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就业:从自主择业到大众创业

    1992 年,陈泽民下海创业创办了三全食品公司,如今,三全食品已经是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企业。

    河南希芳阁绿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洋洋(左二)看准无土草坪的市场前景,5年间就将希芳阁从一个小微企业发展为“新三板”挂牌企业。②10本报记者邓放摄

    宜阳县张坞镇元过村小伙儿车高航(右四)大学毕业后,带领同伴返乡创业,钻研葫芦种植,并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80余亩,成立了合作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随着时代变迁,一波一波弄潮儿前赴后继,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个体户出现让不少人放弃“铁饭碗”加入“下海潮”,互联网兴起促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如今,我省返乡创业的雁阵效应已经形成,随着返乡创业遍地开花,激活了地域经济发展,解决了周边群众高质量就业,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开。

    推动者说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孙银正:

    就业政策1.0版到4.0版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前,流传这样一句话,“进了单位门就是国家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孙银正说,40年前的就业情景,可以用几个特色鲜明的词来形容:计划配置、统包就业、行政调配、城乡分割。孙银正说,我省就业工作走过了40年风雨历程,从起初的就业形式单一、缺少变动,发展至如今的就业形式千姿百态、灵活多变,劳动就业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释放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社会进步。

    “我省就业制度的建立、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孙银正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就业方式也从由国家一元政策包下来,逐渐形成今天的“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机制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鼓励创业为动力”的就业制度新方针、新格局。

    1998年我国开始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出现“下岗”潮。2002年,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召开,会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被誉为就业政策的1.0版,这一政策有力保证了国企改革顺利进行,使就业形势趋于稳定。2008年,国家又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次年,我省出台了《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被誉为就业政策的2.0版。2009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带来的冲击,就业政策3.0版开始实施,“五缓四减三补贴”减轻了企业负担、稳定了就业局势。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搞活经济,繁荣市场,曾经鼓励自谋职业,而当年‘下海创业’的倍增效应如今得以显现,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非常明显。”孙银正说。

    为了贯彻落实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2015年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把鼓励创业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被誉为就业政策4.0版,我省也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将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由过去的5万元、8万元、10万元,统一调整为10万元。我省也成为全国首个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量突破1000亿元的省份,发放量占全国总量的1/5。

    2017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业态就业形式的出现,就业政策4.0版有了升级版。国家开始关注新业态、新模式就业。“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共享经济、‘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发展,当前的就业形态呈现出更加多元、更加灵活的特点。”孙银正说。

    在孙银正看来,我省就业政策与时代发展保持高度同频。推动就业法治化建设步伐加快,积极就业政策不断升级,牢牢守住民生保障底线,保障了我省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开辟了独具河南特色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统筹谋划,扎实有效推进,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呈现良好态势。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已形成燎原之势。目前,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121.26万人,累计带动就业764.52万人。返乡下乡创业集聚态势更加明显,返乡下乡创业主体更加多元,返乡下乡创业业态模式更加多样,返乡下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作用表现突出。

    40年的就业促进工作路上,既有稳中有进的收获,也有勇往直前的探索。奋进新时代,我省将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作为首要任务,以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③8

    亲历者说

    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赵钟恒:

    不争“铁饭碗”自主择业更出彩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辉煌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赵钟恒作为亲历者,目睹了“巨变”的全过程。

    在赵钟恒看来,我省劳动就业工作的巨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就业目标的转变。由以安置为目标的就业,转变为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优化配置的就业。“过去我们实行的是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体制,随着改革的深入,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制度逐渐形成。”赵钟恒说,近年来更可喜的变化是创业带动了大量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已经形成,出现不少“小巨人”“小明星”企业,而且孵化出了不少“独角兽”企业,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

    劳动就业机制的转变。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过去实行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一经就业就捧上了“铁饭碗”。在赵钟恒看来,原来的就业更像是一种“保障”,也就是说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目标是通过就业环节一次实现的,是就业、福利和保障三合一的机制。改革将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交由社会管理,使劳动者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

    劳动者就业观的转变。“过去一次分配定终身,就业、择业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赵钟恒说。而今,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竞争意识、流动意识、成才意识逐渐形成,很多人放弃了“铁饭碗”,开始自主择业。加之劳动合同制的普及,为人才合理流动创造了条件,长期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劳务外包、个体经营、兼职兼业、自由职业,各种就业择业形式五花八门,满足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不同需求,适应了社会发展。

    在生产要素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要素。赵钟恒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的就业政策与时俱进,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也让更多人靠双手和智慧实现了梦想。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已经形成,劳动者必将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新生活。新时代,也给就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人社部门要运用好政策调节和信息导向,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将新的灵活就业群体纳入服务体系中来,把我省就业工作向前推进。③8

    实践者说

    河南亚都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立涛:

    弄潮时代创业带动就业

    上世纪90年代,下海潮所产生的影响巨大。至今活跃在商海的企业家,有不少是那次下海潮的一员,河南亚都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韩立涛就是其中之一。几十年来,他始终怀着一颗“勇敢的心”坚定前行,从自主创业到如今成功带动一方就业。

    韩立涛原本在长垣县捧着“铁饭碗”。“当时看报纸上说好多人下海创业,我也有试试的想法。”韩立涛说,他看准了无纺布在卫生行业的前景,带着六七个人成立了亚都卫材厂。万事开头难,起初没技术,没资金,唯有创业激情。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韩立涛认为发展的春天来了,他紧抓机遇,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企业盈利随之增长。2003年“非典”以后,当地政府加强市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公司借此进入发展快车道,到2010年,已经跻身全省行业5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韩立涛也认识到必须走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他投资建立国家级实验室,成立了38人的研发团队。“产品结构调整,生产流程标准化,产品从医用走向民用,销售渠道从实体走向网络,销售范围从国内走向国际。”韩立涛告诉记者,2017年企业销售额达到了15.3亿元,创造了近2000个岗位,直接带动了1800人就业。韩立涛表示,他将带领企业不忘初心,勇担社会责任,用高质量发展带动高质量就业。③8

    就业工作大事记

    1980年

    中共中央转发《进一步做好城镇劳动就业工作》,首次提到“自谋职业”

    1986年

    河南省发布《改革劳动制度四个实施细则暂行规定》,实行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制

    1994年

    《劳动法》颁布,提出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1998年

    我省建立实行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制度

    2008年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提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2009年

    《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缓解金融危机,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

    2015年

    我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

    2017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本报记者逯彦萃整理)

    文/本报记者逯彦萃实习生孙贺霞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8-11-28/43092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