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徐州经验”写入国家标准

两部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国家技术标准在徐发布

 

徐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秦建莉 曲美慧 吴悠)6月11日,《黄淮海平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和《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在徐发布,实现了我国园林行业生态修复技术标准“零”的突破,为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支持。

作为全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徐州曾因过度开采资源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痛定思痛的徐州人果断转型升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再造,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之路。

潘安湖湿地、九里湖湿地、金龙湖宕口公园……在采矿废弃地治理方面,“徐州模式”闻名全国,2018年徐州成为全球“联合国人居奖”的唯一获奖城市。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潘安湖湿地考察时曾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对采煤塌陷区整治的有益经验,要注意总结推广。

2018年初,徐州市联合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选取中国范围内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两类典型采矿废弃地——采煤沉陷区和采石宕口,开展了基于徐州市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总结、全国采矿废弃地现状摸底评估与分类研究的技术标准研编工作,形成了《黄淮海平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标准》《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两部技术标准。

“这两大标准的发布,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说。过去,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领域缺乏完善、系统的技术标准体系,仅在污染治理、土地复垦、植被修复等方面有一些一般性技术要求和准则。两大标准的发布,为我国采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态修复的目标,不是自然环境的改变,而是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徐派园林研究院院长秦飞介绍,与单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传统生态理念不同,这两项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指引,强调城市生态修复的目标是为了服务城市居民,最终实现城市生态与经济社会两大系统的统筹协调。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吴红波说,徐州经验值得复制和推广,基于徐州经验制定的两大技术标准,将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其他矿区的生态修复提供技术参考,促进全球生态修复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新时代城乡融合 与绿色发展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刘彦随

 

 
 

城市和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命运共同体,从世界国家的发展来看,城乡关系经历了几个阶段,城乡从分离割裂走向协调融合乃至一体等值化。从科学认知层面来看,乡村孕育了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系统不断演化,产生城乡融合新的系统。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了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我们缺乏一个中间融合的体系。因此乡村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来讲有“四不”,不平衡性、不充分、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尤其是长期的重城轻乡,导致“城进村衰”,出现农村的散乱空。

城乡融合本质上是一个多层次的地域系统,是一个交互作用的地域系统和动态的过程。我们从城市群地区、城市新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乃至县、中心镇、社区,形成一个多层级的体系。我们要认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建立在乡村的大腹地的基础上,乡村的系统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城乡融合系统的构建和可持续。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社会发展方式,共建生态功能保障底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的三条红线是绿色发展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绿色发展的任务是转变发展方式,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环境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低碳消费,完善生态文明,以及提升人民生活的品质。徐州这方面做得非常棒。绿色发展要强化城乡系统,特色推进“三重”:重建生态系统,重构空间体系,重塑城乡关系,这是城市转型、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可作为徐州在新时期提升绿色发展的一个参考。

 

采矿后地区的城市和区域战略 
莱布尼茨生态城市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德国工程院院士 伯恩哈德·穆勒

 

 
 

采矿后地区将会面临结构单一、价值创造低于平均水平的经济挑战,技能水平低、失业率高的社会挑战,以及环境挑战、人口挑战和形象挑战,就会造成采矿区的不良印象。我们都不想要一张黑色的城市名片,希望有一个绿色的都市。

谈论了挑战之后,更重要的是看到城市的潜力,我们要看到采矿后地区的自然潜力和文化潜力。自然潜力是指采矿后地区具有特殊的景观,极具旅游开发潜力。文化潜力指工业建筑可以做艺术工作室、创客空间等区域地标,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案并不是摧毁,而是将它们用于新的用途。

我们研究全球性可持续发展的议程,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大的国际型项目。我们的研究院有一个专门的项目,叫中欧可持续城镇化,这是在欧洲和中国来推广的一个大型项目,我希望能够把徐州作为我们的案例城市、参考城市,详细地记录徐州的发展。项目的重点就是更多地利用创新和合作。未来,徐州将会成为中国的绿色之都,而且也将会登陆更大的国际舞台,向更多的世人展示徐州的发展。

我认为在采矿后地区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我们要更好地在挑战之中找到潜力,在危中找到机会,这才是危机。千万不要用一种一刀切的、统一化的、脸谱化的处理方式,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承诺。在德国、在徐州,我们看到各个领导层带来的领导力,以及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我们要让这种思想不仅在政府,还要在大众中扎根。另外,我们一定要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让他们更加认同我们的发展规划,从而更好地与我们的政府、与我们的项目合作。

 

城市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 吴红波

 

 
 

今天我想讲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没有城市化就没有现代化。历史证明,没有哪个国家不经过城市化而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未来将再有25亿人进城,90%的增量来自亚洲和非洲。因此可以说城市将成为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人类的成败也就在于此。

二、城市化带来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城市贫民,第二个挑战是空气污染,第三个挑战是环境恶化,第四个挑战是灾害风险,第五个挑战是营养与健康,第六个挑战是气候变化。

三、国际社会的承诺。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在纽约通过了《2030年发展议程》,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以解决结束极端贫困不平等和不公正,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了《新城市议程》,确定了所有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为全世界的城市规划者和城市管理者提供了共同行动的政策框架。

四、城市规划的几点考虑。第一,在制订和评估城市规划的时候,应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考虑,一是经济增长、二是社会进步、三是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第二,城市规划应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能够减少贫富差距,让所有人共享发展的成果。第三,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制订健康城市规划,使环境更美好,空气更清新。第四,要优先考虑在城市发展优质、可靠、可持续、有抵御灾害能力、负担得起的优质基础设施。第五,规划中,城市要能够抵御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限制和减少损失,并能够实现灾后重建。第六,城市规划必须是绿色环保、环境友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模式。

五、中国探索的启示。一是理论创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些理论创新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对于世界也有借鉴意义。二是治理污染。2018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45.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14.3%,森林蓄积量达到了151亿立方米。三是创新驱动。四是信息化机遇。五是国家创新示范区。六是徐州的经验。

 

“生态文明时代”城市 转型发展的徐州时间 
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建国

 

 
 

当前,人类文明进入一个生态文明时代,这是大家今天的共识。很多专家对于可持续发展有很多理解,我们不能只看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世界上,各个城市的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条件千差万别,所以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各地都有关于绿色发展、绿色建筑的标准,包括中国的、德国的、美国的等等。中国城市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是缓慢的阶段,然后到快速,现在到了量质并重,这是一个新阶段。

我们核心的观点是一个城市的双修,能不能形成新的核?就是中央活力区的中心核,这就是今天大郭庄机场对未来城市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有两个挑战,一是怎么样构建一个42平方公里CAZ(中央活动区)的构想,分两步,第一步先从新城区往大郭庄机场方向发展,第二步分远期把老城区和新城区整个活力区和大郭庄形成整体,这是两步走的概念,所以我们提出一核双修的概念,形成一个城市的基本理念,遵循自然天地格局,以大生态、大格局引领大未来。大郭庄机场区域建设,蓝绿交织、清新明亮、山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是生态文明时代城市转型的徐州范例,通过内生的城市修复、城市双修的概念,提出徐州未来发展新的机会和机遇。
 

聆听世界的发展经验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高级人居官员 布鲁诺·德肯

 

 
 

为了确保城市化能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2016年联合国和成员国发布了《新城市议程》,其中关键的议题就是转型,也就是转型的决心,这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点。

中国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在环境治理,在保护植被、环境多样性方面。同时我们需要中国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协定》的支持。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也是千年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移民问题、亚洲地区的发展问题,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今天演讲的主旨是绿色发展,我希望听到大家的看法,大家的实践,以及你们如何领导这个城市,你们的经验,你们社会创新的经验,以及你们在中国、德国、捷克、波兰等各个国家的一些实践,我们希望知道你们在各个国家进行创新经济转型都采用了什么样的战略,以及实现了什么样的转型。因为我们在座的都是环境治理和城市规划的专家,我相信你们都有非常专业的看法,也知道如何带来城市的转型,这也是我们联合国人居署的一个任务,我们谈论的话题都是城市的转型、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文/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邬政 图/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浩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9-06-13/43631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