一点儿不一样。 铜山区城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那天,他正在局里开会,一时间,电话、微信“狂轰乱炸”。接完电话,看完视频,他大致了解到,在铜山区启星中学门口,城管执法人员与商贩发生了肢体冲突。看到视频中城管执法队员上衣半扣,衣衫不整。“哪还有文明执法的样子!”与会的几位领导,会不开了,直奔现场。 到了现场,大家清楚了事情的原委。与城管起冲突的一对夫妻,是附近的失地农民。因为没有收入来源,就靠摆流动摊卖烤肠为生。当天,夫妻俩看学校放学人流量大,不顾道路拥挤,把流动摊摆到了学校的门口。城管队员上前劝阻,因丈夫中午多喝了几杯,一言不和就动上了手,不仅把城管队员上衣的扣子给撕了下来,还在一位年轻城管的脖子上留下了一道道的血痕。 本抱定处理队员而来的区城管区领导,在调查了解后得知,城管队员在执法过程中确实没有动过一下手。而在随后辖区派出所的调查取证中,几位相识的、不相识的热心市民,主动为城管队员力证清白。“虽然我们习惯性地同情弱小,但你看,这几位城管队员也就20多岁的样子,跟我的孩子差不多大。他们干的活儿是为了大家好,却常不被理解,现在挨了打也不还手,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还要挨训,只能偷偷地抹眼泪,看着让人心疼。”一位年长的市民说。 几天后,面临行政拘留甚至刑事责任的夫妻俩,提着水果登门致歉。夫妻俩表示,以后再不摆流动摊了,找个门面,规规矩矩地做点小买卖。而几位城管队员则表示,只要夫妻俩守法经营,就不再追究两人的责任。事后,区城管局向几位城管队员颁发了每人1000元的“委屈奖”。 在这场城管与商贩之间的冲突中,城管队员凭借文明执法不仅没有成为公众的谴责方,相反收获了同情与支持。 “冲突是极小概率事件,现在城管队员与商户的关系,和谐、互助才是真正的主流。只有文明的城管,才有文明的市民,只有文明的市民,才能有文明的城市。”铜山区城管局负责人说。 此话所言非虚。客户郭徐州在铜山区上海北路上经营一家手机专卖店,一干就是十几年。最初,对城管执法,郭徐州并不理解,“总觉得东西放在自己的店门口,广告贴在自家商店的玻璃上,能碍着谁的事?不给理由,直接就拉皮卡车上,让人心里很抵触。现在,城管执法人员来处罚前,都会讲清楚理由,告知如何整改,不摆高高在上姿态,整改之类的事,心里也容易接受了。”郭徐州说,除了心理上的变化,通过城市管理,越来越多的商户规范经营,店门口不再拥堵了,生意也变好了,这也让他切身感受到了城市管理的好处,因此越发愿意配合了,“跟城管队员也渐渐成了朋友”。 文明的细节还体现在铜山城管执法的方方面面。执法时,应该使用哪些文明用语,不能使用哪些不文明的字眼;要怎样着装,要保持何种仪态,在《铜山区城市管理局形象文明、语言文明和行为文明建设规范》中,这些都有明文的要求。“看杂志、报纸上刊登的其它城市城管集体活动的照片,老觉得‘扎眼’,我们执勤时,制服、制式皮鞋,佩带执法记录仪、对讲机都有统一的要求,标准绝对是超高的。”干了十多年城管执法的队员齐健自豪地说。 这样的文明不仅体现在执法过程中,如今还延伸到城管工作之外。几位城管队员自发组织室外淘缘公益群,利用业余时间自愿捡拾垃圾;拾到万元现金,城管队员主动交还失主;一位老人不慎摔倒,城管队员主动送老人去医院救治……这样的事儿,不胜枚举。 文明拉近了城管队员与商户之间的距离,相处自然也融洽了,“以前看见我们,总是一脸的不耐烦,能躲多远就躲多远。现在看见我们,常有商户硬拉到店里去歇歇,遇到问题,也愿意和我们商量。”齐健说,“原来总端着管理者的架子,不被理解,天天跟商贩吵架,自己都觉得心累。现在,放下身段当管家,跟商贩的关系好了,城市管理也更见成效。以前,一个月光处罚占道经营违法、违规行为就有200件左右,现在一个月也就一二十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